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丽西亚·阿隆索 |
释义 | 人物简介阿丽西亚·阿隆索于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是古巴国家芭蕾舞团首席演员、世界著名舞蹈艺术家、伊比利亚美洲顶级芭蕾舞大师。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由她执演的芭蕾舞剧“吉赛里”(Giselle)和“卡门”(Carmen)是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经典剧目,为世界芭蕾舞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早年生涯阿丽西亚·阿隆索于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父母都是西班牙人。阿丽西亚是四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9岁开始接触舞蹈艺术。后来她进入哈瓦那音乐艺术学院进行专业芭蕾舞学习,并以阿丽西亚·马丁内斯的艺名进行商业演出。15岁时在美国和费尔南多·阿隆索结婚,并把姓氏改为阿隆索。随后她到达纽约,在美国国家芭蕾舞团学习芭蕾舞,师从安娜托尔·威尔萨克,后来又去了伦敦,师从维拉·沃尔克瓦。 19岁那年,阿丽西亚的一只眼睛出现局部失明的症状。为此,每次训练和演出时,剧团不得不在舞台各个地方放置不同的灯光来为她做指引。 1938年和1939年,阿丽西亚分别在音乐喜剧Great Lady和 Stars in your eyes中参与演出,1939年到1940年在美国国家芭蕾舞团担任独舞演员。 美国国家芭蕾舞团时期阿隆索是美国国家芭蕾舞团的创始人之一(1940),1943年,她成了该团最著名的舞蹈演员之一。同年11月2日,她临时代替因故无法出场的阿丽西亚·马尔科瓦,在芭蕾舞剧“吉赛里”中担任主角,以近乎完美的表演赢得观众的喝彩,从此以后,她便名声大噪。在美国国家芭蕾舞团,她有机会与米歇尔·佛肯尼、乔治·帕兰奇尼、安东尼·图道尔、杰洛米·罗宾斯等世界著名舞蹈大师合作,这对她的艺术生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为她后来的功成名就打下坚实基础。阿丽西亚和舞伴伊戈尔·尤斯科维奇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完美的组合之一。? 事业巅峰时期1955年到1959年期间,阿丽西亚每年受苏联蒙特卡洛芭蕾舞团特邀进行表演。她是西半球第一个在前苏联表演的芭蕾舞演员,也是美洲第一位与“波尔绍”和“基洛夫”合作,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演出的演员。几十年间,阿丽西亚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多个国家之间做世界巡回演出。她曾经作为特邀嘉宾,在巴黎歌剧院演出代表作“吉赛里”和“睡美人”。此外,她还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意大利纳波雷斯、布拉格歌剧院和米兰斯卡拉剧院等世界著名歌剧院进行演出。 阿丽西亚和古巴国家芭蕾舞团1948年 10月28日: 创办阿丽西亚·阿隆索芭蕾舞团,即现在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是古巴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 1948到1949年:芭蕾舞团进行成立以来的首次国际巡演,主要为拉美国家。 1950年:创办阿丽西亚·阿隆索国立芭蕾舞学院,在这里造就了一大批古巴芭蕾舞艺术的新生力量,并且探索建立了古巴流派芭蕾舞教学方法。 1951年:阿丽西亚的作品“莉迪亚”首演。 1952年:引入阿丽西亚的La fille mal gardée和何塞·帕雷斯的“黑白演唱会”,这两部作品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1954年:《天鹅湖》完整版在拉美首演,第一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科隆剧院进行演出。 1955年:更名为古巴芭蕾舞团。 1956年:在美国进行《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演。 1957-1958年:阿丽西亚受邀在前苏联主要城市进行演出,与苏联芭蕾舞艺术进行直接接触。 1959年:更名为古巴国家芭蕾舞团。 1960年:古巴剧作家恩里克·马丁内斯的首部革命题材芭蕾舞剧《苏醒》首演。 首届哈瓦那国际芭蕾舞节开幕。 第一次亚欧社会主义国家巡演。 1963年:古巴电影工业艺术协会将阿丽西亚主演的“吉赛里”拍摄成电影。 1964年:古巴国家芭蕾舞团首次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国际芭蕾舞大赛,并获得奖牌,此后,古巴流派开始获得世界声誉。 1965年:古巴国家芭蕾舞演员罗伊帕·阿拉乌霍获得维也纳国际芭蕾舞大赛金奖。次年奥乌罗拉·博斯奇也将该奖收入囊中。 