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旗十论
释义

图书信息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丛书名: 满族清代历史文化研究文库

平装: 34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807226099, 9787807226093

条形码: 9787807226093

尺寸: 20.4 x 14.4 x 1.8 cm

重量: 440 g

内容简介

《八旗十论》讲述了八旗是以满洲为核心,以八旗蒙古与八旗汉军为羽翼组成的等级森严、制度严密的社会群体。民族成分的多样性和管理方式的有序化,使八旗和八旗制度具有了多方面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这种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也就应该成为今天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满洲”的诞生和八旗制度的创立在时间上相隔并不很远、那么“满洲”的形成电就不能不与八旗制度毫无关系了。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最重要的目标是首先统一各部女真。在入关前的这段时间里,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大部野人女真均被征服,并将大量人口迁徙至辽沈地区集中。女真人口的大量集中,为八旗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基本条件,这些人也成为八旗满洲的主体。而随之对蒙古诸部的征服和对汉人的大量掳掠,则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至皇太极执政时期,八旗中满洲、蒙古、汉军三位一体的局面最终形成。这种以多民族构建的八旗体制,便在长达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衍生出了许许多多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和民族的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和意识观念的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几乎难以穷尽的研究课题。

目录

重读甲申

——写在八旗入关360周年

“八旗意识”论

八旗人关前满洲的民族认同意识

八旗人关前民族人口的迁徙集结及其作用

八旗制度对满洲的整合作用三论

八旗中“汉人满化”现象论析

八旗文学分期论

八旗文学的形成基础

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及形成原因

满族文化研究百年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