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妮·索菲·穆特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
释义 | 人物简介1976年 在欧洲的一次音乐节上卡拉扬听到一位十三岁的德国女孩演奏巴赫德《恰空》舞曲,卡拉扬被她的表演所折服称赞她是自少年梅纽因以来最了不起的音乐奇才后来,卡拉扬把这个女孩请到了柏林让她长期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当年这位被卡拉扬赏识并提携的音乐神童就是安妮·索菲·穆特,如今被称作“小提琴女神”。 安妮·索菲·穆特小小年纪就具有了过人才能,但使这种天赋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是她的第二任老师,艾达·斯塔基。她帮助穆特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并督促穆特自己去思考,该怎样去诠释每首曲子,不能只是在还没理解它时、就不带感情地把它演奏出来。因为穆特跟她学习了八到十年的时间,所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很难讲清楚穆特从她那儿都学到了什么,但最根本的是穆特琴声的表现力被极大地丰富了,而且穆特学会了独立思考。 1985年安妮·索菲·穆特成为皇家音乐学院国际小提琴研究会的首任主席。 后来她决定去英国,因为英国是欧洲最需要小提琴家的地方。虽然德国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以及适合她的位置,但她认为英国的小提琴界才真正需要她,英国需要补充新的血液。不管她演奏什么乐曲,即使是难的有点过头的曲子,她都演奏得尽善尽美,比如说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吧,别人可能会跟她演奏的完全不一样,而她演奏出来则是那么完美。她促使自己向更难的技巧挑战,但始终能很好地控制她的乐器。 1990年10月,穆特为英国首相演奏了一首乐曲,这首曲子是瑞士作曲家莫莱特专门为穆特写的。但是她对现代音乐的热爱是从与著名波兰作曲家柳多斯拉夫斯基的合作开始的,这位作曲家为她写了大量作品。虽然穆特并不认为现代音乐永远会有一大群欣赏者,但她坚信如果一个或一组音乐家在演奏一首曲子时有着执着的信念,并且这首曲子传递着强烈的情感信息,就像莫莱特或柳多斯拉夫斯基的作品般充满感情的话,大众终究会欣赏这些作品,因为他们获得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如今的媒体在古典音乐家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个年轻的艺术家都很注意他们的演奏与个人形象的完美结合。 当穆特看到为了赚钱而让古典音乐过多地出现在媒体中时她就很难过。虽然她愿意看到古典音乐大众化,但这里要有一个度,因为在众多小提琴曲目中,只有一两首曲子是适合大众的。安妮·索菲·穆特在表演时神情肃穆这和她的音乐演奏一样使观众难忘,因为在台下她是那样的亲切随意。对于自己的才能她是这样看的,这是一种天赋我有责任去发展它而不能埋没它。 艺术生涯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南德意志巴登的莱因费尔顿(Rheinfelden,Baden),安妮·索菲·穆特早年曾随赫尼希伯格(福莱的学生)学琴。七岁获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赛中获胜。赫尼希伯格逝世后,穆特考入阿伊达·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斯托基的学生。1977年随卡拉扬参加萨尔兹堡音乐节,次年再度与卡拉杨合作,初次在柏林演出。1979年获“年度艺术家”奖,并获德国唱片大奖(DeutscherSchallplattenpreis)。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1995年,波兰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她,在莱比锡初演,这次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穆特在从梅纽因、阿卡多、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曾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 个人成就安妮·索菲·穆特被授予了巴伐利亚最著名的文化奖:马克西米立安勋章(Maximilianpreis)。此前,她还得到了慕尼黑市的文化荣誉奖金。安妮·索菲·穆特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此刻她正在自己的家乡紧张地为演出做准备。这位巴登州艺术家的经历是每一位她的听众所熟知的:六岁在"青年音乐家"比赛中获得最高评价(Jugendmusiziert),十三岁被卡拉扬赏识(根据Menzing文献记载),期间获奖无数,与律师DetlefWunderlich结婚,丈夫却在婚后六年死于癌症。安妮·索菲·穆特与两个孩子生活在博根豪森(Bogenhausen),当然她也生活在世界各地。 记者要知道的都是安妮·索菲·穆特不感兴趣的。这是一个与安妮·索菲·穆特无关的世界。人们总是对此充满奇妙的想象,而她只是在工作,对每个人说"你好"或是"再见",仅此而已。工作与学术有关,需要很长的练习时间。眼下她正在把左手练出老茧来,否则她就无法拨弦。因为她平时缺少练习,手上根本就没有角质层。对于古典作品还没有问题,但遇到炫技的乐段就得时不时地把老茧练出来,这要花一个星期。 一般来说,身体锻炼不一定重要。不过音乐家总是要身体健康的。如果你像在晚上保持清醒,就必须有规律地生活。身体的好坏往往没有选择的余地。有时候安妮·索菲·穆特被音乐所吸引,甚至带病演奏。当然这里有一个不能超过的限度,否则安妮·索菲·穆特就会失去对乐器的把握了。 每一次上台都得克服自身的阻力,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纪律,这取决于个人。比如卡罗斯·克莱伯,安妮·索菲·穆特非常推崇他。他就是一个总需要点推动力才会登台的音乐家。对安妮·索菲·穆特来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很早并且非常自然地习惯了这些。自从她学琴以来,舞台就是第二个家了。而指挥们则大多要把对于音乐的诠释考虑了数千遍之后才愿意开始。 中国巡演6岁就开始接触莫扎特音乐、13岁与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莫扎特的《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穆特这样形容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不仅需要呈现其中的“优美”,还需要很注重运弓,以及音符之间的留空。“莫扎特的每个音符都珍贵,需要仔细思量。”她说,自己到现在才重新演奏莫扎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一直感觉自己的火候未到;她同时表示,当今很多人在演奏时都误解了莫扎特:“当今很多人就一味顾着玩技巧,怎样乖僻怎样演奏,他们忽视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典雅、纯净和质朴。莫扎特的音乐其实就是人类灵魂的X光。”可见,穆特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与莫扎特有着“很亲密的接触”,而她曾表示,自己发现了 莫扎特作品中某些最至关重要的东西,她将赋予这些曲子以全新的表现力……很快,北京观众就可以亲耳见识到穆特透视这束“X光”的功力了。北京是穆特中国巡演最后确定的一站,穆特也很兴奋在7年后可以再回到久违的北京与她难忘的北京老朋友们相会。北京的古典发烧友和穆特迷都还不忍忘记1999年的那个夜晚,世纪剧院经历了最热烈感人的场面:听众挤满了剧院过道,沉浸在如醉如狂的氛围中。北京最巨轰动的音乐盛世令许多没能亲耳聆听的人至今心存遗憾。这一盛事即将再现京城时,遗憾终于得以弥补;而当年的沉迷和难忘,又都找到了无限蔓延的机会了。 演出详情演出时间: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19:30 演出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票价:1280 ,1080 ,900 ,780 ,600 ,480 ,28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