词条 | 保定市安新白洋淀 |
释义 | 百科名片“保定市安新白洋淀” 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洋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 336 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 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马河,扩大水源。由于南拒马河含泥沙量大,淤积严重,湖泊面积和容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脍炙人口。1982年干涸。 1988年 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成为旅游胜地。2007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白洋淀介绍1.地理位置及名字由来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八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的水域在保定市安新县境内,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因此称为“白洋淀”。这些形状各异的淀泊,最大的有两万多亩,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最小的不到百亩,绿苇环抱,恬逸幽静。白洋淀自古就以物产丰富、风景秀丽闻名于世,素有“日进斗金”、“四季皆秋”之誉,江泽民主席亲笔为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 2.水域构造 白洋淀的水域构造独特。它既有异于中国南方的内陆湖泊,又不同于北方的人工水库,它不是连在一起的 一片汪洋,而是由多条河流将各个淀泊连在一起,从而形成沟壕纵横,河淀相连,芦荡莲塘星罗棋布,一个个淀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结的布局。白洋淀内有村庄,有田园,3700多条沟壕和12万亩苇田,将整个淀区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淀泊,形成淀中有淀,田园交错,沟壕纵横相连,水域辽阔的特有自然景观。白洋淀水域辽阔,水质良好,物产丰富,鳜鱼、鲤鱼、元鱼、青虾、河蟹远近驰名,莲、藕、菱、芡更是久负盛名。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白洋淀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奠定了新中国文坛“荷花淀”流派的基础。《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雁翎队》等优秀文学作品,更给白洋淀染上了浓郁的文化和传奇的色彩。 3.历史遗迹 白洋淀历代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如战国时地处“燕南陲赵北际”的赵北口,元、明、清三代著名的十二联桥,北宋杨延昭(即民间所称的杨六郎)屯兵御辽的营寨、堡垒,明成祖朱棣在这里引兵修筑台田,在洛王淀修建的用以记功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皇帝巡幸白洋淀时在端村、赵北口等地修建的行宫等。 4.历史地位 白洋淀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有利的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神出鬼没,声东击西,辗转茫茫河淀上,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谱写出一曲曲白洋淀人民抗日救国的凯歌,“雁翎队”也因此闻名中外。白洋淀地区流传着许多有关“雁翎队”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安新县城,建有“雁翎队纪念馆”,展示着当年雁翎队的游击队员们机智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实物和文字解说。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在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两大战役时,曾来白洋淀视察。白洋淀的光辉业绩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 5.地区特色 白洋淀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景随时移,各有千秋,是旅游、避暑、度假的好地方。白洋淀旅游资源丰富,除自然景观外,还有许多参观景点。安新县志《新安志》记载的“新安八景”,计有“静修书院”、“妃子妆台”、“台城晚照”、“聪寺晓钟”、“长钩垂钓”、“东堤烟柳”、“西淀风荷”、“鸭圈印月”,其中有的景点已经不存在了,在留存的景点中,身临其境,足以令人心旷神怡。白洋淀的开发建设一向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周恩来总理生前对综合治理白洋淀就曾作出过重要指示,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到白洋淀视察。 白洋淀风彩欣赏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