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把曾国藩彻底说清楚
释义

版权信息

书名:把曾国藩彻底说清楚

作者:张云韩洪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字数:34万

定价:32元

作者简介

张云,生于1947年9月,江苏省启东市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历史研究》主编,大校军衔;兼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韩国朝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学会理事,曾国藩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国防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军事史、中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史学理论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治学严谨,理论功底厚实,论著甚丰。共计发表著作20余部(包括主编、合著);论文150余篇,约600余万字。主要学术事迹被收入《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上海市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家辞典》等。

韩洪泉,生于1981年12月,山东省沾化县人。军事学硕士。现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参谋。曾国藩研究会会员。著有《曾国藩与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遗产》等。

图书目录

再读曾国藩(代前言)

舞台一:家族庭院里

脸谱一:儿孙

脸谱二:父亲

脸谱三:长兄

脸谱四:丈夫

脸谱五:先祖

舞台二:湘军帷幄内

脸谱六:鼻祖

脸谱七:涤公

脸谱八:统帅

脸谱九:元凶

脸谱十:幕主

舞台三:晚清庙堂上

脸谱十一:卿贰

脸谱十二:疆臣

脸谱十三:外相

脸谱十四:侯爷

脸谱十五:师友

舞台四:历史长河中

脸谱十六:政治家

脸谱十七:思想家

脸谱十八:军事家

脸谱十九:外交家

脸谱二十:文学家

附录

1、曾国藩大事年表

2、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主要内容

二十张脸谱全方位展示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多面人生

真实,全面,客观,把曾国藩细说从头……

再读曾国藩(代前言)

2011年11月26日,是晚清重臣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人常说“盖棺论定”,但在盖棺139年、诞辰200年后的今天,关于曾国藩,我们仍然难以确切地评价他,难以真切地走近他。

曾国藩研究很“热”,“时人纷纷说曾侯”早已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但在纷纭的众说之中,拾人牙慧者多,自出机杼者少,欲探其“术”者多,肯求其“道”者少。现代人想学曾国藩的“术”,却很少有人明白他的成功主要在于“道”;“术”多为“邪术”,所谓“奔走逢迎皆有术,大都如草只随风”是也;“道”则为“正道”,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也。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讹谬误,鲁鱼帝虎,以野为史,广为流传,尤其不利于对曾国藩的正确认知和客观研究。在一些很畅销的研究曾国藩的专著中,时间的前后倒置、事件的张冠李戴、名词的错讹脱衍等低级错误不一而足,比如赫然把曾氏的爵号“一等毅勇侯”写为“一等勇毅侯”,把他的座师“吴文镕”写为“胡文镕”,“穆彰阿”写为“多隆阿”,等等。

研究历史人物,重在“知人论世”、“入乎其内”。正如治晚清史的专家茅海建所说:“历史是人的活动的组合,历史研究就应当切入当时人的内心。”当前,关于曾国藩的资料和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切入当时人的内心”者仍属鲜见。

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主题曲《我只是个传说》中,小沈阳唱道: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咱们的世界这样大,事情如此多,

你我都说完全明白事实的真相,

其实听到的也就是个,也就是个传说。

对于曾国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听了个传说而已。

……

后记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这是宋代人的期望。“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这是清代人的感慨。晚清重臣曾国藩以自己生前身后的遭际,为“盖棺论定”之艰难做了最鲜活的注脚。

2011年11月26日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纪念日。200年以降,在纷纷纭纭的众说之中,人们仍然难以确切地评价他,难以真切地走近他。

历史也好,人生也罢,都是由一个个舞台和场景构成的。不同的人固然有属于他的特定的时空舞台,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体到曾国藩身上,我们感到,多样舞台、多维角色决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多彩人生,也注定了他身后的多般毁誉、多番起落。从多样舞台、多维角色入手,无疑是解读曾国藩人生密码的一把钥匙。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本书中试图通过一种特殊的视角和架构,对曾国藩作一番全面而真实的解读。基本思考是打破以时间、空间或事件为轴线对曾国藩展开研究的套路,把他的一生分为4个舞台、20个角色,以“二十张脸谱”为切入来展现其多彩的一生。“脸谱”虽多,却意在避免对曾国藩的认识和论断走向“脸谱化”的弊病,并力求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着几条原则,借用一句翻译术语,就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坚持史学规范,做到持之有据、征之有凭,从可信的原始史料出发得出我们的结论,并参考和介绍了一部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共识。所谓“达”,就是廓清叙事脉络,做到结构明晰、行文顺畅,在以4个舞台和20张脸谱作为章节架构的基础上,每一节又分3-6小节不等,做到有综述有分论、有史实有评析、有概观有个案,分合自如、张弛有度,使结构兼具张力与弹性。所谓“雅”,就是注重文史结合,兼顾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努力于陈旧材料中写出新意,于寻常描述中理出特点。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努力和期望,能否实现,还要由读者诸君评判。

本书中关于曾国藩及其同时代人的年龄,大都根据我国传统习惯用了虚岁,这主要为了与《曾国藩年谱》等征引文献中的记载一致,避免行文中的混乱。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本书的成稿,是在学界前辈及同仁的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起步的,凡是引用的文字和观点,均在书中一一作了注引。我们要特别感谢唐浩明、朱东安、成晓军、王澧华、胡卫平、皮明勇诸先生,他们对于曾国藩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曾国藩故居管理处的胡卫平、刘建海两位先生,他们提供了数百帧珍贵图片,极大地提升了本书插图的质量,这种学术为公、乐助其成的慷慨风范令我们感念不已!重庆出版社的陈慧、罗玉平老师,以其专业性的敏锐和细腻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们向他们致以特别的敬意!

