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等待
释义

爱情没有国界。不管是战争,疾病,还是任何灾难,都抵挡不住爱情的发生。 《北京等待》就是一部跨国恋的电影。里面有战争,美国男子在等待着他爱的伊拉克女朋友,而伊拉克当时正在发生战争。里面有疾病,美国男子在北京等待,北京当时正在爆发非典疫情,中国女孩的义助和体贴令这段恋情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

主 演: 凯利·尼克斯 宋丽清 Tala Ashrafi 胡婷婷

类 型: 剧情片/爱情片

地区:内地 美国

语言:国语 英语

出 品: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美国红仙女娱乐有限公司

北京天地和泰影视艺术有限公司

上 映: 2008年10月24日(国内)

影片剧情

《北京等待》讲述了2003年2月,美国一跨国公司老板的儿子乔治在法国巴黎与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馆长的女儿娜迪娅相爱。但由于伊拉克战争日趋逼近,留学在外的娜迪娅被迫返伊,两人相约去北京见面。纷飞的战火使娜迪娅没能如约到达北京,痴情的乔治只有选择在北京等待深爱的恋人。在打工的酒吧里他结识了来自云南丽江泸沽湖的摩梭族姑娘朱迪。热心的朱迪知道乔治与娜迪娅的爱情故事后,决定通过自己在巴格达的记者朋友帮助乔治找寻娜迪娅。可当娜迪娅即将出现时,朱迪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乔治。正在这时,大规模的“非典”爆发了……娜迪娅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会如何?朱迪与乔治的关系又将如何发展呢?

演绎跨国生死恋

电影《北京等待》4日在京举行研讨会,这部中美合拍影片由于表达了爱情这一普世主题而受到专家的好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影视评论家尹鸿表示,此片以中国背景发生的故事来表达爱情这一普世的主题,非常有特色,“中国的电影必须表达共同的东西才能被世界共享”。

这部张伦执导的中美合拍影片由台中市市长胡志强的女儿胡婷婷与好莱坞人气小生凯利·尼克斯担当主演,展现了一段跨越美国、伊拉克和中国三地的生死恋情,并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这两大事件融入其中。影片24日起在国内上映。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教授陈山说,这部影片符合他理念当中对未来电影的设想,同时这种对爱情故事的讲法,感情层次的细腻表述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思路和新的创作方向。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评论研究部副主任赵宁宇在对影片进行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影片存在的一些问题:“整部影片表现了海外华人对当下世界的看法,具有不一样的定位、走向和视角,但是整个过程的实施上有些过于简单化。”而尹鸿也认为,影片的叙述方法上可以更新颖,更有信息量。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George Kelly Nyks

Judy(as Li Ching Song) 宋琇萱/Steph Song

Nadia(as Tala Ashrafi) Tala Ashe

Nancy 胡婷婷/Ting-Ting Hu

Dr. Zheng 罗伯特琳/Robert Lin

Charles BoZhao Wang

Paul He Huang

Mr. Smith Karl Eiselen

Mr. Kerry Peter Noel Duhamel

Mrs. Kerry Susanne Kristensen

Kerr Volker Helfrich

Mitterand Nicolas Carre

Jack Gary Michael Malmon

Michelle Lily Chai

Liu, Baiwan Guang Yang

Sexy Chinese girl Na Ding

Louis(voice) Charles Fathy

职员表

▪ 制作人:Declan Baldwin;Ying Sun;Dominique Telson

▪ 导演:张伦/Alan Zhang

▪ 副导演(助理):Inna Braude;Crystal Gong Chun

▪ 编剧:张伦/Alan Zhang

▪ 摄影:Michael J. Duthie

▪ 配乐:Kyle Kenneth Batter;Michael Tavera

▪ 选角导演:宫川绘里子/Eriko Miyagawa;Zoe Thompson

▪ 艺术指导:Qiang Yu;赵非/Fei Zhao

▪ 布景师:Ke Jian Wei

影片看点

《北京等待》的主要拍摄地点是北京、巴黎和云南,后期制作全部在洛杉矶完成。影片主要用英语拍摄,长度为100分钟。主要演员都是好莱坞美国演员公会的演员,华裔加拿大女演员宋丽清被亚洲FHM的读者评为“2006年度世界最性感的女人”,被Playback在加拿大被评为2006年“娱乐界最被看好的10人之一”,而她主演的一部亚洲幽默连续剧又得到了2005年纽约影节的第二名,2007年又得到了加拿大电视节二等奖;男主角凯利·尼克斯是好莱坞人气指数不断上升的演员,伊拉克姑娘娜迪娅的饰演者Tala Ashrafi也是被好莱坞看好的演员;南茜的饰演者胡婷婷是实力派演员,还是台湾台中市长胡志强的千金。

本片集合了美国及中国的制作班底,由常年生活在美国的张伦担任编剧兼导演,他为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整整准备了二十年。

