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关斋戒讲义 |
释义 | 序文夫三皈者,乃初入佛门之门径也。三皈虽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举凡五戒、八戒、沙弥十戒皆以三皈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而受戒,但在受戒之中亦须行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是故三皈为万行之由籍、成佛之初基、游涅槃妙门之要径也。 夫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基石也。佛法中化、制二教之戒法皆以五戒为其根本,由五戒开演出八关斋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乃至梵网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之一切戒法。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是故依之渐次修学,三聚圆满,得成无上菩提妙果也。 夫八戒者,为在家二众之出家戒也。世间善士,欣仰出世少欲知足之梵行,然以尘恼牵缠,无暇修学。世尊慈悯为令彼等种出世善因,证三乘之道果故,乃权巧摄化,制在家之出家戒,即八关斋戒也。 为今之世,去佛时遥,佛日潜辉,戒法不彰。初入佛门者学无所依,行不知其本,本既不立,道何由得生?近来学佛之人,稍聪利者,整日谈玄说妙,徒逞口头活计;稍钝者,终日忙碌处处攀缘,美其名为广结善缘,论其实际,乃心外求法。论其学佛时日,多有十余年者,若问其何为三皈,却茫无所知。今有乞师证明受归依者,辄称皈依某师,殊不知所皈依者为僧伽,非唯皈依某师一人也!蕅益大师云:‘皈依僧者,则一切僧皆我师也。今世俗人,择一名德比丘礼事之,窃窃然矜曰:吾某知识,某法师门人也。彼知识法师者,亦窃窃矜曰:彼某居士、某宰官皈依于我也。噫!果若此则应曰:归依佛、归依法、结交一大德,可也;可云归依僧也与哉?’故已受皈依者,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皆当尊礼为师,自称弟子;未可憍慢,妄自分别。且归依三宝之境若不遍者,不得三皈之体,既不得体,穷其一生修学,只名附佛外道,虽种将来成佛之因,若于三宝中一念分别憍慢,则苦报无穷矣! 时过境迁,佛世芳规难见,今时受戒者,只闻戒相之名,不知其开遮持犯、轻重之相。上山求戒,入三宝之地如入家厨,取用无度;下山之后,未曾问津。问其受戒否?矜然答曰:‘我乃五戒、八戒、菩萨戒弟子。’问其戒为何物?则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授戒之师不知戒法,无法讲说,受戒者亦一无所晓。以致受戒犯戒以为常事,若思地狱苦报,怎堪回首。入宝山空手而归,尚属可惜,若为宝所伤,实乃可怜悯者。乘此解脱宝筏,而漂入罗刹鬼国,甚可哀伤。 社会淳风渐替,人心不古,皆由戒法未能行持之故,之所以无法行持,乃因不明戒法使然。今因善心居士,殷重请法,学人不敏,亦无德学,不知所措。但私自念言:‘比丘乃七众纲领,七众戒法,比丘当负起教育之责。’是故从诸戒经及相关戒学书籍中集录重点,为其讲说。内容虽未达至善至美,但其大意已明。今书既成,讲说已了,叙其大要;以资初学。 愿见闻者,同沾法益,尽此一身,同生安养,悟无生忍,于十方界,普利群萌!是为序。 佛历二五四二年 民国八十七年二月十七日 释宏泰谨序于台中南普陀寺 分类甲、释名—八关斋戒┌或云戒┐ 八关斋戒┬┤或云斋├很多说法,其名称不同,意在摄静归心。 │└或云关┘ │ │ │ ┌造业之缘 │ ┌杀生 │ │ │ ┌八—即所防之境┼偷盗 └息缘离过, │ │ (所防是过)├淫 善法内增故。 │┌八戒者┤ ├妄语 ││ │ ├饮酒 ││ │ ├著香华鬘香油涂身;歌舞倡伎故往观听 └│ │ ├坐卧高广大床 │ │ └非时食 │ └戒—则能治之业——心于对境之时,思惟如何是犯、不犯, │ (能治之行) 护持本所受之戒体也,谓之随行。 │ ┌齐也—齐一心。(取其专注,心无差别。) │ ┌┤ │ │└清也—静摄其虑。