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
释义 | 二、特色活动介绍(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会 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知识竞赛) 三、日常活动介绍(1.“岐黄索骥”系列名师讲座 2. 定期学术讨论(两周一次) 3. 临床实践 4.《中辩大家看》 5. 中医药知识学习) 一、《中医学与辩证法》简介我国自然科学泰斗钱学森致函说本刊是他“学习的好资料”。“《中医学与辩证法》是一学术思想活跃的好读物。犹如思想的夜空,众星闪烁。集众思、广众意,唯物从知,师古不泥古,汇乎新知,工似穿井,为传统医学彪炳历史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陈可冀教授如是说。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教授也曾盛赞我刊“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一扫中医期刊千篇一律,陈词旧论之尘雾,堪为发扬岐黄精蕴之先驱”。 《中医学与辩证法》杂志(以下简称《中辩》,为半年刊)是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主办,并全部由在校优秀大学生组成的编委会承办编辑的,首开全国中医院校先河并唯一坚持办刊达29年之久的著名大学生自办学术刊物。 《中辩》不仅有著名专家学者校友的文章,而且更多的是反映中医院校在校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火花及新思想、新见解等,具有学生刊物的显著特点:一是“新”,二是“博”,三是“活”。因其“勇于创新,生气勃勃”而具有独特的魅力。《中辩》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全国各界尤其是中医界的许多专家、教授的称道,如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教授就曾盛赞本刊“思想活跃,敢于创新,一扫中医期刊千篇一律,陈词旧论之陈雾,堪为发扬歧黄精蕴之先驱”。更有包括钱学森教授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还亲自为本刊撰稿、题词。 《中辩》编委会成立于1981年,创刊于1982年;1985年,我刊被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批准为内部学术刊物;1992年,我刊又被指定为第六版中医院校教材参考书目之一;1999年11月,中央教育电视台还对我刊进行了专访;四川省卫生厅申报2005年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工作开始后,省卫生厅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规定,《中医学与辩证法》为学术论文B类期刊,显示了医疗行业对杂志的认可;同年四川教育导报还受省教育厅委托对本刊进行一系列采访。2009年被评为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十佳社团”。《中医学与辩证法》还受到各类专业杂志的重视,与《现代中医药》、《实用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16个杂志社,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定期的刊物交换。 创刊20多年来,我刊已出版杂志56期,刊载论文1300余篇,共计460余万字。一直受到全国各界尤其是中医界许多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与积极支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陈可冀院士、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傅景华教授、香港大学心理系主任高尚仁教授、著名中医教育家侯占元研究员、日本中医学院院长西烟帮夫等纷纷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赞扬本刊。 现在本刊已经被北京图书馆、国家版本图书馆、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的高级图书机构正式收入。1992年,本刊还被指定为第六版中医院校教材参考书目之一。而且通过《中辩》锻炼的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各自单位的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我校构建的“一刊两会两赛”的校园科技学术活动平台中,“一刊”即我《中医学与辩证法》刊物;“两会”中的校级大学生学术交流会即由我刊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26届。由我刊组织的讲座、文摘讨论、论文讨论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校园里的学术气氛更加浓厚。 我校的学术气氛也随着《中辩》的创办不断高涨,不仅丰富了“第二课堂”,让许多同学得到锻炼;而且提高了学校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中央教育电视台于1999年11月对本刊进行了专访,并对我们所施行的素质教育的方式给予了肯定。 这里,有名师的指点;这里,有学长的激励;这里,还有同学们的交流互助……这里,是我们的天地和舞台,一批又一批的《中辩》人在这里受益匪浅。 《中辩》组织的学术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既承办了学校的学术讲座,又有同学的学术及编辑业务活动,跟师侍诊等。 “培养新世纪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和学术骨干”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愿与全体中医人一起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息! 二、特色活动介绍《中医学与辩证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成为一个在全国中医院校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所主办和承办的活动独具特色,丰富多彩。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会在《中辩》的组织下,我校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开始举行,再次成为全国中医院校的“第一”,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六届。每届交流会所选出的稿件都代表了当年我校学生的最高学术水平,因为这些稿件都是从各个院部的百余篇来稿中脱颖而出,每一篇都经过了《中辩》编委的层层挑选及《中辩》几位编审老师的严格审阅。老师们常感叹文章质量很高,令他们爱不释手。交流会由参赛者现场宣读论文,演示手段由过去的草图、幻灯发展到今天的多媒体,并由学校一流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组对参加交流的论文进行评阅打分,且采用答辩的形式,由评委对选手的论文进行针对性的提问,选手现场回答,由各位选手最后的得分来决定名次。评委们对这些获奖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很多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些获奖论文经学校的推荐,每年在四川省大学生科技比赛中都获得较高的奖级,以及在全国“挑战杯”赛上亦获得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虽然进入决赛的选手只有几个人,但其影响力波及到了学校的每个同学,在《中辩》的影响下,各学院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学术交流会。 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知识竞赛《中医学与辩证法》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和普及,2004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中医药知识竞赛”。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其中不乏非医学专业,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了解中医药知识,使他们带着中医药知识走向社会而使中医药的群众基础更加广阔,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中医药知识竞赛,选手面向各个学院,公平公正,有意向的同学均可报名参加,经历了激烈的而残酷的初赛,每个学院的前三名选手进逐决赛。 决赛不仅仅考察选手的知识积累还有临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台下有几百名观众还有我校著名中医学家担当评委,对每一位选手都是一次难得锻炼机会和严峻的考验,台下观众在观看激烈的角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一举两得。每一位选手面对各种难题应变自如,尽显中医学子的智慧和风范,舞台的灯光和观众的呐喊没能打扰他们的思维,这正是成为优秀中医所应具备的素质。 转眼之间,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医药知识竞赛,其中不乏艰辛的汗水,但更多的是欢欣鼓舞,我们的努力使得中医药的种子播撒开来,相信杏林也必将枝繁叶茂!!! 