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约·克罗宁 |
释义 | 生平简介全名阿奇博尔德·约瑟夫·克罗宁,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八九六年诞生在苏格兰的卡德罗斯,中学毕业后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专攻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停学两年,在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里充当少尉军医。战后,大学毕业,去威尔士南部当了好几年医生,嗣后又替矿务部刀各煤矿进行了一年的肺病调查工作。 克罗宁尽管业务繁忙,对文学创作却很有兴趣。一九三零年,一次意外的休假中创作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帽商之堡》。作品取得很大成功,除了被拍成电影,还还被译成了多种外国文字。这使得克罗宁决心弃医从文,专心从事创作。之后出版了《三个情人》,《众星俯瞰》等作品。一九三七年,其第五部作品《城堡》出版后大受欢迎,并由美国好莱坞拍制成电影《卫城记》。克罗宁由此成为三十年代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其后继续进行小说创作。一九五二年,出版自传《两个世界历险记》(所谓“两个世界”即指医学界与文学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侨居美国康涅狄格州,后迁居瑞士。一九八一年一月,逝世于瑞士蒙特勒。 作品1931年 《帽商之堡》, 1932年 《三个情人》, 1935年 《众星俯瞰》,1937年《城堡》(电影《卫城记》),1944《青春》,1948《香农地道路》,1950《西班牙园丁》,1956年《十字军战士之墓》《尤物》,1958年《北极光》《客店主人的妻子》,1960年《紫荆花》,1964年《六便士之歌》。 创作风格阿奇博尔德·约瑟夫·克罗宁是英国现代极负盛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一度在英国复兴起来,克罗宁就是以这种精神开始他的创作活动的。他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忠实继承人,同时又是一名医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悉当时英国社会上错综复杂的关系里每一人物和每一事件的地位与情况,并从中找出典型的形象与事例,把它们安放在重要的社会冲突中加以表现和刻划。同时克罗宁对塑造人物的心理分析和细节描摹方面有很大笔力,即使是出现一刹那的人物,也都轮廓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且克罗宁 善于处理悲剧的冲突,在他的作品里,故事情节的发展始终一气呵成。 成就克罗宁被文艺批评家们一致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狄更斯,哈代,博特勒,阿诺德·班纳特和毛姆这些名家的优点,而把他们结合起来,融为一炉。 其最为成功最有社会意义的作品是早年的三部长篇小说《帽商之堡》,《三个情人》,《城堡》。描绘出一幅幅冲突的现实主义天图画,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惊动了当时的英国社会。 四十年代《青春》等作品虽然深受读者欢迎,但在批判现实方面,无法与早期作品相比。 晚年侨居国外后,他避开了社会重大问题,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新题材创作方面逐渐衰退。 重要作品介绍1.《城堡》 作品 通过青年医师安德鲁·曼逊曲折动人的故事,揭露英国医学科研机构的官僚作风。安德鲁是一个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医师,为人耿直热情,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一心渴望做出成就,然而却在工作时屡受干扰。他发觉一场流行性疾病发生的时候,政府的卫生官员不闻不问;他发觉一位对无数人的生命负有医疗责任的大医师,竟连最起码的医疗常识也不知道.....同时作品中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和上流人的荒淫无耻,深刻描绘讽刺了社会现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