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虎纹蝶鱼 |
释义 | 物种属性中 文 名:虎纹蝶 俗名别名:斑带蝴蝶鱼 繁纹蝶 英 文 名:Spotband butterflyfish 拉丁学名:Chaetodon punctatofasciatus 地理分布:中太平洋至西太平洋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性情温和 体态特征白虎文蝶鱼属于蝶鱼科 该科鱼从学科分应和神仙鱼为同科,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蝶鱼和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主角,因为它们拥有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蝶鱼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再加上既尖又小的嘴巴,正符合其天然处所环境-珊瑚礁,它们利用身体扁平细瘦的特征,穿梭于珊瑚礁岩缝中,而身上的花纹恰好作为掩饰,保护自己,许多蝶鱼尾部有一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让攻击者错误的攻击其背鳍有坚硬背鳍刺端,以保护自己。蝶鱼的地域性不是很强,虽有时争斗,但并不会经常发生。食性以藻类,海绵珊瑚为主,有些品种也可会吃一些小动物类及浮游生物。 生活习性习性栖息于清澈的泻湖和面海珊瑚礁区水深1-45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生活在珊瑚丛生的地方,也会在礁盘的外围活动。成鱼通常成对生活,幼鱼则躲躲藏藏生活于沿岸礁区有遮蔽的地方。主要以丝藻、珊瑚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偶然会和分布区域南部的斜虎纹蝶(Chaetodon pelewensis)混种。行一夫一妻制。 繁殖受精卵 受精卵长径为2.6-2.9毫米短径为0.9-1.0毫米,卵呈长椭圆形,系沉性卵,在长轴的一端有纤维状的附着丝,附着在卵床上,卵膜无色透明,呈橘黄色。当水温在27-29度C时,受精卵3小时内进入8细胞期,大约5小时后进入32细胞期,并继续增长,至10小时,胚胎即进入桑葚期。在受精后第二天,大约19小时,原肠胚形成,至第28小时后,胚胎的身子开始成形,小鱼的头部向下,接着可以看到眼睛,而身体上也出现了6-14体节。第三天的胚胎,眼睛有最显著的发育,而体节也已大致全部形成。这时候,在解剖镜下,可清晰看到心脏每分钟跳动约140次。脑脊椎也相继出现,胚胎的卵黄已稍为减少,由原来的粉红色成深橙色,在头部更出现放射状的色素细胞。第四天,脑眼睛和心脏有更进一步的发育,黑色的眼睛尤为突出,这时候心跳加速,增至每分钟200次,在身体主要血管内可以看到血液循环的情况。至于色素细胞,则开始在下腹部成两行排列。到了第五天,身体的鳍条已形成,循环系统更为复杂,而心脏也由原来淡淡的颜色变为鲜红,至于卵黄到这时就显著减少了。第六天,可以看到口及鳃盖。第7天,胚胎与前一天没有太大分别,已经可以看到鳃的构造,而仔鱼的卵黄已接近消失,也就是说已经接近卵出的阶段,鱼卵内眼睛部分有虹彩,会闪烁发亮,从眼睛部分有光亮程度可以预测孵出日期。 自然授精 蝶鱼雌雄并无明显的差别,唯有在繁殖时期,雌雄两鱼在水中往上游并排出卵子和精子,才看出差别。受精后会漂浮在水面数日。幼鱼沉箱底前以浮游生物为主食。 人工授精 繁殖海水观赏鱼,如果能够像繁殖热带淡水鱼那么简单,将是所有海水观赏鱼爱好者的一大喜讯。到目前为止海水观赏鱼的供应还是依赖人工绝大多数的捕鱼者用毒液和电,不管鱼大小尽量捕捞。这种情形使自然资源得到严重的破坏。如此下去,终有一天我们将感叹无鱼可养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研究,采用更多的科学方法成功繁殖海水观赏鱼。人工授精的方法一般是干导法和湿导法 干导法---把挤出的卵子放置在盘中或其他容器中,然后加上雄鱼的精液,用笔搅拌并加入水分。大粒的卵子施用这种方法较好,细粒的卵子用此法则受精不高。 湿导法----用一个的容器,装入少量的海水,然后把卵子挤出,再加上雄鱼精子,这样的受精效率显然比干导法稍低,但施用于小型的海水观赏鱼上却十分方便。以上两种方法,都要选择成熟的卵子,并要在第一时间内把卵子挤出,人工挤卵时,有时要伤到母鱼,如大鱼要剖腹取卵,小鱼要用吸管从肛门吸出卵了。因此,进行人工授精繁殖是比较困难的工作。 分布白虎纹蝶鱼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东印度洋的圣诞岛(Christmas Island)至列岛群岛(Line Islands),北至琉球群岛(Ryukyu Islands),南至罗雷浅滩(Rowley Shoals),北至大堡礁北部,以及密克罗尼西亚一带海域。在太平洋海域被斜虎纹蝶(Chaetodon pelewensis),气候带为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18度之间濒危状态。 水中鸳鸯白虎纹蝶鱼对爱情忠贞专一,大部分都成双入对,好似陆生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 蝴蝶鱼由于体色艳丽,深受中国观赏鱼爱好的青睐。它们在沿海各地的水族馆中被大量饲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