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拉边前姓
释义

阿拉边前[阿拉边前,读音作ā lā biān qián(ㄚ ㄌㄚ ㄅㄧㄢ ㄑㄧㄢˊ),鄂温克语为Alabinkin Mokun,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清朝时期新满洲索伦部鄂温克族阿拉边前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阿拉边前氏,鄂温克语为Alabinkin Mokun,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地区)。阿拉边前氏,是鄂温克族杜拉尔部的一个分支氏族,是明末清初鄂温克族乌鲁苏穆丹屯长杜拉尔·博穆博果尔的后裔族人,以居阿拉边前村为姓氏,即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尼布楚(阿勒巴金)乌库尔镇,称新满州姓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

鄂温克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在清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

本书按:

所谓“索伦”,就是指在明末清初被后金政权所征服的黑龙江支流嫩江流域及其以西广大地区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赫哲族等诸多民族,并将其组合为一个新的满洲民族共同体的称谓,并非单独指其中的某一个民族或氏族部落。这些民族当时主要分布在西起石勒喀河、东至黑龙江北岸支流精奇里江、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大小兴安岭一带,在该地区中,鄂温克族的人数最多,因此被达斡尔族人称作“索伦”。到清朝初期,鄂温克同达斡尔、鄂伦春等族一起,被满清政府以民族间的称谓用以为地区称名,进而统称其为“索伦部”。

“索伦”这一名称,实际上是古代达斡尔族人对鄂温克族人的称呼,意思是“山林中生活的人们”。由于该地区的人民英勇善战、勤劳勇敢,因此周围的其他民族诸部也都被女真民族视为一个群体,并称为“索伦部”。

清朝初期,索伦部以鄂温克族乌鲁苏穆丹屯长博术博果尔(即杜拉尔·博穆博果尔)为首领,他才干出众,势力强壮,因此形成了一个包括鄂温克族的杜拉尔部、涂克冬部、纳哈他部、墨尔迪勒部,达斡尔族的敖拉部、布喇穆部等部落,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雄据黑龙江流域。

鄂温克族人的社会经济,正如清朝时期的文献所记载:精奇里江和牛满江地区河中盛产鱼类,其中大鱼一二丈许,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人即捕此大鱼进贡。山中有虎,貂,猞猁,野猪,鹿,驼鹿等,因此这些民族皆“以打牲射猎为本,无庐舍,游牧止养马匹,无它牲畜”。其中所指的养马匹的居民,即为牧养马匹的鄂温克族部落。

而达斡尔族部落,在满清政府中实际上被称为“索伦部萨哈尔察地方”。“萨哈尔察”是满语,意为“黑色貂皮”,以当时特产优质的黑貂裘皮而得名。

明朝末期,达斡尔族人已进入了阶级社会,给村落而居,达斡尔族与鄂温克族人杂居于精奇里江地区(今俄罗斯吉雅河)。达斡尔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饲养有大批牛、马等牲畜,种大麦、燕麦、黍米和大麻、养麦、豌豆及蔬菜、果树等。与鄂温克族人不同的是,达斡尔族人用牛架车,以长柄木犁耕地,用小镰刀收割庄稼,并把收割物保存在帐篷或地窖里。达斡尔族人在秋、冬季节也从事狩猎生产,用貂皮和其他毛皮换取内地的朝服、布匹、铁质生产工具同日用器皿等。

索伦部与汉族之间较早就发展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并与达斡尔族人一起建立了许多木城和村庄。其中著名的木城有雅克萨城、阿萨津城、挥陈城、乌库尔城、多金城等,村庄有杜喇尔屯等。每个村屯以氏族为单位,有自己的酋长。从明朝末期至整个清朝时期,满、汉商人和官员经常到索伦部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部落中进行商品交易。在清朝的二百六十余年间,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赫哲族等诸多民族已基本被满族文化所影响,并改穿满族服饰、多讲满语。

目前,在许多文献之中皆称新满洲姓氏或索伦部姓氏为“满族姓氏”。

在清朝历史上,“新满洲姓氏”主要是指“索伦部”中诸民族的本部姓氏,而绝非“新满族姓氏”,因此,将“新满洲姓氏”归入满族姓氏之中,是非常不妥当的和错误的!当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满族同胞确有引用索伦部中的某些民族姓氏为自己的姓氏者,作为其姓氏分布注明有满族是没错的,但绝不能因此将其姓氏本源归入满族。

笔者曾在内蒙古、外蒙古、俄罗斯东部地区以及辽、吉、黑、朝鲜等地区借工作之机进行过一些考察,所接触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同胞,对中国某些学者将源于本民族的一些姓氏被纳入满族姓氏源序,皆表示了非常的不满。因此本书认为,在确定一个姓氏渊源的民族属性之时,特别是有关于少数民族的姓氏,应当持非常严肃和慎重的态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