三、日常活动介绍1.“岐黄索骥”系列名师讲座为提高我校同学对中医药的认识,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每学期都举办了“岐黄索骥”系列学术讲座。继承和宏样扬祖国医学的重担已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是新一代的岐黄之子,所以我们的讲座冠以“岐黄”二字。 每学期我们都保证在十二桥校区和温江校区分别举办至少三场讲座,会邀请我校及校外著名学者,比如著名外科专家钟以泽教授、著名儿科专家常克教授、著名糖尿病专家亓鲁光教授、著名推拿学专家廖品东教授等为同学们做讲座。每次讲座同学都踊跃参加,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讲座之后均设有同学提问环节。 截至今年,《中辩》编委会已成功为全校同学开办了260余场,8万人次的讲座,现列举近几年部分讲座老师如下: 杨介宾教授:已故,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遴选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 郭子光教授: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政府首批确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顾问。 邹学熹教授:易学大师,1991被国家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廷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该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翟慕东教授:历任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伤寒教研室主任、四川省中医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贾 波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方剂学专委会副秘书长。 2. 定期学术讨论(两周一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思考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此,我们每两周组织一次学术讨论,讨论题目均是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每次学术讨论均是由一组同学作为发言人,各自先在下面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思考所得,然后在正式讨论时充分交流和论辩。在此过程中大家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从中辩走出去的同学不仅学术水平极强,而且组织管理能力和交往表达能力也很强。 在确定新通讯员的一周内,我们会安排一次全体培训,其主要内容是教给大家怎样查资料,怎样写文摘,怎样写读书心得,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常用工具书籍名录和常用网站地址,同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文摘讨论主要是以老带新,进一步与新通讯员交流学习,每周订有一个讨论题目,讨论中新通讯员可根据所做文摘为大家陈述内容,分享文摘,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可提问讨论。讨论中有时几问一答,有时会因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讨论气氛活跃,学术味道浓厚。常常讨论到教学楼关门仍未尽兴,还要在回寝室的路上继续战斗,有这样高的热情和专注,一个团队才有生命力才会生生不息。在查资料做文摘讲文摘的过程中,通讯员的学习能力以及口才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中辩》秉承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不仅倾其所有尽可能的给予通讯员最多的收获,也热情的欢迎每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其他同学参加讨论。我们将每期各部即将讨论的题目、时间、地点向全校同学公开,期待每一个同学参加。《中辩》逐渐成为同学们心中专业水平高、亲和力强的优秀团队,为立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广大同学打造了拓展思维、增长能力的历练舞台。 3. 临床实践《中辩》的老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对《中辩》的同学都乐于奉献,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无偿带高年级的同学到临床见习,这让同学们在增长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临床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通讯员学习与理解中医知识。 4.《中辩大家看》为了更广范的宣传中医药,加大师生对《中辩》的了解,为了检验和提高通讯员的文摘水平,也为了让通讯员在中医药知识的学习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中辩》推出面向大众,展示自我风采的《中辩大家看》系列活动. 《中辩大家看》每月一期,通过负责人和编委的层层把关,从新通讯员的文摘中选出富有思想,文笔新颖,构思巧妙,有独到见解的文摘,以粘贴展板的直观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既能起到肯定和鞭策通讯员,提高文摘水平的作用,又能达到引起广大同学学习思考,接受诸位同学的检验的目的;既可杜绝闭门造车的现象,又体现了《中辩》不搞小团体,旨在弘扬中医药知识的目的。 《中辩大家看》自推出以来,为了让大家看到最新、最好、最棒的文摘,通讯员不断努力学习、自省、提高自身水平,编委及各部负责人严格把关;宣传部同学亦不辞辛苦,日夜赶板,争取早日让同学们一睹为快。 在众人的努力下《中辩大家看》接连推出,给本已春意盎然的校园又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而大家对《中辩大家看》的诸多意见又促进我们走得更远,更好。 5. 中医药知识学习(播放中医经典、基础知识培训等) 1)播放中医经典 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中医经典视频,每周日晚教室播放。 2)基础知识培训 对中辩的同学进行系统的编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举办了著作权法等有关出版法律法规的共同学习等,每期杂志的论文都会组织同学进行阅读和编辑,以使同学的语文和编辑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组织同学改稿并最终完成校稿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反复核对尽量做到完善。每周日各组负责同学要举行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并安排新的工作,整个进程有条不紊,保证了《中辩》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创刊二十九周年主要成绩简介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中医学与辩证法》走过了辉煌的二十九年,培养了无数名热爱中医,献身医学的莘莘学子。 通过《中辩》锻炼的部分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中医药的发展作出贡献,是我校“素质教育”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的体现,使我校的学术氛围、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为此,中央教育电视台于1999年11月对本刊进行了专访并予播放,《教育导报》分别于2005年3月15日和19日在第二版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本杂志所孕育的……”为题、尤其是《中国青年报》于2006年12月9日以“学生刊物何以博得名家青睐”为题对本刊予以专题报道,对我们所施行的素质教育方式给予充分肯定,使我校的声誉、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辩》组织的学术活动也十分丰富,既承办了学术讲座和我校的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又有同学的学术及编辑业务活动、跟师侍诊……。在《中辩》的承办下,我校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开始举行,再次成为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6届。大会的获奖文章得到评委专家的很高评价,一些获奖论文经编审老师及学校推荐,每年在四川省大学生科技比赛中都获得颇高的奖励,在全国“挑战杯”赛上亦获得很好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2006年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以《中辩》为核心的“一刊、两会、两赛”作为我校办学特色项目之一,受到评估专家高度评价,为教学评估工作做出独特贡献,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 在《中辩》这片沃土里,有名师的指点,有学长的激励,还有同学们的交流互助……这里,是同学们的天地,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学子在这里受益匪浅。 