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室 |
释义 | 宗旨(机构对于互联网精神的理解为: 机构对于新媒体的定位与理解: 机构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位与理解: 1对于BBS的研究并尝试回答的问题: 2 对网络社会空间与SNS等平台的探索: 3 新媒体之于社会文化及全球化进程:) -概述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室,简称北大新媒体,英文全称New Media Research Laboratory, Centre for Creative Industries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 2004年,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是国内率先成立的致力于创意产业、新媒体传播的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主任为:杨伯溆 教授。 自成立以来,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媒体传播的研究。研究室的研究初衷来源于对媒体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深信不疑: 工业化时代的核心产业是制造业,其标志性媒体包括电报、电话和报纸等。 后工业化时代的领军产业是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其标志性媒体是广播电视。 全球化时代所展示出的崭新支柱产业是创意产业,它在新媒体传播中诞生和发展,标志性媒体是互联网和手机或二者的结合。 机构主页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网站 于2009年建立并运营,定位为搭建新媒体研究者、互联网使用者的互动、分享平台。除首页门户外,下设网站论坛BBS、网络社交平台、资料分享平台等版块,并积极促进与其他网站的交流合作,主、协办有关新媒体和创意产业相关的线上、线下交流与分享活动。 宗旨研究室目前正在进行着互联网和手机传播的多个研究项目。包括BBS、SNS、博客和手机。 研究室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国内外的新媒体研究者们分享和互动。已有若干研究成果与学界、业界分享,并组织多次与国内外的学界、业界的交流活动。 研究室秉信互联网精神,号召全世界新媒体的使用者和研究者,联合起来! 机构对于互联网精神的理解为:互联网精神指向自由和平等,倡导融入、参与、互动、协商、开源与分享! 互联网精神拷问人性和社会,鼓励求索、孕育自强!激扬创意、驰骋万邦! 互联网精神唤醒真我和爱欲,消解任何个人或阶层垄断高贵与伟大的妄想! 机构对于新媒体的定位与理解:新媒体的力量在于它们的“低准入、参与、互动、交互、自由、平等和分享”等特征。新媒体的主体使用者们具有良知和反思能力。任何人或阶层都没有垄断高贵和伟大的权力。以电视为代表、以单向传播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大众媒体被整合或边缘化只是个时间问题。 北大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室研究新媒体的基本预设就在与此。 机构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位与理解:新媒体的经济意义在于它为资本构筑各种互动的盈利平台的能力。平台的构造者或提供者收获的是利润,而平台的使用者得到的是互动的满足和社会资本的增强。价值在新媒体使用者彰显个性的社交结网过程中产生。在这个金融资本与社会关系的空前整合中,社会资本与商品营销能够互相促进吗?网上的虚拟关系网是如何成为有机的或者说植入(嵌入)式商品增值链条的?在网上的经济生活中,平台的构建者、提供者和使用者们的身份内涵是什么?何种创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成为创意产业?基于互联网的创意产业能够极大的促进现实中的中小企业的商务活动,从而实质性的挑战垄断企业,并进而成为新经济的主导产业吗? 北大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关注创意产业的出发点正在与此。 近期关注领域: 1对于BBS的研究并尝试回答的问题:新媒体提供的平台是公共空间,但它首先是个政治空间。BBS使用者们发帖、跟帖、讨论、攻击、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参与喜悦和沮丧。BBS最大的作用是什么?是形成舆论以改变某项政策或法规?还是使千千万万的使用者们感受到反思和思索的力量,提升及认识作为公民的品质?它能让使用者们逐步地摆脱现实生活中的阶级偏见、历史包袱、主奴意识等,展开理性的讨论,成为构建公共领域的先驱者吗? 2 对网络社会空间与SNS等平台的探索:新媒体提供的公共空间是当然的社会空间。从过去到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强调基于零和博弈的关系,却逐步地失去了与生人交往的能力。但是网络社会空间的平台使用者们正在尝试着打破这种社会结构。无论是在以熟人交往为基调的社交类网络平台,还是在以生人为结识重点的社交类网站,成千上万的平台使用者们都在尝试着和不太熟的人或生人甚至外国人交流。他们都在分享些什么?信任是如何构建的?谁是首先伸出手的先行者?他们是如何延伸和维护他们的社交关系网的?在交友的过程中,现代人的文明和认同是如何体现的?所有的这些,对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家庭制度都意味着什么? 3 新媒体之于社会文化及全球化进程:新媒体提供的公共空间内自然会有关于文化的探索。只有制度的改革,没有相应的文化建设,往往会形成“解放了,但没有自由”的尴尬局面。当我们要解释为什么一个民族会沉浸于模仿的喜悦,处处展示出对创新的麻木及对想象力扼杀的时候,就会凸显出相关文化因素的解释力。在现实空间内,我们一直在全球化/本土化或西化/本土化或传统/现代之间纠缠。也许更关键问题是,谁在定义“全球”或“西方”或“现代”,谁又在定义“本土”和“传统”?定义的标准又是什么?当互联网的使用者们在虚拟空间内讨论文化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定义这些概念的主体和标准发生了变化?如果是,他们所关注、认同和构建的文化又是哪些文化?还会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吗? 研究室活动概况:近期承办的活动: 1.“两岸三地五院‘一网’” 研究生研讨会。研究室邀请到凯迪社区、天涯社区、强国论坛的等网友来到研讨会与学界互动、参与。 2.建筑学家赵翔讲座,创意时代·产业:传达和空间(建筑),北京大学,2009年10月14日。 3.COST 298 Workshops ,“Participation in the Broadband Society” Short Term Scientific Mission to China,Peking University. Oct.27-31,2009. 4.开心网首席执行官程炳皓讲座,“开心与社交类网络(SNS)传播的发展”,北京大学,2009年12月30日。 研究室成员参加的学术活动: · 国际学术会议 5.COST298 Conference, “The Bad, the Good and the Challenging”, Copenhagen, May 13-15, 2009. 6.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 (CIRC) hosted in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ay 27-29, 2009. 7.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olicy: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USA, Oct.9-11, 2009. 8. “‘可持续发展时代’国际研讨会”。本中心杨伯溆教授于受邀参会,并发表了题为“公共空间的私人化和个人化:以当代中国的公路公交为例”的讲演。