由于水平有限,纰漏及不当之处自知不免,我们恳切地期待着广大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教正。

多维角色:一把钥匙

曾国藩只有一个,他的人生道路虽不平坦顺遂,但却清晰明朗,为什么后人眼中的曾国藩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捧之则达于九天之上,骂之则贬于九地之下?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1]亨德里克·房龙说“只有等历史学家变成了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学家变成了历史学家”[2],才能真正地解释历史和历史人物。袁伟时指出:“超越仅满足于歌颂或谴责某个历史人物的阶段,有益于史学的发展。”[3]知易行难,真正客观地走近曾国藩谈何容易!

曾国藩属于他的那个时代,他是历史的、丰富的、立体的、多面的,然而很多时候,后人眼中的曾国藩却是苛求的、干瘪的、割裂的、单面的。

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写道:“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4]对于曾国藩即是如此。关于他的纷纷纭纭的评价之中,有情绪化的,有政治化的,有从众化的,却少有“个人化”的。因此,人们看到的曾国藩,许多都是“别人的曾国藩”,甚至是根据形势需要化妆修饰过的曾国藩。

历史如果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无疑将是干瘪的;人物如果仅仅是单面的脸谱,无疑将是失真的。在既定的价值预设中看待历史、铺陈历史甚至是裁剪历史,就更不可取了。

曾国藩,让我们如何走近你?哪里有一把打开你心扉的钥匙?

曾国藩是一个人,那种把他神圣化和妖魔化的方法都是不足取的;曾国藩又不是一个人,那种把他简单化和脸谱化的方法同样是不足取的。他在晚清的历史天空下,在62年的人生舞台上,担负着多重身份,扮演着不同角色,演绎着一个个传奇。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他的天地很大,又很小;他的舞台很少,又很多;他的角色很单,又很杂。他是父祖的儿孙,他是后裔的先祖;他是弟妹的长兄,他是妻子的丈夫;他是儿女的父亲,他是僚属的幕主;他是一手创建湘军的大帅,他是残酷杀戮义军的元凶;他是统治者驱之遣之疑而用之的“疆臣”,他是朝野敬之仰之清议谤之的“中堂”;他是权倾中外决策军机的“爵相”,他是功高赏薄处境艰危的“侯爷”……

可以说,多样舞台、多维角色决定了他的多重性格、多彩人生,也决定了他身后的多般毁誉、多番起落。

多维角色,无疑是解读曾国藩人生密码的一把钥匙。

多样舞台与多彩脸谱,无疑是这把钥匙上关键性的解锁密码。

家族庭院里,湘军帷幄内,晚清庙堂上,历史长河中……

儿孙、父亲、长兄、丈夫、先祖、鼻祖、涤公、统帅、元凶、幕主、卿贰、疆臣、侯爷、爵相、师友、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

身处不同的舞台,他错步向前;戴着不同的脸谱,他勉力而为。

角色多维,人生多彩,命运多骞;环境变更,身份变迁,思想变化。变中自有不变,不变中自有变。“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5]这是曾国藩的诗句,锐意进取之情见乎词章。“苍天可补河可塞,只有好怀不易开。”[6]这也是曾国藩的诗句,忧愁落寞之意不言而喻。“老夫苦多须,须多老可鄙。二子苦无髭,无髭亦可耻。”[7]这还是曾国藩的诗句(“二子”指郭嵩焘和刘蓉),诙谐调侃之趣跃然纸上。

谁能说得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曾国藩?

舞台影响着演出,脸谱概括着形象,角色意味着责任,细节影响着人生。也许我们还应该关注到这样一个细节:曾国藩是一个“老病号”。在他日记中处处可见得病、治病、养病的记载。最严重的牛皮癣几乎与他如影相随,虽不断求医问药,但一旦情绪有变化此病立即发作,特别是军事不利时,身上便奇痒难耐,常常抓挠得流血不止。在坊间传说中,曾国藩是怪蟒转世,蜕皮掉屑正是他“贵不可言”的明证,殊不知他为此痛苦万分,感叹“无生人之乐”。此外,曾国藩1840年在北京时得过一场肺病,几乎不治,幸遇名医相救才捡回一条命。他又多次提到自己身体虚弱,不能苦思久坐,并吐过血。又有耳鸣症,不到50岁眼睛模糊,寸大的字都看不清,到1870年60岁时右眼彻底失明,左眼仅剩微光,办公已经十分困难,加上眩晕症、胃寒症困扰,精神萎靡,气血衰败,只得连续请假两月在家调养。然而很快又得到谕旨,奉命去查办天津教案,无奈扶病前往。

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对曾国藩是不是会多一分悲悯与理解,少一分苛责与妄断呢?

应该考虑的,又何止这一点呢?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且让我们平一平心态,拂一拂烟雾,带上一把钥匙,去轻轻叩打这位历史老人的心扉吧……

[1]《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50页。

[2] [美]房龙:《宽容》,迮卫、靳翠微译,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356页。

[3]袁伟时:《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第308页。

[4]余秋雨:《出走十五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页。

[5]《曾国藩全集·诗文》,《小池》。

[6]《曾国藩全集·诗文》,《赠吴南屏》。

[7]《曾国藩全集·诗文》,《会合诗一首赠刘孟容郭伯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