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凹脉丁公藤 |
释义 | 种中文名:凹脉丁公藤 种拉丁名:Erycibe ellipptimba Merr.Et Chun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嫩枝稍被柔毛,老枝具木栓质纵棱。叶萆质,狭卵形至椭圆形,基部圆至阔楔形,干时褐色,两面无毛,侧脉在表面稍凹入。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密被长柔毛;花冠白色。浆果球形。花期6—10月。 地理分布:产广东海南岛;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 生 境:生于低山或河边的疏林。 毒 性:茎、根有小毒,其毒性大于丁公藤。小鼠腹腔注射茎的氯仿提取物300mg/kg,出现活动减少、共济寒调、后肢外展、翻正反射消失,数小时内缓慢死亡,乙醇提取物有流涎、流泪、震颤等症状[4-25]。 化学成分:含香豆素成分东莨菪素(scopoletin)、莨菪素(scopolin)以及黄酮类等成分。 毒 理:含香豆素成分东莨菪素(scopoletin)、莨菪素(scopolin)以及黄酮类等成分。 科中文名:旋花科 科拉丁名:Convolvulaceae 本科概述:本科约有55属1600种以上,主产美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23属近110种。各地均有分布,主产西南和华南地区。本科有些植物可供食用:如番薯(Ipomoeabatatas(L.)Poir.),蕹菜(Ipornoeaaquanca(L.)Forssk);有些供观尝:如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L.)Sweet)、茑萝等;还有一些种类供药用。但其中有些植物对人和牲畜也能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如牵牛,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它的毒性,“……虽能利其小便,但竭其津液,足为重虚,重则必死,轻则夭人……久服脱人之气”,主要刺激肠胃道,损伤肾功能,以及造成肺水肿等。丁公藤属(ErycibeRoxb.)的一些植物,具有强烈的拟副交感作用,中毒时使人出汗不止,四肢麻痹;值得指出的是番薯属(IpomoeaL.)、银背藤属(ArgyreiaLour.)、海鹤藤属(Rivea)等的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致幻作用。在古代墨西哥印地安人进行宗教礼拜时,服用堇色牵牛(IpomoeaviolaceaL.)或里凡草(RiveacorymbosaHall)的种子,产生精神上的欣快和幻觉。1960年后,Hofmann等从本科的里凡草和堇色牵牛里得到了原来以为只存在于低等植物——麦角菌(Clavicepspurpurea)中的麦角类生物碱麦碱(ergine)(25—3)、异麦碱(isoergine)(25—4)以来,由于该类成分具有与强致幻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相似的结构和作用而受到广泛重视[3-8]。迄今已从银背藤属、番薯属、海鹤藤属、旋花属(ConvolvulusL.)、腺叶藤属(5tictocardiaHallierf.)和兔丝子属(CuscutaL.)等30多种植物里分离鉴定出20多种麦角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以银背藤属为最多。此外,还有非吲哚类生物碱,如旋花碱(convolvine)(、旋花胺(convolvamine)以及从丁公藤植物里分到的莨菪烷类生物碱丁公藤甲素。甙类也是本科植物中的主要活性及有毒成分,如牵牛子甙(Pharbitin)、野药喇叭甙(ipomoein)、泻根甙(turpethin)等。这些不同的化学成分,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毒性。麦碱和异麦碱具有一系列中枢效应,尤以精神症状为突出,服后出现离奇古怪的幻想和幻觉。丁公藤甲素则有较强的缩瞳作用,它与结构类似的莨菪碱、阿托品等扩瞳药物的药理作用截然不同。番薯属植物Ipomoeasidaefolia种子里的生物碱糖甙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用作麻醉饮料。五爪金龙种子里的糖甙马瑞开亭(muricatin)有降压、肌松作用,藤商陆块茎中的糖甙有升压和平滑肌痉挛作用,牵牛种子里的树脂甙有致泻作用,树牵牛(IomoeafistulosaMartetChoisy)叶中的酯马斯灵(marsilin)有镇静、抗痉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