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极星报 |
释义 | 《北极星报》 马克思以前的工人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英文,创办人和主编是菲·奥康瑙尔。最初它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万多份。1844年11月,该报从里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致信奥康瑙尔说:“我们还应当感谢您和您的助手们在领导《北极星报》方面所表现的高贵而开通的风格,……只有它在实质上是真正民主的,只有它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北极星报》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表达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意见,所以它是真正值得大陆上的民主主义者阅读的唯一的英国报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8—29页)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从而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 历史背景在世界历史上,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策源地。国际工人运动也是从英国开始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出现了行业性的工人组织和有组织性的工人罢工。为了争取群众,扩大影响,这些工会组织创办了自己的刊物,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1830年创办的《贫民导报》,和1837年创刊的宪章派机关报《北极星报》。 主张意义该报对于席卷全国的宪章运动进行了及时、全面的报道。文字流畅,充满激情。它主张通过政治斗争以实现宪章主张,反对妥协退让;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斗争,同时还把支持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看成是无产阶级的义务,表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立场。《北极星报》的宣传,使英国各地的宪章主义者联合起来,为宪章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而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发行量最高时超过10万份。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