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银市兴电工程管理局
释义

白银市兴电工程管理局简介

一、地理位置

灌区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的靖远、平川、中卫、海源四县(区)接壤地带,可耕地面积100多万亩,现已开垦耕种45万亩。灌区总人口15万,其中移民7.6人。

二、工程规模

工程设九级泵站提水,总扬程479.6m,设计流量9.6m3/s,年最大提水量1.2亿m3,设计灌溉面积30.18万亩。

三、工程建设

始建于1976年,1984年总干通水见效,“十五”以前,共实现灌溉面积15万亩;1999年,工程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提水量由6m3/s增加到10m3/s,灌溉面积发展到31.95万亩,较“十五”前净增17万亩。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8233.6万元,项目工程连续多年被评为优良。新建支干渠53.9km,改建、新建支渠132.67km,新增配套灌溉面积16.95万亩,衬砌斗渠468km,配套农渠604km。各类建筑物19424座;新建一泵站临河调节泵站1座,改造泵站8座,安装机电设备85台(套),装机容量6.081万kw。

四、信息化建设

2002年列入水利部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现已建成调度中心信息化管理总站一个,泵站、变电所、水管所信息化监控子站9个;铺设信息传输光缆网络线路57.289Km。已实现部分泵站、变电所设备及水管所闸门的远程自动监测和操作控制,达到少人值守。

五、工程管理

骨干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支渠及以下工程实行社会化管理。建立了“工程+协会+用水户”的群众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现成立用水者协会65个,监事会64个,用水组327个,涉及灌区总面积90%,入会会员21465户。渠系水利用率68%。

六、管理机构

工程管理处为县级建制,隶属白银市人民政府。现下设15个科室,8座泵站,3座变电所,9个水管所,6个处属企业。现有职工438人,其中多种经营人员132人。有县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58名;高级工程师4人,初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69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207人。 “九五”以来,获水利部“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殊荣,被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三部委联合授予“先进外援项目单位”,并连年获省、市“先进单位”和“双文明单位”称号。

七、工程效益

经济效益。灌区粮食单产由上水前不足40Kg,增加到946.6Kg;以大田洋芋、构杞为特色的高效农业已成为灌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亩均收入达3000—9000元,仅洋芋一项灌区年产值就达7500万元。2007年,灌区粮经作物总产2.23亿Kg,总产值3.2亿元。乡镇企业由原来的23个发展到350个,从业人员7000多人,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灌区人均纯收入由每人不足30元提高到2320元。

社会效益。灌区累计安置贫困山区移民7.6万人;累计建成中小学175所,各级医疗机构89个,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9个,修建乡村道路578Km。灌区群众基本实现了“四通”,即村村通电、通电视、通电话、通公路。

生态效益。灌区植树造林3.65万亩,种草0.5万亩;田间林网化建设初具规模,灌区风速由2m/s减小到1.2m/s,蒸发量减少,相对湿度增加17%,有效地遏制了沙漠化侵蚀。

八、发展目标

以建设和谐兴电、节约兴电、小康兴电为目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灌区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到2010年,实现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