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角码头巴士总站
释义

北角码头巴士总站(英文:North Point Ferry Bus Terminus)是香港岛最大型的露天巴士总站,有十四条巴士路线,位于书局街和琴行街之间的海港道,即北角码头前。

中文名称:北角码头巴士总站\\

外文名称:North Point Ferry Bus Terminus

行政区类别:香港行政区

所属地区:中国

政府驻地:香港

地理位置:位于书局街和琴行街之间的海港道

北角码头巴士总站(英文:North Point Ferry Bus Terminus)是香港岛最大型的露天巴士总站,有十四条巴士路线,位于书局街和琴行街之间的海港道,即北角码头前。

概况

近年,邻近北角码头巴士总站的北角邨被拆卸,通宵过海隧道巴士N122线延至筲箕湾,但这港岛最大型的露天巴士总站地位将会继续延绵多年。

历史

42线准备转入北角码头巴士总站

1951年8月1日,中巴10线投入服务。

1962年10月1日,中巴19线投入服务。

1963年9月1日,中巴8A线投入服务(现82线)。

1965年4月11日,中巴23线投入服务。

1975年12月17日,中巴、九巴122线投入服务(现N122线,现延至筲箕湾)。

1976年11月16日,中巴41线投入服务(现41A线)。

1978年3月1日,中巴85线投入服务。

1978年4月3日,中巴27线投入服务。

1980年8月18日,中巴63线投入服务。

1986年5月18日,中巴65线投入服务。1981年10月26日,中巴38线投入服务。

1983年5月2日,中巴23B线特别班次投入服务。

1985年11月18日,中巴42线投入服务。

1994年11月28日,中巴99线投入服务(延至西湾河码头,现延至筲箕湾)。

1998年7月6日,城巴A11线投入服务。

2003年3月10日,新巴18P线投入服务。

2005年8月16日,城巴R11线投入服务。

路线资料

城巴10线

北角码头巴士总站示意图。

北角码头←→坚尼地城

1951年8月1日投入服务,取代2号线北角至中环短程班次,当时由中巴营办,往来北角至水坑口(即今日上环),1956年3月1日起延至西营盘(当时总站为东边街,1962年3月11日迁往正街),1980年5月1日起配合中巴路线重组而延至坚尼地城。本线由于贯穿港岛心脏地带,加上收费便宜,一直以来吸引不少沿线居民乘搭,令客量十分庞大,一度是中巴的皇牌市区路线。乘客除了是来往沿线各站的流水客外,也有来往北角和西环的乘客。但不论如何,这些乘客都是本线的重要客源。

新巴18P线

北角码头←→坚尼地城(卑路乍湾)

本路线是18的辅助线,提供由坚尼地城,经西环往湾仔北及北角的巴士服务,回程并途经中环,于2003年3月10日投入服务,初时袛于平日早上提供单向由坚尼地城开往北角的服务。本线由于直接到达湾仔北主要商业区,不需在中环区停站,受到上班一族欢迎。本线开办两天后,城巴5X线亦加开与本路线相约的5X特别班次,直接与本线竞争。

新巴23线

北角码头←→蒲飞路

1965年4月11日投入服务,由中巴营办,1993年10月23日增派空调巴士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专营权结束后由新巴接办。

新巴23B线

北角码头←→宝马山(平日早上特别班次)

1983年5月2日起由北角码头迁至铜锣湾(近皇仁书院)(同日加开早上北角码头特别班次),1989年起迁往天后地铁站,后于1992年9月16日迁往励德邨,直至新巴接办后,为加强宝马山的巴士服务,便于1999年6月28日延长至宝马山,并改为全空调服务。于2008年8月4日改为星期一至星期六繁忙时间单向服务。

新巴27线

北角码头←→宝马山(循环线)

1978年4月3日投入服务,一向以来是往来宝马山上学学生及宝马山居民出入的主要路线之一,亦是当时唯一宝马山往来东区巴士线,直至城巴529线在1997年5月26日投入服务后,才打破宝马山往来东区巴士线的垄断局面。

新巴38线

北角码头←→置富花园

1981年10月26日投入服务,当时由中巴经营,初时往来北角(马宝道)至置富花园,取道南风道、黄泥涌峡道和司徒拔道,晚间班次更绕经华富邨,1982年3月15日香港仔隧道通车随即改经,1983年5月2日起迁往北角码头。由于本线相比41线直接得多,改经香港仔隧道后情形更加明显,因此香港仔居民多采用本线来往东区而舍弃乘搭41,而客量也不断膨胀,达至饱和的地步。

城巴41A线

北角码头←→华富(中)