五、部分指导老师介绍邓铁涛,名锡才,广东开平人。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1916年10月11日(农历)生,1932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7年毕业。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广东省、市科委顾问等职。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 1962年、197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两次授予邓铁涛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等五个部门授予他“南粤杰出教师特等奖”。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邓铁涛教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荣誉证书。公开出版学术专著五部近百万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9篇,主编教材七部,参与编写的大型工具书七部. 陈可冀,1930年9月30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5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奉调来京;曾随名医冉雪峰、岳美中、赵锡武系统学习中医和临证多年,学而有成,融为一体;曾获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一等奖,为我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 陈可冀院士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医学研究工作,擅长心血管及老年病专业,1955年至1964年先后两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进修心脏内科专业,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及老年医学研究所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位、专家委员会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及生物学部常委;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科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为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郭子光,男,1932年生,原籍重庆市荣昌县。早年秉承家学,悬壶乡里。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987年晋升教授。现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政府首批确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顾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顾问。 陈潮祖,男,1929年生,四川省宜宾市人。因母亲宿疾久困,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195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1987年晋升教授。方剂学硕士导师。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选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傅元谋,男,194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历任基础部主任兼医史博物馆馆长、教务处长、校党委委员、研究生处处长、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职。兼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伤寒学》编委会委员、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秘书、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中医学科组成员、校教学督导专家、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专家、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工作督导组组长、《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指导老师、《中医学与辩证法》杂志编审、大学学生科协指导老师、学生社团指导老师。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傅元谋教授曾担任过全国中医教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研究会委员。 彭成,男,1964年生,四川省南部县人。1999年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科技处处长,2006年任药学院院长。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十一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财政部农业产业化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咨询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医药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动物》杂志副主编,《Asian Journal of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委。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谢克庆,男,1945年生,河南省滑县人,家世代从教业医。曾祖、祖父俱以慈幼惠众名闻乡里。少承庭训,耳濡目染,有济世活人之志。1964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攻读中医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与行政管理工作。师事郑孝昌、陆干甫、文琢之、王静安诸先生,学习古文、医学与书法,颇得其传。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7年擢升教授,后又担任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历任教务处副处长、医学系副主任、针灸系主任、学校副校长等职。兼任成都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贾波,女,1958年生,祖籍河北仓县。198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工作。1986--1989年攻读硕士学位。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学会方剂学专委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95年被省教委评为“四川省中青年学术骨干”、2002年被省人事厅定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六、专家领导的关心二十九年的风风雨雨,《中医学与辩证法》能有今天的成功,除了一届又一届编委会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专家和领导的关心。不仅是学校领导老师重视,校外的中医大家也时刻关注着中辩,如邓铁涛教授、陈可冀院士每五年都会给中辩发来题词。 七、团队成员风采首届主编余朋千,副主任医师。男,1947年11月出生,重庆人。现任全国中医药科普学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针灸学会专家门诊部主任,重庆市医科学会联合办公室副主任。 1989年主编:颜世富,四川人,1965年出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 八、校外交流《中医学与辩证法》除与《现代中医药》、《实用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16个杂志社,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定期的刊物交换外,还与多所高校建立定期交流交换刊物。 