本片全部实景拍摄。主要人物均有原型。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比如说法国有一批伊拉克留学生,伊战前当时的伊拉克政权下令他们立即回国;比如一个叫娜迪娅的女子被一枚没有爆炸的导弹穿胸而过;比如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被抢劫的事件等等。

今年3月26日及7月30日,电影在洛杉矶进行了试映,得到了到场观众的一致叫好。观众有资深的电影人(奥斯卡奖的导演及制片人等),有当地的政商各流(洛杉矶郡郡长等),有华文媒体及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的工作人员。

奥斯卡奖的制片人麦克·菲力浦( MICHAEL PHILLIPS)讲:这部电影让他十分震惊!洛杉矶郡长麦可·安东诺维奇(MICHAEL O.ANTONOVICH)给张伦导演颁发了政府奖,表彰他对美国多元文化所作的贡献,颁奖时讲:这是他看过的好电影中的好电影,他很荣幸代表洛杉矶88个城市及1300万人把这个奖颁给张伦导演。

业内人士的相关评论如下:大家认为这是一部把思想艺术和商业市场结合得很好的电影;认为这是一个特别的爱情故事,信息量十分大,有很多创新;认为十分真实细腻的展示人性,表达人物性格心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演员的表演也很精彩;认为电影很有深度、很有国际观,而每个人都能理解;认为电影向世界呈现了今天真正的中国、真实的北京,而不是传统、虚拟的北京;认为电影成功的处理了敏感的国际议题(如伊拉克战争及三大文化);认为为中国电影带进了新的元素,是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国际高度及国际观;等等。

2008年美国A·O·F国际电影节给电影颁了两个重要奖项:“导演杰出贡献奖”及“最佳摄影奖”,本届电影节主席 — 美国派拉蒙公司资深副总裁阿兰. 贝雷在颁奖时说:这是他看的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他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中国导演拍的,《北京等待》得到这两个奖项当之无愧!

张伦这个名字对于影坛来讲很陌生,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张伦不属于文化圈,也不属于政治圈,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北京等待》,是张伦首次当导演兼编剧,用他的话讲,自小就有一个拍电影的梦想,但由于经济的原因,只好先下海经商。为了圆这个梦想,张伦苦苦等了整整20年。《北京等待》虽然是张伦首次执导,但是却获得了美国A.O.F电影节的“导演杰出贡献奖”、“最佳摄影奖”两项大奖,这无疑是对张伦的鼓励和认可。是不是好的作品,还是观众说了算,至于中国的观众是否能给影片打高分,这要看了之后才知道。

影片评论之一

英语泛滥的崇洋情结

有这么一种人,在海外呆了几年回来,就恨不得将自己的梦话都变成英语。而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专门为这样的人所准备的。

我在看电影时,已经不断的在寻找全片使用英文对白的理由,比如男女主角分别是属于不同的国籍,用英文对白也是应当,影片中有许多的外国人,用英语对白也是应该,但看到一个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也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唧唧歪歪的时候,我几乎难以忍受了。就算两个中国人在海外呆过再长的时间,估计也不会装B到连唠嗑都要用上英文,似乎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就使得影片中的几个角色俨然就是跨国公司的金领一般。当女主角终于开其尊口说了几句中文之后,我彻底崩溃了,原来这个女主角不会讲中文。

这究竟是导演为了迁就演员还是导演压根就没想过拍一部中国电影而故意找个蹩脚演技的假洋鬼子来演戏——我当然更倾向于后者。影片里口口声声说这个女主角来自云南偏远的山区(据说是摩梭族),拜托导演,你不要用这样的手段来黑我们通过自己努力而走出山区并成才的云南籍女大学生!

我想,同样的题材如果交给一个真正的老外去拍,里面出现的中文频率也比你这个假洋鬼子导演的片子多上百倍。

故作精英的装13倾向

在影片开头那段冗长的酒吧戏中,那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年男人就让我有了走出电影院的冲动。导演让这些男人用极其罗嗦的语言以及做作肢体动作来反复表现一种所谓的北京精英的酒吧生活,当那些演员用一脸朝圣的表情品酒,并用流利的英语说着那些不着边际且做作的台词时,我宛如看到一群龙套演员在三流广告片中憋着劲演绎着上流社会来“完善”广告导演那老套的创意,同广告所不同的是,那些演员推销的是三流产品,而这些演员则是在推销着一部不入流的劣质电影。可以说,这几个男人一齐出现的桥段,也是这部电影最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时候。

纵观整部影片,其剧情以及角色的设置,几乎就是国内三流偶像剧的翻版,纵然加入了如伊战、非典这些国际真实事件,也没让这部影片显得有深度起来,相反这些事件反而成为了影片中装B的元素,于是我们在酒吧,车内看到的都是英文电视台以及英文广播,所有包含中文的信息似乎都让导演觉得有伪其精英本质,或者说,这些中文都成为影片装13气氛的绊脚石,必须除之后快!

