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回回营清真寺 |
释义 | 西长安街新华门的对面,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它的始建以及被毁,都充满了神秘色彩。这就是传说中乾隆皇帝为香妃建造的回回营清真寺。 寺的来历两种说法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提到这座清真寺是为香妃建造的。现存有两种不同观点: 1、香妃为霍吉占之妻,叛乱平息,被押解至京。乾隆窥其美貌,选为妃。香妃经常剑不离身,对乾隆冷若冰霜。影视作品多使用这种观点,可以称为被迫型。 2、香妃是回部台吉和扎麦女,其族为和卓,故称容妃为和卓氏。乾隆皇帝鉴于容妃家族在平息叛乱中有功,而将容妃的家人召入北京,封官赐爵。容妃被纳入宫中后,受到乾隆皇帝的无限“恩宠”,这可以称为自愿型。 比较起来,第二种说法似乎更为可信。第一种过于民间传奇了,似乎乾隆的气度不太会被一个已婚女子如此动心。根据以往乾隆的政治策略,这种联姻和宠爱都有着过多的政治意味。 建寺经过有记载称“因(容妃)思乡念切,高宗为建楼慰之,俾妃观。其族人聚居情形,与回城故里无殊。”这办法倒是妙,既可以让香妃不出大内,又可以让香妃在高楼(中南海宝月楼)上看到宫墙外的家乡生活气息,缓解思乡之苦,又不违背宫廷的规制。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时,在皇城南墙外,即现在的东安福胡同北侧建回回营,供回部族人居住。回回营内还设有办事房,以内府官董其事。因容妃的五叔与堂兄等配合清军平定新疆回部有功,故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降旨授和卓为回回佐领,以投诚回众编为一佐领,并让容妃的五叔和堂兄等与其族人在东安福胡同之北的回回营居住。 不久又兴建了回回营清真寺,这个回回营可与其它北京回回营不同,这里都是在平定大小和卓战争中有功的维吾尔族人,生活方式和信仰与被汉族同化了许多年的本地回族不同,民间又称这里红帽子回回。 这也是距离皇宫大内最近的一个回族聚居区。乾隆这么做似乎不只是宠爱香妃,同时含有通过与维吾尔贵族之间的通婚以及信任,达到长久稳固边陲、促进民族团结的意味。在这里建立回回营和清真寺就像承德外八庙,北京的黄寺等建筑的作用是一样的。 建筑格局回回营清真寺的布局比较特殊,坐南朝北,不同于普通清真寺的坐西朝东。 该寺始建自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春,至1764年夏始竣工。占地面积约二十五亩有余,其地址即昔紫禁城西苑门南墙外,寺正门直对宝月搂。就正门上建望月楼,北望中南海,可一览无遗。而此搂又作“唤拜楼”,深夜“邦塔”时登楼高声诵念“班克”,声借海音,远播数里。附近教外人俗呼此搂为“望儿楼”,谓香妃父母思女来京,不能入宫,藉登此楼,北望宝月楼,可与香妃晤面,故又呼宝月楼为“望家搂”。总之,事属民间所传,究否无从考证。而大殿建筑,亦颇费匠心。明九暗七,四面皆走廊,周配角亭四座。殿中央起作为亭式,金顶火檐,高起云涌,有如天坛之祈年殿然,碧色之琉璃瓦与米色盲柱相映壮丽,极尽辉煌之能事。此外浴室及讲堂等建筑布置,无特殊异,故从简记述。寺外周遍植柏柳百余株,每至夏季绿色苍荫,幽静庄严,昔日之景色,可想概见。闻此寺建筑时,建期约四年之久,费用官银至一帑之巨,亦可云伟观也。 其大门,建筑奇古,下为巨石垒成,俨如城门。雉堞环拱,倍极庄严。其上为小屋,朱壁辉煌,如庙宇。再上为有窗之屋。顶端仍为小室,四壁轩敞,无户无牖。统计上下共四层,高逾二丈以上,人过其下,仿佛身到西域也。