已有《中辩》的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山西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药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泸州医学院 湖南中医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学院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川北医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 北京中国中央党校 北京大学 乐山卫生学校 万县中医学校 达川中医学校 内江中医学校 峨眉山中医学校 重庆中医学校 巴中市卫生学校 绵阳中医学校 甘肃中医学院 新疆中医学院 西藏藏医学院 将有《中辩》的学校: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辽宁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铁道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重庆邮电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乐山师范 大庆石油 石河子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交(乐山分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石油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天津体院 电子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 浙江师大 宁波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绍兴中医院 鲁迅中学 苏州大学 第二外国语大学 九、出版杂志出版杂志是我们编委会每年的工作重点,杂志是我校大学生学术水平和学术活动的一面镜子,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每年我们都按时保质保量出版两期杂志。我们每期杂志都向全国部分兄弟院校图书馆,国家图书收藏机构,中医药杂志社以及著名中医药专家赠送,其中与二十余家中医药杂志社建立了互换杂志关系。每期我们都收到很多投稿,保证了杂志的生命力。 附:已刊杂志 日期 编辑单位 主编 文件名称 总期数 页数 1982.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余朋千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2年1) 1 73 1983.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余朋千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3年1) 2 40 1983.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王勇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3年2) 3 40 1984.03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王才辉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4年1) 4 63 1984.09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林凡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4年2) 5 60 1985.04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能进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5年1) 6 60 1985.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建钢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5年2) 7 58 1986.06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建钢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6年1) 8 102 1986.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敬志敏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6年2) 9 64 1987.06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敬志敏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7年1) 10 80 1987.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刘卫东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7年2) 11 66 1988.06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刘卫东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8年1) 12 91 1989.0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颜世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9年1) 13 92 1989.07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颜世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89年2) 14 69 1990.03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杨大志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0年1) 15 64 1991.0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淑涛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1年1) 16 68 1991.07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淑涛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1年2) 17-18 100 1992.0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于挺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2年1) 19 96 1992.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于挺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2年2) 20 99 1993.04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立军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3年1) 21 68 1993.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立军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3年2) 22 60 1994.04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张宗端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4年1) 23 54 1994.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张宗端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4年2) 24 64 1995.04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张宗端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5年1) 25 68 1995.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汤民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5年2) 26 64 1996.04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汤民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6年1) 27 64 1996.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6年2) 28 76 1997.04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7年1) 29 64 1997.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黄纯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7年2) 30 64 1998.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黄纯富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8年1) 31 64 1998.