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眉鵐 |
释义 | 中文学名:白眉鹀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鹀科 中文属名:鹀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Emberiza tristrami 英文名:Tristram's Bunting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70 物种信息:体长约15厘米的鹀。头具显著条纹。成年雄鸟不可能误认,头部有黑白色图纹,喉黑,腰棕色而无纵纹。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头部对比较少,但图纹似繁殖期的雄鸟,仅颏色浅。较黄眉鹀而少黄色眉纹,较田鹀少红色的颈背。与黄眉鹀的区别还在于尾色较淡,黄褐色较多,胸及两胁纵纹较少且喉色较深。虹膜深栗褐;嘴上嘴蓝灰,下嘴偏粉色;脚浅褐。于林上层鸣唱,以清晰高音组起始,接或高或低的第二组音。叫声结尾有一可变的且简单而迅速重复的音组,通常以短促的chit声收尾。分布于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的邻近地区,越冬至中国南方,偶尔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有见。繁殖于中国东北的林区,越冬于中国南方的常绿林,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及沿海省份。多藏隐于山坡林下的浓密棘丛。常结成小群。 白眉鹀 Tristram's Bunting 雀形目 > 燕雀科 > 鹀属 PASSERIFORMES > Fringillidae > Emberiza tristrami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鹀。头具显著条纹。成年雄鸟不可能误认,头部有黑白色图纹,喉黑,腰棕色而无纵纹。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头部对比较少,但图纹似繁殖期的雄鸟,仅颏色浅。较黄眉鹀而少黄色眉纹,较田鹀少红色的颈背。与黄眉鹀的区别还在于尾色较淡,黄褐色较多,胸及两胁纵纹较少且喉色较深。 虹膜-深栗褐;嘴-上嘴蓝灰,下嘴偏粉色;脚-浅褐。 叫声:于林上层鸣唱,以清晰高音组起始,接或高或低的第二组音。叫声结尾有一可变的且简单而迅速重复的音组,通常以短促的chit声收尾。 分布范围:中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的邻近地区,越冬至中国南方,偶尔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有见。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的林区,越冬于中国南方的常绿林,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华东及沿海省份。 习性:多藏隐于山坡林下的浓密棘丛。常结成小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