阿尔贝托·阿隆索的《卡门》在莫斯科首演,阿丽西亚作为该舞剧的主演,获得世界赞誉。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赞助成立卡马圭省芭蕾舞团,同时也是古巴第二个专业性质的芭蕾舞团。 1968年:古巴革命胜利后首批艺术学院舞蹈演员结业。 马耳他·加西亚获得维也纳国际芭蕾舞大赛青年组冠军,罗萨里奥·苏亚雷斯2年后也将该奖项收入麾下。 1969年: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第一次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李赛奥剧院进行演出。 1970年:阿丽西亚及数位古巴芭蕾舞演员获得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舞蹈大赛“金星奖”。 1972年:在巴黎歌剧院演出“吉赛里”。 1973年:《午休的下午》《生命赞歌》首演。 阿姆帕罗·布里托在莫斯科国际芭蕾舞大赛中获得金奖。 哈瓦那大学授予阿丽西亚·阿隆索荣誉艺术博士学位。 庆祝建团25周年。 1974年:在哈瓦那上演柴可夫斯基版《睡美人》。 1975年:阿丽西亚重回北美舞台。 与墨西哥芭蕾舞团进行交流合作。 古巴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将古巴芭蕾舞流派列为革命胜利成果之一。 1976年:阿姆帕罗·布里托在日本国际芭蕾舞大赛中获得“最佳个人参与奖”,马耳他·加西亚和拉萨罗·卡雷尼奥分别在1978年和1980年获得该奖。 伊万·特洛里奥在日本国际芭蕾舞大赛中获得“最佳编剧奖”。 1978年:《玩偶》首演。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在纽约百老汇和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进行演出。 庆祝建团30周年。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办阿丽西亚荣誉演出。 1981年:古巴政府为阿丽西亚颁发“菲利克斯·瓦雷拉”一等勋章。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在希腊著名的半圆形剧场进行演出。 1983年:在哈瓦那大学马格纳礼堂举行集会,强调阿丽西亚对古巴文化的杰出贡献。 在意大利威尼斯等地进行巡演。 1987年:何塞·马努艾·卡雷尼奥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芭蕾舞竞赛中获得金质奖章。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协助创建古巴高等艺术中心舞蹈艺术学院。 墨西哥国家美术协会为阿丽西亚颁发奖章,纪念她舞台生涯50年。 1988年:纪念建团40周年。 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进行巡演,这也是古巴国家芭蕾舞团首次在非洲大陆进行演出。 1991年:获得哈瓦那大剧院奖章。 纪念 《吉赛里》上演50周年。 首次在澳大利亚进行演出。 1993年:马德里自治大学开设阿丽西亚·阿隆索舞蹈讲坛。 1995年:阿丽西亚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 1996年:《灰姑娘》首演。 1998年:获得由古巴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发的国家舞蹈艺术奖。 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授予阿丽西亚荣誉博士学位。 《图拉》上演,得到古巴作家联合会和西班牙作家联合会赞助。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阿丽西亚颁发“毕加索奖”,肯定她在古巴和世界范围内为舞蹈艺术所作出的贡献。 古巴芭蕾舞团进行美国8城市巡演。 2000年:古巴政府授予阿丽西亚“何塞马蒂”奖章。 阿丽西亚在德国斯图加特被国际舞蹈协会授予贝尼奥斯奖。 2001年:阿丽西亚被英国剑桥大学收入世界名人录。 美国14城市巡演。 2002年:在法国巴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亲善大使”称号。 波兰文化部授予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奖章。 墨西哥瓜塔拉哈拉大学授予其名誉博士学位。 在北京和上海进行巡演。 2003年:参加第二届巴伦西亚文化展,上演《莎士比亚和他的面具》。 2004年:中国、墨西哥、巴拿马、西班牙、荷兰巡演取得巨大成功。 2005年:伦敦巡演。 在厄瓜多尔基多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芭蕾舞节上,阿丽西亚被誉为“拉美舞蹈之母”。 2006年:英国伦敦、埃及开罗、亚历山大巡演成功。 据统计,阿丽西亚在50多年的舞蹈生涯中,共获得127项国际大奖和荣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