香妃晏居,每忆家则登楼南望,以慰幽思。故民俗呼为“望家楼”云。办事处之南部,为礼拜寺。系同时建,有碑记事。 被毁经过宝月楼南面原有长墙一段,民初将接近楼南之一段拆去,现出该楼之全部,改名新华门。项城当政,辟中南海为总统府,是门即为政府之大门也。与此门遥遥相对者,即回回营清真寺之唤拜楼也。洪宪称帝后,袁氏每于深夜尚留“居仁堂”府邸办公,时间远处有高声诵经者,留意细聆其声乃发自南方。袁每闻此似歌非歌之悲壮音调,毛发竖立,竞不寒而栗,后始知是回回营清真寺教师晨礼在高声诵念邦歌。 当时回回营清真寺教长为现任教长马雨亭的祖父马恩荣阿訇。马氏一族,为新疆阿克苏(即今温宿)籍,乃系随香妃来京之缠回。自回回营建寺始即寓居于此,历代族人,多任该寺教长。民初袁氏昏于风鉴,有谓回回营清真寺直对政府为不利者,随派员与马恩荣阿訇接洽觅地迁移寺址。马因事出非常,曾数度召集该寺管事乡老及西北同乡开会讨论。结果以该寺为本市有关西北缠回之礼拜寺,且有二百余年之历史,文化、宗教、古迹等等之特殊,地另建,非所同意。不料袁氏以未得回民之光可,恼羞成怒,竞以辟开新路为名,派员工数十百人,将此寺正门、邦歌楼、大殿完全拆毁无存。还在新华门对面建起一溜灰色花墙,以遮挡路南的破旧兵营和回民房舍,将清真寺正门彻底封死,这段遗迹就此堙没在于历史岁月中。 古迹遗存山门卷拱石东安福胡同内还残存着一块完整的清真寺南面的寺门卷拱石,上面雕的是皇家寺庙卷拱石常有的“不断莲”图案。卷拱石雕工异常精细,按重建时清真寺的实力,恐怕没有条件雕刻那么精美的卷拱石的。对比老照片,原来北向大门的卷拱也是这种花纹,这应该是当年把北门拆下的卷拱石移到了南门,重新利用。南门是一个单开间歇山顶的小寺门,不出意外的话,南门就是现在卷拱石的位置。 清真普宁寺碑乾隆御制“清真普宁寺碑”,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埋于地下,后来被文物部门收藏,现存于历代帝王庙东侧。由皇帝亲自题额、撰文的清真寺碑仅此一块。碑文附于之后 : “为天下共主,俾阻退逖听,壹票我约束,而后戎索所届,风气莫敢以自私、尚已。顾在昔寄象鞮译之掌,必与之达志通欲,其教不易其宜,厥旨岂相戾哉?盖惟极天下之不齐以致其大齐,而观化者益臻于无外。考前史,回纥自隋开皇时始入于中国,至唐元和初,偕摩尼进贡,请置寺太原,额日大云光明,实为礼拜寺所由来。然其致之也,或以假师以通市,于纳土服属我甿我隶之义故无当焉。朕寅承天地祖宗鸿庥,平准噶尔,遂定回部各城。其伯克霍集斯、霍什克等并赐爵王公,赐居邸舍。而余众之不令回其故地者,成居之长安门之西,俾服官执役,受旅处,都人因号称回子营。夫齿繁则见庞,类辨则情涣,思所以统同合异,使瞻听无奇袤,初不在辟其教而揉矫之也。且准部四卫拉特内附,若普宁寺,若固尔札庙,既为次第创构,用是宠绥,回人亦吾人也,若之何望有缺耶!爰命将作支内帑羡金,就所居适中之地,为建斯寺。穹门垲殿,翊庑周阿,具中程度。经始以乾隆癸未清和吉月,浃岁落成。回众以时会聚其下,轮年入觐之众伯克等无不欢欣瞻拜。诧西域所未曾睹,问有叨近日之荣,而兼擅土风之美,如是举者乎?成鞠虞挊曰:然。复重谂之曰:尔回之俗,向惟知有鲁斯讷墨,今则朔奉朝正矣。 向惟知有腾格,今则铸颁泉府矣。越及屯赋觐飨诸令典,其大者靡弗同我声教,而国家推以人治人之则,更为之因其教以和其众,揆诸万舞备铜绳之技,九宾缀头之班,此物此志云尔。其谁日不宜!乃为之记而系以铭。孰为天方?孰为天堂?花门秘刹,依我云闯。厥城默伽,厥宗墨克,派哈帕尔,传依铁勒。经藏三十,咨之阿浑,西向北向,同归一尊。珉城柟梁,司工所作,会极归极,万邦是若。 乾隆二十有九年,岁在甲中仲夏之吉,御制并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