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钩雕蛾
释义

科名:雕蛾科

科拉丁名:Glvphipterigldae

种名:白钩雕蛾

种拉丁名:Glyphipteris semiflavana lssiki

国内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南、浙江

国外分布:日本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4一5 mm,翅展 14 mm左右,体灰黑色。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灰黑色,前线距翅基2/5处至翅顶角有短白色条斑6个,在第二、第三条斑下方有银白色斑点1枚,在臀角处有银白色斑点5枚,呈梅花形排列,翅中至后缘有斜行较宽而弯曲的白斑条1枚。足胜节、附节上有黑色与白色相间的环纹。 卵卵圆形,长径 0.7—0.8 mm,短径 0.4—0.5 mm。乳白色,卵面有纵纹,一端截形,截状四周有乳状突起。 幼虫体长 7.2-10.5 mm,淡粉绿色,体半透明,可见体内白色组织。头黑褐色,前胸背板灰褐色,被背线分割为二。尾部圆锥形,尾板黑色。气门浅橙色,略有突出,以前胸气门和尾气门较为明显,突出部分在呼吸时可以缩人皮下。越冬前幼虫背线、亚背线红色。幼虫 5龄, 1-5龄各龄幼虫头壳宽分别为 0.17—0.22 mm, 0.29-0.35 mm,0.42-0.44mm, 0.47-0.50mm, 0.58-0。63mmo 蛹体长 6 mm,初化时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中胸两侧、翅芽上方为灰黄色。前胸背扳两侧有1对棘,第二至第七腹节气门突出成棘状,以第五至第六腹节的突出最甚,羽化前黑褐色。英纺锤形,长 7.0-8.5 mm,丝质结成网袋状,白色或灰白色,略透明。

生物学特性

在浙江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竹枯叶鞘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幼虫结茧化蛹,4月下旬到5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于新竹叶耳处产卵,初孵幼虫从叶鞘处钻入危害,6月下旬幼虫老熟越夏越冬。 3月底到4月上旬,连续数天日均气温在10”C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从侵入扎爬出,立即爬往叶鞘、小技上,最远可爬到毛竹杠上。经数小时后,可在竹叶鞘、竹叶背面、小技及竹杠上吐丝结英。从茧的网状孔中,可以看到幼虫化蛹及羽化活动状况。幼虫结成茧后,停息数日,开始化蛹。化蛹多在晚上。化蛹时将老熟幼虫脱下的皮从茧的下端排出。蛹历期为 17-28天,平均 24.3天。 4月中旬当日均气温超过 20C时,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时间多在凌晨。羽化时成虫从蛹背蜕裂缝中爬出,需时10多分钟。随之再从茧的疏松一端钻出,经10多分钟静伏,再振动双翅,翅即全展,可以爬行。成虫白天活动,阴雨天及天黑后均静伏于竹叶背面或竹枝上。成虫较活跃,常在竹叶正面,以前足为中心,高速度的旋转圆圈,常1-2分钟才飞去。在飞行时,成虫在空中也常转大小不等的圆圈飞行。卵散产,多产于新抽竹叶的叶鞘上端或叶耳处,每处1粒,偶有2粒。成虫寿命5—7天,成虫期约20天。 初孵幼虫在竹叶路上爬行,寻觅适宜处所钻入叶鞘,以叶鞘基部为多,蛀孔很细,经1-2天蛀孔处只能见1个深褐色的小斑点。幼虫在叶鞘内由下往上取食中心叶的叶柄,中心叶不再生长,卷缩不展,逐渐枯黄干缩而死,幼虫粪便排于蛀道中。幼虫在叶鞘内取食至顶部可调转头往基部取食,3龄幼虫再调转头向上取食。当叶鞘内嫩物质被吃空后,可在叶鞘顶端处蛀孔爬出,爬行寻找较嫩的竹叶叶鞘,在叶鞘顶端处蛀孔钻入。较大的幼虫多为头向下取食,中心叶也停止生长,逐渐枯黄干缩。幼虫初次侵入危害的中心叶枯死部分较短,再次侵入被害的中心叶枯死部分露出较长。幼虫5龄,在蛀道中脱皮,蛀道中可见到幼虫头壳。6月份后,幼虫老熟,在蛀道下面咬取竹叶鞘内壁纤维,并吐丝结一层薄茧越复、越冬。 天放初孵幼虫常被蜘蛛捕食;鸟可啄被叶鞘捕食鞘内幼虫。幼虫爬出叶鞘转移或者熟幼虫出鞘爬行结茧,亦常被螳螂、蜘蛛捕食。寄生天敌有2种,均属小蜂科。其中1种6月寄生,在窃主体内越冬,翌年4月底羽化,但寄生率较低。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秋季及时清除山皂角树下枯枝落叶,以消灭含羞草雕蛾幼虫或蛹;树木数量不多时可惊落幼虫捕杀之。 2.化学防治在白钩雕蛾幼虫取食期可用 50%甲胺磷乳油 2000倍液喷雾;在幼虫钻出叶鞘结茧时可用 50%甲胺磷 3000倍液喷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