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拜占庭哲学 |
释义 | 拜占庭哲学 拜占庭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内容主要为:(1)关于基督教三位一体问题。(2)8~13世纪拜占庭地区下层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以宗教教义的解释为旗帜开展政治的、思想的运动。他们继承古希腊哲学传统,有的倾向于柏拉图哲学,有的倾向于亚里士多德哲学,大多则信奉新柏拉图主义。主张哲学和神学相结合,利用哲学论证基督教教义。大概有四个特点:9~15世纪之间,有所谓“外来”与“内在”的哲学。外来的哲学指富有希腊色彩的希腊文化思想,内在的哲学指的是基督宗教的神学,希腊教父常称为基督宗教神学,是“真正的哲学”;外来的哲学具有完全独立的理论。神学是在修道院中传授。当时的高等教育,市委训练高级官员设立,因此哲学教育并不普遍。欧洲学校中,哲学院与神学院的冲突,不存在与拜占庭的学术与文化背景;哲学倾向于修行,而不偏重理论性的形上学。哲学家是一位学贯东西的学者,能教授多种不同的知识。哲学作品包括修辞学、祭文描述叙事文等。其学术活动中心先在雅典,529年后移至君士坦丁堡,后转至亚历山大城,并在此成立哲学学院,主要研究基督教神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