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徽大学红楼
释义

红楼简介

安徽大学红楼位于安庆市菱湖南路192号,现在的安庆师范学院校园内,是三、四十年代省立安徽大学和国立安徽大学的主教学楼,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标志性建筑,1995年确定为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楼占地11.3亩,建筑面积3008平方米。楼高两层,系砖木结构。门檐呈半圆形,两侧环有6根圆石柱。因大楼由红砖砌成,这在当时很新鲜,故以此特色命其名为“红楼”。安徽大学红楼是安徽省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施工建设

安徽大学红楼,为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教学楼。设计为上海大德工程设计社刘灏芳,南京缪顺兴营造公司承建。工程造价原为21万(教学大楼、大礼堂、科学馆),后因经费不足,变动原设计中的古铜色金属瓦(普通红陶瓦)、钢门钢窗(洋木窗门)、钢筋水泥廊柱(砖柱)、宫殿式屋顶等,将造价压至18万。即便如此,仍远离财政拨付的8万元全。后再改,大礼堂与科学馆缓建,教学大楼由三层降至二层,取消廊柱及马赛克贴面、雕花装饰等,造价缩至9.2万。1934年7月24日工程形式,次年8月竣工,10月7日举行落成典礼。

历史和文化意义

从安徽大学的成立,红楼的命运就和其息息相关。一代代学子走过红楼,走进更广阔的社会,其中很多人成为时代的栋梁。但他们的起点总是和红楼系连在一起。毕业之际,他们要在红楼前合个影,红楼就成了他们人生的一个见证。由此,红楼穿越历史,历久弥坚。

一位位优秀的学者在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姚永朴、刘文典、王兴拱、杨亮功、何鲁、程演生、李顺卿、朱光潜、 陶因等先后任校长。著名学者陈望道、周建人、郁达夫、刘大杰、范寿康、梅光迪、汪静工、赵景深、冯沅君、陆侃如、朱湘、周予国、许杰、苏雪林、乌以凤等曾在此执教。这里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徽进步学生运动、左翼文化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策源地。

红楼保存完好,大门前两侧共有六根圆石柱,门檐呈半圆形。抗战期间,安徽大学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改为国立安徽大学。现在的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都是从国立安徽大学独立出去的。解放后,老安徽大学校址迁往合肥,原址即今安庆师范学院。

菱湖岸边的这块风景之地,注定是老城安庆的一块人文渊薮。由此,而在二十世纪初叶出现了这座后来声名远扬的红楼。可以说,红楼由菱湖而诞生,菱湖也由红楼而更具风韵。红楼是一块人文荟萃之地的象征。方正谨严、明亮敞达,红楼的西洋风格显示了西方文明的进入,以及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