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菜类病毒病
释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白菜类病毒病

英文名 Chinese cabbage virus disease

异名 白菜花叶病、大白菜孤丁病、花叶病、抽疯病

寄主 十字花科、菠菜、茼蒿、芥菜等多种植物。

病发原因

病原 目前已知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毒源有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萝卜花叶病毒(RMV)。其中主要是前3种,但各地略有不同。黑龙江、辽宁TuMV单独侵染率65~90%。至于普通白菜主要毒源是TuMV、TMV、CMV和少量AMV(苜蓿花叶病毒),其中以TuMV为主,CMV和TMV次之,AMV发生很少。

紫菜薹病毒病毒源主要为TuMV(芜菁花叶病毒)和TuMV、CMV(芜菁花叶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染。TuMV、CMV、TMV芜菁花叶病毒与黄瓜花叶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复合侵染比较多。

芜菁花叶烟毒 (Turnip mosaic virus简称 TuMV),通过蚜虫或汁液接触传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主要靠蚜虫传毒。除十字花科外,还可侵染菠菜、茼蒿、芥菜等。目前已知其分化有若干株系。

病发症状

(1)大白菜:①幼苗发病,首先心叶出现明脉及沿脉失绿,继呈花叶及皱缩。苗期,特别是七叶前是易发病期;七叶后,明显减轻。此外,播种早,毒源或蚜虫多,再加上菜地管理粗放,地势低洼不通风,土壤干燥,缺水、缺肥时发病就重,尤其是蚜虫取食及迁飞,大大增加了传毒的机会,所以蚜虫取食是病毒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②成株坏死条斑,并出现裂痕,病株严重矮化、畸形,不结球。受害较轻的,病株畸形,矮化较轻,有时只呈现半边皱缩,能部分结球。受害最轻的病株不显畸形和矮化,只有轻微花叶和皱缩,能正常结球,但结球内部的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品质与耐贮性都较差。重病株的根多不发达,须根较少,病根切面显黄褐色。包心后期,也可发现受害轻重不等的植株,通常是外表正常,叶球内叶受害,受害的植株内球叶上有褐色坏死斑点,轻者部分内叶、重者半个叶球内叶受害,俗称“夹皮烂”,病株有苦味。

带病的留种株次年种植后,严重者花梗未抽出即死亡,较轻者花梗弯弯曲曲、畸形,高度不及正常的一半。抽出的新叶明显脉和花叶。老叶上生坏死斑。花梗上有纵横裂口。花早枯,很少结实,即使结实果荚也瘦小,子粒不饱满,发芽率低。

(2)小白菜、青菜、芜菁、榨菜、萝卜:症状与大白菜基本相同。心叶初现明脉,继呈花叶、皱缩。重病株矮化、畸形,轻病株一般正常,矮化不明显,但抽薹后结实不良。甘蓝受病幼苗叶片上生褪绿圆斑,直径约2~3毫米,迎光检视非常明显。后期叶片显淡绿与黄绿色的斑驳或明显的花叶症状。老叶背面有黑色的坏死斑。病株较健株发育缓慢,结球迟且疏松。开花期间,叶片上表现更明显的斑驳。

病原传播

(1)病源:在华北和东北等地区,病毒在窖内贮藏的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以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杂草上越冬。春季传到十字花科蔬菜上,再经夏季的甘蓝、白菜等传到白菜和秋萝卜上。长江流域及华东地区,病毒可以田间生长的十字花科蔬菜、菠菜及杂草上越冬,引起第2年十字花科蔬菜发病。

(2)传播:芫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可以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但田间病毒传播主要是蚜虫。菜缢管蚜(萝卜蚜)、桃蚜、甘蓝蚜及棉蚜等都有传毒能力。多数地区以桃蚜和菜缢管蚜传毒为主,新疆则以甘蓝蚜为主。蚜虫在病株上短时间吸食后即具有传毒能力。蚜虫1次吸毒后,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不长,只要1次或连续在几株上吸食后即失去其传毒的能力,说明这些病毒与蚜虫的关系是非持久性的,病毒是随着蚜虫取食,通过口器机械地传入健株内。有翅蚜比无翅蚜活动能力强、范围广,传病作用也较大。有翅蚜发生和迁飞的时间与病毒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病株种子不传病。

发生因素

大白菜种植区,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地温高或持续时间长,根系生长发育受抑,地上部朽住不长,寄主生抗病力下降,此外,高温还会缩短病毒潜育期,28℃芜菁花叶病毒潜育期3~14天,10℃则为25~30天或不显症。本病春秋两季蚜虫发生高峰期与白菜感病期吻合,并遇有气温15~20℃,相对湿度75%以下易发病。 (1)寄主抗性:病害发生及为害严重程度与白菜受侵的生育期关系很大。幼苗7叶以前最感病,受侵染以后多不能结球,为害严重;后期受侵染发病轻。侵染愈早,发病愈重,为害也愈大。

(2)环境:苗期气温高、干旱,病毒病发生常较严重。因为高温干旱对蚜虫毓和活动有利,并且不利于白菜生长,抗病性弱。发果苗期气温偏低且多雨,则有利于白菜生长而不利于蚜虫毓和活动,特别是大雨能冲掉叶上蚜虫,不利传病。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对病毒病的发生也有关系。在同样受侵染的情况下,土温高、土壤湿度低的,病毒病发生较重。

(3)栽培: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病毒病能相互传染,发病重。秋白菜种在夏甘蓝附近,发病重。种在非十字花科蔬菜附近,发病轻。秋播的十字花科蔬菜播种期早的,发病重;播种晚的,发病轻。这是由于播种早遇高温干旱和蚜虫传毒等影响所致。不同的白菜品种对病毒病的抗病性有显著的差异。青帮儿品种比白帮儿品种抗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种抗病品种,可以利用杂种一代苗期生长快、抗病性较强的优势达到防病目的。②水分管理。为了防止地温生高,播后即浇第一水;次日或隔日幼苗出土时浇第二水;第三、四天幼苗出齐后可因地制宜浇第三水;4~5片真叶时浇第四水;7~8片真叶后浇第5水。每次浇水均有利于降低地温,连续浇水,地温稳定,可防止病毒病的发生。③合理轮作和间作: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或间作,可与豆、韭菜、葱、蒜等蔬菜轮作或间作。④注意剔除病苗、弱苗,加强水肥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培养健壮苗,增强幼苗抗病力。⑤苗期防蚜至关重要,要尽一切可能把传毒蚜虫消火在毒源植物上,尤其春季气温生高后对采种株及春播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更要早防。

(2)药剂防治:①从白菜2~3片真叶开始,喷施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药剂。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4~5次,可用的药剂为植病灵1500倍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病毒A500~700倍液。白菜出苗后喷施加水1000倍的氧化锌或硫酸锌,或高锰酸钾,或尿素。也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如倍液加98%土霉素原粉1000倍液再加80%代森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锌肥1500倍夜混合后喷施。每隔7天喷1次,共喷3次,对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白菜出苗后至7片真叶前。每隔5~7天喷药防治蚜虫1次,共喷3~4次。常用的防蚜虫药剂为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EC,均用1000~1500倍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