福冈大学,日本,2010年3月19日。 国内学术会议 9.“两岸三地五院‘一网’” 研究生研讨会,北京大学,2009年6月26至27日。 10.“East Meets West: Dialogue Between Broadband Societies” Workshops for COST 298 “Participation in the Broadband Society” Short Term Scientific Mission to China,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Oct.27-31,2009. 11. 第二届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媒介演变与社会发展”,清华大学主办,北京,2009年11月22日-23日。 12. 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四届北京年会,“多元视角下的公民身份与共同体”,北京大学,2009年10月31日。 13. 第五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大会,“社会资本与社会建设”,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承办,上海,2009年10月23-25日。 14. "加拿大-中国:危机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此次会议由加拿大政府资助,加驻华使馆协办。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杨伯溆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题为“80后关于国籍的取向:基于 ‘猫扑大杂烩’BBS使用者自己的调查”的演讲。2010年1月8日-1月10日。 15. “天津日报与搜狐网战略合作”会议。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杨伯溆教授应邀参加并发表主题为“何为互联网精神、何为新经济”的演讲。2010年3月13日。 研究室学术成果:会议论文发表1. 乐媛 “网络BBS论坛政治讨论中的左右意识形态与派别划分——基于“强国论坛”和“猫眼看人”的对比分析, 宣读于首届“新媒体传播学年会”,2008年11月15日。该文被收录于南京大学《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年5月。 2. Boxu Yang, Yuan Le, Shanshan An, “The Less Expected: An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on the Internet in China”, presented in COST298 Conference, “The Bad, the Good and the Challenging”, Copenhagen, May 13-15, 2009 3. Yuan Le, Boxu Yang “Online Political Discussion and Left-Right Ideological Debate”, presented in 7th 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 (CIRC) hosted in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phia, May 27-29, 2009 4. 安珊珊 “多样性议题偏好与有限议题影响——互联网BBS论坛意见领袖舆论参与特征研究”,该论文在2009年6月27日召开的“两岸三地五院‘一网’研究生论坛”中宣读,并获得本论坛的优秀论文奖。 5. Boxu Yang, Yuan Le, Shanshan An, “Democracy and the Established Arrangements: Political Engagements on the Chinese Qiangguo and Maoyan BBS Forums”, present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olicy: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USA, Oct.9-11,2009. 6. 安珊珊、杨伯溆“无规律扩散与有限参与——中文 BBS 论坛长贴扩散规律研究”,该论文在2009年11月22日-23日的第二届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宣读,并获得本次年会的优秀论文奖。 7. Boxu Yang and Shanshan An, "Going Abroad and Being a Citizen of the Country Desired: The Ultimate Demonstration of Intercultural Attitudes on A Chinese BBS", presented in The 16th IAICS Conference, Guangzhou, June18-21, 2010. 8. 乐媛、杨伯溆 “激进主义的未来?网络极化现象初探”,该论文宣读于北京大学主办的第8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2010年6月29-30日。 期刊论文发表1.杨伯溆:“社会空间与新媒体”,载《人类文明中的秩序、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关世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2.滕晓彦、杨伯溆:“互联网是否消除了公民参与的性别影响?”,《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三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3.乐媛 、杨伯溆,“中国网民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派别”,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2009年4月号,总第112期。同文收录于《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三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4.赵春梅、杨伯溆:“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的影响”,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8月。 5.杨伯溆,“新媒体的力量”(导语) ,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3期。 6.陈红,“北京市居民手机报使用情况的定性考察——通过新媒体看‘议题融合’理论之初探”,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3期。 7.安珊珊,“多样性议题偏好与有限议题影响——互联网BBS论坛意见领袖舆论参与特征研究”,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3期。 8.唐芳,“政治网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政治倾向——基于强国和猫眼的探索分析”,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3期。 9.王蓓,“短信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扩散研究”,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3期。 10. 乐媛、杨伯溆,“网络极化现象研究——基于四个中文BBS论坛的内容分析”,青年研究,2010年第2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