粗糙低劣的剧情技巧

外企女白领、失业女白领、大企业的儿子、绝症(影片中是先天性疾病)、失去爱人、榻前生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出三流都市爱情片的元素。导演张伦将上个世纪的中国人才会盲目憧憬的异国恋以及对所谓外国人和白领的莫名崇敬搬到了一部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中,我只能说,这个假洋鬼子太低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

他以为简单的开几部好车,进出下写字楼便是一部现代都市影片,这太小看都市影片了。这部影片里所呈现的都市感甚至不如几年前《爱情麻辣烫》来得更为强烈,纵然影片中是个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这部根据蹩脚的三流爱情故事而拍摄的三流影片,甚至不如内地的偶像剧来得赏眼,毕竟后者的演员还有一群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帅哥美女(还是纯国产的),而不用像《北京等待》中那样,是个女的,都要把自己往美女上演。

除了画面更有质感之外,这部影片不仅从剧情上仅仅是个低劣电视剧的水平,就是电影技术方便,也如同这部影片的故事以及表演一样平庸。这部电影的画面、剪辑等元素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和内地三流电视剧的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直到我走出电影院,我也找不到一丝一毫让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

见缝插针的幼稚政治

《北京等待》,几乎和北京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我甚至诛心地揣测,选择2008年推出一部以“北京”之名的影片,是否有借奥运之嫌而骗点票房的嫌疑?当然,这部影片和奥运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北京”在这部影片中如同“伊战”、“非典”一样,只是一个被导演张伦用来遮掩他这部影片低劣本质的遮羞布之一。或者说选择“北京”这个地方只是为了兜售他那可怜却又幼稚的政治观念有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客观环境?

两个人跑到长城,中国姑娘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痛诉2000年的封建社会,伊拉克姑娘和美国小伙做爱前还要互相控诉下对方的政府,酒吧里的那群B男喝口酒也要对伊战胡扯几句,“美国人是为了中东的石油才攻打伊拉克”这样是个人都知道的事实居然会在影片中让一个老外如梦初醒般喊出来。而这些动不动就感怀天下百姓的男女角色口中所絮絮叨叨多是报纸以及电视上的老生常谈,我不明白张伦导演是否真的低估了中国百姓的智商?因为电影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挑战我们智商的台词和情节。

一方面他在见缝插针的兜售他那可怜的政治观点,而一方便却又迫不及待的拍中国的马屁,就如同前文所说的,张伦如此在影片中批评美国政府赞扬中国,是否就是为了能够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获得更多的支持?

评论2:没学过戏啊,那就别洒狗血了

如果《北京等待》作为一部电影而不是一档介绍北京风土的栏目剧的话,四个字评价,一无是处。

如果权势是张爱玲的春药,那么政治简直是导演的印度神油,以至于他不到处播种自己的理念就达不到高潮。导演口中的国家关照和民族情怀充斥到影片每一个可以填充和不可以填充的角落:中国女子在勾搭美国小伙的第一次约会,就跑到长城声泪俱下的探讨2000多年封建专制的利弊;美国小伙和伊拉克女友在互相指责对方政府愚蠢自大人性泯灭之后,迅速的上床嘿咻;而所有在三里屯酒吧喝酒寻欢的老外,每一个都似长期潜伏于新华社,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与人民X报社论保持了高度且精炼的一致。甚至带着白口罩依依惜别的时候还不忘嘱咐:“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非典的!”

除了所有人物不说人话之外,人事儿倒是都干得挺顺。除了偶尔出现邀请老板迷奸女友这种《知音》故事之外,其他桥段每一步都在观众的预期之中,中国女爱上美国男了,伊拉克女就得死了,死了男的就要昏倒,昏倒就得是心脏病,心脏病就要做手术,做手术就要卖汽车,卖完汽车男的就醒了,醒了就该喜欢中国妹了……不是说这样的故事没有起伏,可是要看这种欺负打开电视看韩剧就完了,还来电影院顺便学校中国近代史干什么。

当然,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拍电影能公映拿了个不知名的小奖还号称有机会冲击奥斯卡,已经完全值得他高兴得找不到北京了。

电影是个砸钱的行当,砸钱可以请来李连杰捧场,可以搞定势利的中影集团,可以公关一个“导演杰出贡献奖”。可是,只靠砸,砸再多钱也鼓捣不出一个好电影。电影这个东西,虽是人人可看,还真不是人人能拍。

当年程蝶衣教训菊仙的话犹在耳畔:“您挨哪儿学的戏啊?……没学过,那就别洒狗血了!”

您瞧,辉煌如陈凯歌还能砸出《无极》呢,何况一个半路出家的生意人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