(取离过,绝诸杂想。) ├斋者┤ │ └世间斋馆,亦取闲静之意。 │ ┌即禁闭非放逸,静定身心也。 └关斋者┤ └从喻为名,如世门关,防奸止寇,即禁闭义。 乙、出体┌戒法—如来所制之法(即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 ├戒体—由于授受之作法(如跪拜、请师、乞戒等),而领纳法界善法(圣法) │ 于心中,生防非止恶(防止过非及造恶业)之功能者。 ├戒行—随顺其戒体,而如法动作身、口、意之三业也。 │ ┌以法为相—即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 └戒相┤ └以行为相—随所施造,动则称法(行为举止,合乎戒法),美德光 显(戒德显露,戒香远播)。 丙、受戒转恶为体《芝苑》云:‘现前色心,无量劫来,至今生中,造生死业,不可穷数,恶心遍布,充塞法界。经云:“若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若得戒者,则翻无量恶业,悉为清净戒体。为善种子,作成佛本基。’ 丁、五戒、八戒之同异┌杀 ├盗 ┌同┤ │ ├妄 │ └饮酒 │ ┌不邪淫(夫妻不犯) │ ┌五戒┤ │ │ └但离邪行,未能清绝。(只得人天身) └异┤ │ ┌不淫。(一切女人,乃至夫妻皆犯) │ ┌┼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 │├不坐卧高广大床 │ │└不非时食 └八戒┤ └,八行全净,相同无漏。(能证四果) 戊、八戒与沙弥戒之同异┌杀 ├盗 ┌同┼淫 │ ├妄 │ ├饮酒 │ └非时食 │ ┌八戒—第六条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异┤ (乃将沙弥戒六、七二条戒合而为一。) └沙弥戒—多一条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如法说净,许畜不犯。) 己、受八关斋法之缘由世俗之人,事务繁忙,无暇修道,佛慈悯为令其种出世之因,将来证三乘道果,又为了配合其生活型态,故制在家之出家戒,即八关斋戒,使其能够过著与出家人一样的生活,亦能得入涅槃之门。 庚、八关斋戒之内容《事钞》云:‘今略述起罪必约三性而生,受报浅深并由意业为本。故《明了论》解云:“破戒得罪轻重不定”’。 ┌善—虽非粗恶,然是无知。结业乃轻,违制无别。 │ ┌一、浊重贪嗔痴心 ┌起罪必约┼恶 ┤二、不信业报 │三性而生│ ├三、不惜所受戒 │ │ └四、轻慢佛语 │ │ ┌不犯—忘误 │ └无记┤ ┌泛尔—随便、放逸 │ └犯 ┤ │ └昏迷 │ ┌无惭心 │ 以重心 ├邪见心 │ ┌制轻业重 破轻戒 │ ┌不信圣教 │ │ 得罪重 ├不信心──┤ │ │ │ └不信果报 └受报浅深并┤ │ ┌疑圣教 由意业为本│ └疑惑心──┤ │ └疑果报 │ 以轻心 └制重业轻 破重戒—反上四心可解 得罪轻 ┌中可悔(近方便罪)—如杀人未遂 ┌可忏悔(轻)┤ ┌┤ └下可悔(远方便罪)—如起杀心 │└不可忏悔(重)—如杀死人、盗五钱、行淫欲、大妄语等犯四根本戒。 罪分两种┤ │┌戒罪—唯犯佛所制之戒,方有其罪。 └┤ └业道罪—佛制与不制,世所不容,理应受报,即因果罪,亦云性罪。 ┌杀 ├盗 ┌性戒—佛虽不制、国法亦不容许┼淫 性遮戒之别┤ └妄 └遮戒—唯佛制方犯,不制不犯。如饮酒等戒。 辛、六斋日一、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二、受菩萨戒的人,必须于六斋日受八关斋戒,否则犯菩萨戒。 壬、受八关斋戒之条件一、唯有人类可以受戒 《萨婆多论》云:‘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 二、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萨婆多论》云: ┌杀父 ┐ ├杀母 │ 五逆人┼杀阿罗汉 ├───────────────┐ ├出佛身血 │ │ └破僧轮 ┘ │ ├尽不得戒 破净戒┬破他梵行—污比丘尼、污受八戒、五戒之人 ┬┘ └自破梵行—破四根本戒(如杀、盗、淫、妄)┘ 三、受持的时限 《萨婆多论》云:‘受八关斋戒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不可二、三乃至十日,一时受)。’ 