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阿·加·维涅茨阿诺夫 |
释义 | 个人简介阿﹒加﹒维涅茨阿诺夫(1780~1847),莫斯科人,19世纪初在圣彼得堡学习绘画。由于在绘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1811年获美术学院院士称号。 生平经历1818年,他用父亲留下的财产在离莫斯科不远的萨凡科瓦村建了一所美术学校,学生来自于农奴及其他社会阶层中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他们中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被当时的美术学院拒之门外。维涅茨阿诺夫对自己的学生关怀备至。他反对美术学院中一味模仿和临摹古典作品的陈旧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直接观察、理解和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和技巧。在研究透视、解剖、光线和体面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制定了完整细致的教学计划,最终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这种把艺术教学和表现现实生活相互结合的教学主张,使一大批青年画家迅速成长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就。克雷洛夫的《俄罗斯的冬天》(1827年),提拉诺夫的《特斯诺河的风景》(1827年)、《木匠的工作间》(1845年),索洛卡的《谷仓》(1844年)、《钓鱼》及扎波罗茨基、斯拉凡斯基等人的作品,都显示了维涅茨阿诺夫的教学成就和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他们和维涅茨阿诺夫的作品丰富和拓展了19世纪俄罗斯绘画的题材和领域。 维涅茨阿诺夫早期从事肖像画创作,来到萨凡科瓦村后,逐渐由肖像画转向风俗画创作。一面从事教学工作,一面以当地的俄罗斯民间生活为题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风俗画作品。他的画虽然尺寸很小,但真实、细致、平和。他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画面中的人物笼罩在温和的光线之中,格调优雅,微妙含蓄。在《女地主的早晨》(1823年)一画中,人物由逆光到侧光的转换非常自然,笔触流畅、厚重,与浓重的背景对比,使画面极富节奏和韵味。而在《收割》一画中,尽管前景中的人物处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但不难看出,画家着重描绘了人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收割的场景。 代表作《打谷场》(1821~1823)、《沉睡的牧童》(1823年)、《女地主的早晨》(1823年)、《牵着小牛的村姑》(1829年)、《耕地》(1820年)、《割草》(1830年)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