1976年11月16日投入服务,是第二条往来南区至东区的巴士路线(第一条往来南区至东区的巴士路线为中巴9线,于1951年4月16日起投入服务),也是首条服务香港仔至港岛东区的巴士路线。初时往来北角码头至华富(北),经南风道、黄泥涌峡道、大坑道、励德邨及云景道。海洋公园于1977年启用后,于1977年1月23日起逢假日部份班次绕经海洋公园(1985年11月18日起取消绕经),随着南区人口增加,同年9月26日起延长服务时间至晚上,1979年9月16日起迁往华富 (中) 巴士总站。

新巴42线

北角码头←→华富(南)

1985年11月18日投入服务,当时只于平日上下午繁忙时间提供服务,以辅助38号线,1987年3月15日起扩展至平日早上至黄昏服务,同年8月16日增设假日服务,1995年10月29日增派空调巴士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专营权结束后改由新巴接办,1999年7月26日服务延长至午夜,与38号线正式分开,分流往来华富及置富花园的乘客,2000年起改为全空调服务。

新巴63线

北角码头←→赤柱监狱

1980年8月18日投入服务,取代62号线〔北角码头至舂磡角,已取消)于平日的服务,初时往来北角码头至赤柱村,只于平日提供服务,取道赤柱峡道及赤柱村道,1990年延至赤柱监狱,1995年9月1日起来回程绕经舂磡角及马坑邨,1998年9月1日中巴专营权结束后改由新巴接办,2000年2月28日起配合佳美道延长段通车,改经马坑公共交通交汇处,不再经赤柱峡道。由于班次疏落及服务时间有限,加上受到专线小巴40号的竞争,客量只是一般,但上下课时间亦有不少学生乘搭本线往来赤柱及大坑道的学校上下课。

新巴65线

北角码头←→赤柱市集

1986年5月18日投入服务,以取代62号线(北角码头至舂磡角)的服务,只于假日提供服务。虽有专线小巴40号的竞争,但都有一定客量,主要客源是往来浅水湾及赤柱游览的游客及市民,在泳季本线客量更供不应求。最初途经赤柱峡道,后来63号线于1995年9月1日起绕经舂磡角及马坑后,该带居民认为只有平日才有巴士往来铜锣湾及北角,甚为不公平,因此于1997年3月29日起来回程绕经舂磡角及马坑,1998年9月1日中巴专营权结束后改由新巴接办,2000年2月28日起配合佳美道延长段通车,改经马坑公共交通交汇处,不再经赤柱峡道。

新巴82线

北角码头←→小西湾(蓝湾半岛)

原名8A,于1963年9月1日起投入服务,配合油麻地小轮公司增辟北角至九龙城及北角至红磡的渡轮航线,当时由中巴营办。本线可追溯至1959年12月中巴开办的一条没有编号的路线(筲箕湾←→柴湾徙置区),当时以十二座位小型巴士行走,1961年2月8日起延长为太古船坞(东闸)至柴湾,柴湾总站当时设于柴湾徙置区(今永利中心),1963年5月16日起加开平日早上由柴湾单向往北角的特别班次,直至1963年9月1日,该无编号路线停止服务,改由8A号线提供服务,至42年后,总站迁至今日的小西湾(蓝湾半岛)。

城巴85线

北角码头←→小西湾(蓝湾半岛)

1978年3月1日起配合明华大厦入伙及亚公岩一带发展而开办,初时由中巴经营,1995年9月1日起改由城巴接办,是城巴于1995年9月1日接办的第二批14条中巴路线之一,也是城巴首条服务柴湾区的港岛非过海路线,也标示著城巴服务正式踏进柴湾。

城巴A11线

北角码头←→机场(地面运输中心)

1998年7月6日随新机场启用而开办,最初只前往铜锣湾(摩顿台),同年12月20日迁往天后地铁站,往赤鱲角机场行经告士打道、金钟道及皇后大道中,往港岛则行经德辅道中及轩尼诗道,但由于中环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中一带经常交通挤塞,令行车时间加长,令到居民及游客改乘昂贵但更快捷的港铁机场快线前往机场,导致乘客流失。

城巴R11线

北角码头←→迪士尼乐园

2005年6月22日政府公布香港迪士尼乐园公共交通安排后,才正名为R11线(规划为D11线),于2005年8月16日起配合香港迪士尼乐园即将启用而投入服务,袛于每日早上提供由北角开往迪士尼乐园及晚上由迪士尼乐园开往北角的单向服务,主要方便港岛区居民及酒店旅客往来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港岛区路线依A11行走。在本线服务时间以外,港岛区居民及酒店游客需要乘搭 A11 或 A12 于青屿干线收费广场转乘 R8 号线前往迪士尼乐园。

利用状况

有大量南区和东区路线和往机场和迪士尼的路线,及邻近北角码头、新光戏院,所以有很多人使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