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 |
释义 | 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波斯语: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 ;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生于德黑兰)是伊朗革命后最有影响力和最引起争论的电影导演和制作人之一,也是在过去十年的国际电影圈里最著名的伊朗导演之一。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期间,国际社会对伊朗持有负面评价时,他的电影展现出伊朗慈悲和艺术的另一面。 生平经历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毕业于德黑兰大学的艺术系。在1970年,他为伊朗儿童和青年智力发展研究所(Kanun,一个非商业的组织)建立电影部门,后来成为伊朗当代电影一个重要的中心,并在同年导演他的第一部短片,“面包和胡同(Nan va Koutcheh,The Bread and Alley,1970)”。他在Kanun经营部门5年,为儿童拍摄教育电影的经历,帮他踏出电影导演和制作的第一步。 虽然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在他早年曾拍过几部获奖电影,但他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所获得的高评名声,却是在伊朗革命之后。他的杰作“特写(Nema-ye Nazdik,1990)”,在法国声名大噪,使得国际电影圈开始注意到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的作品。两年后的“春风吹又生(Zendegi va digar hich,1992)”让他在戛纳影展赢得第一个重要奖项(Un Certain Regard Award)。在他拍出初次的突破性作品,“报告(Gozaresh,1977)”,后的20年,终于以“樱桃的滋味(Ta'm e guilass,1997)”,在戛纳影展获颁金棕榈奖(Palme d'Or)。 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和其他几位同时期的伊朗导演,都属于推动所谓“新浪潮”运动的一代电影导演。此一伊朗电影界的运动,始于60年代,并在1979的革命之前的70年代蓬勃发展。 Forough Farrokhzad,Sohrab Shahid Saless,Bahram Beizai,和Parviz Kimiavi几位导演是这运动的先锋。他们拍摄的作品,都是带有非常浓厚的政治和哲学味道,与如诗般对白的创新艺术电影。有些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有些则是混合幻想和现实的隐喻的形式。 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并在1999年发表过他的诗集。 重要电影作品火车三段程 (2005) / Tickets 十重拾 (2004) / 10 on Ten 伍 (2003) / Five Dedicated to Ozu / Five 十段生命的律动 (2002) / 10 / Ten A.B.C.到非洲 (2001) / 童心一二三 / ABC Africa 风带着我来 (1999) / 风再起时 / Bad ma ra khahad bord / The Wind Will Carry Us (Canada/USA) / Le vent nous emportera(France) 樱桃的滋味 (1997) / 樱桃之味 / Ta'm e guilass / A Taste of Cherry (USA) / Le goût de la cerise (France) 橄榄树下的情人 (1994) / 穿越橄榄树林 / Zire darakhatan zeyton / Through the Olive Trees / Under the Olive Trees 春风吹又生 (1991) / 生生长流 / Zendegi va digar hich / And Life Goes on... / Life, and Nothing More... (USA) 特写 (1990) / Nema-ye Nazdik / Close Up 家庭作业 (1989) / Mashgh-e Shab / Homework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1987) / 踏破铁鞋无觅处 / Khane-ye doust kodjast? / 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