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宇新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8年2) 32 64 1999.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宇新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9年1) 33 76 1999.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武辉 《中医学与辩证法》(1999年2) 34 60 2000.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武辉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0年1) 35 63 2000.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巧颖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0年2) 36 64 2001.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巧颖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1年1) 37 64 2001.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钱敏娟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1年2) 38 64 2002.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钱敏娟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2年1) 39 64 2002.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廖 宇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2年2) 40 65 2003.06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廖 宇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3年1) 41 64 2003.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刘艾然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3年2) 42 64 2004.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刘艾然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4年1) 43 64 2004.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英杰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4年2) 44 64 2005.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英杰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5年1) 45 64 2005.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英杰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5年2) 46 58 2006.0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青峰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6年1) 47 59 2006.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青峰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6年2) 48 64 2007.5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陶 陶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7年1) 49 64 2007.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陶 陶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7年2) 50 64 2008.06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淑贤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8年1) 51 64 2008.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淑贤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8年2) 52 64 2009.06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淑贤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9年1) 53 64 2009.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淑贤 《中医学与辩证法》(2009年2) 54 64 2010.06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吴 楠 《中医学与辩证法》(2010年1) 55 64 2010.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吴 楠 《中医学与辩证法》(2010年2) 56 64 附:出版的交流会论文集 日期 编辑单位 主编 期刊 页数 1998.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宇新 1998年第十四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33 2000.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巧颖 2000年第十六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34 2001.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钱敏娟 2001年第十七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40 2002.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廖 宇 2002年第十八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3.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刘艾然 2003年第十九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56 2004.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英杰 2004年第二十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51 2005.11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陈英杰 2005年第二十一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55 2006.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青峰 中辩大家看 2006.10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青峰 03-06年大学生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 2006.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何青峰 2006年第二十二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58 2007.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陶 陶 2007年第二十三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46 2008.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淑贤 2008年第二十四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34 2009.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李淑贤 2009年第二十五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48 2010.12 《中医学与辩证法》编委会 吴 楠 2010年第二十六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4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