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牍,我国最早的书籍之一。
相对于简策的细竹条,版牍用的是薄木板。
没写字的木板叫做“版”‘写了字的叫做“牍”。版是长方形的,所以也叫做“方”。
版牍一般用来写短文章,往往一块儿版牍就是一篇文章,这也是和简策相异之处。
《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名”就是字
此话意为,超过一百字的文章写在简策上,不够一百字的文章写在版牍上。
版牍通常用毛笔、墨写的,写错了就用刀子刮削掉再写。
古书上曾说孔子在编定《春秋》时“笔则笔,削则削”,该加的就用毛笔加上去,该删的就用刀子把它削掉,正是此意。
简策和版牍都很笨重,翻阅十分麻烦,携带不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每天要看的简策文书就一百多斤重。
大约春秋战国之际,在使用简策的同时,又出现了写在丝织品上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