《成实论》云:‘五戒八戒,随日月长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减受并得。’ 四、求受的方式 ┌《萨婆多论》云:‘从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 │ 沙弥尼)边受。’ 从他人受┤ └《优婆戒经》云:‘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即五众也)。’ ┌《成实论》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受八戒亦得成受。’ 自誓受┤ └《梵网菩萨戒》云:‘若千里内,无能受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 五、斋日的准备 一、《增一阿经》:‘若受八戒,先须忏罪。’(可拜佛,至诚忏悔无始恶业。) 二、八关斋戒的求受时间—应以持斋日的清晨为正规,罪少也要在日中以前。 癸、受了八关斋戒以后一、舍戒 如因逆缘或因烦恼或以饥饿难忍时,只要向一个懂事懂话人一说,便算舍戒。 二、受戒功德 受持八关斋戒,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 《佛说斋经》云:‘奉持八戒,习六念(念佛、法、僧、施、天、戒),为佛法斋,灭恶生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 《优婆塞戒经》云:‘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 《阿含经》云:‘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菩萨处胎经》:‘八关斋者,诸佛之母。’ 三、普劝受持八关斋戒 受持八关斋戒,既有这样大的功德,八关斋戒的要求虽严,但也未必不能如法做到。我们学佛的目的,绝对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但于在家弟子,若不种下出世之因,殊难获致出世之果。勉之!勉之! 四、忏悔(于戒中若有违犯,即须向人说悔其罪,以净戒根,恢复清净戒体。) 《资持》云:‘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义意谓不造新罪。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 事忏 ┌机宜—中、下品罪。 一、作法忏┤ └忏法—犯中品罪,向清净大小乘僧三人前忏悔。犯下品 者,向一人前忏悔。 ┌机宜—上品不可悔罪。 二、取相忏┴忏法—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外 假坛仪,内资理观,凡《法华》、《方等》、《大悲》、《 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属取相忏摄,若准《 业疏》须具五缘:一、请佛菩萨为证。二、诵经咒。三、说 己罪名。四、立誓言。五、如教明证。能灭根本重罪,令净 戒复生;亦能灭七逆罪,使重报轻受。(糅合业疏)、《菩 萨戒忏悔行法》) 理忏 《事钞》云:‘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蕅益大师云:‘破戒之罪,虽由取相忏灭,不堕三涂;然其世间性罪仍在,故至因缘会遇之时,仍须酬偿夙债,除入涅槃或生西方,乃能脱之不受报耳!可不戒乎!’ 说罪文: 先礼敬佛菩萨三拜,然后找一位忏悔主(法师或同受五戒者)顶礼一拜长跪合掌作如是说。 犯者:大德一心念,我优婆塞(夷)○○,有故○○,犯(中)下品可悔恶作罪,及此方便恶作罪,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前,从清净来,并皆发露,不作覆藏,由发露已,便得安乐。(三说) 忏悔主:汝见罪否? 犯者:我见罪。 忏悔主:将来诸戒能善护否? 犯者:能护。 忏悔主:善。 犯者: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