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选》诠释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冯淑静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90685 出版时间:2011-08-01 版 次:1 页 数:31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文选〉诠释研究》在对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宏观把握基础上,结合个案分析,力图对《文选》诠释的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述。全书除导言外,共分为八章五个部分,以专题形式对历代《文选》诠释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历代《文选》诠释情况划分为叫个阶段、五个体系,重点对其诠释体系、论释体式、诠释方法与类型等首次做了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和论述,详述了几类前人没有论述过的文献诠释方法;对选学中文学性诠释,尤其对明评点著作中文学性诠释分析归纳,创通了体例,创用了相关术语,对选学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文选〉诠释研究》除了对全面了解和把握《文选》诠释状况提供方便外,还以《文选》诠释为对象,研究中国文学诠释特点。在展现中国文学诠释独特之处的同时,体现中国诠释学的丰富多彩。 目录导言 第一章 历代《文选》诠释的概况、特色及其原因 第一节 隋唐《文选》诠释 ——基础性诠释阶段 一 隋唐《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二 唐朝《文选》诠释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 宋元《文选》诠释 ——文学性诠释蕴育阶段 一 宋元《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二 宋元选学衰微及选藻、评析类著作出现的原因 第三节 明朝《文选》诠释 ——文学性诠释阶段 一 明朝《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二 明朝《文选》评点、删注类著作兴盛的原因 第四节 清朝《文选》诠释 ——考据类诠释兴盛阶段 一 清朝《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 二 清代选学全面复兴及考据类诠释兴盛的原因 第二章 《文选》诠释体系研究(上)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体系概述 一 《文选》诠释中的单一性诠释体系 二 《文选》诠释中的复合性诠释体系 第二节 《文选》正文诠释体系 一 训释《文选》字词音义的诠释著作 二 分类汇编《文选》佳词丽句的诠释著作 三 追溯《文选》诗文源流的诠释著作 四 评论《文选》诗文的诠释著作 第三节 《文选》李善注诠释体系 一 对《文选》李善注删繁就简的诠释著作 二 考辨订补《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三 校勘《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四 补正《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五 集解《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六 对李善注编撰雅书体工具书的诠释著作 第四节 六臣注《文选》诠释体系 一 补充六臣注《文选》的诠释著作 二 削删六臣注《文选》的诠释著作 第三章 《文选>诠释体系研究(下) 第一节 《文选》正文及李善注诠释体系 一 整理《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二 疏证《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三 评点考辨《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四 训诂《文选》正文及李善注音义、典故的诠释著作 五 考辨订正《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 六 研究《文选》正文及李善注古今字的诠释著作 第二节 《文选》正文及六臣注诠释体系 一 删注评点《文选》正文及六臣注的诠释著作 二 纂集《文选》正文及六臣注删注评点内容的诠释著作 三 融会发明《文选》正文及六臣注评释内容的诠释著作 第四章 《文选》诠释体式研究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体式概论 第二节 基础性诠释体式及其功效 一 集解体 二 注体 三 疏注体 四 音体 五 补注体 六 删注体 七 类辑体 八 音义体 九 纂集体 十 雅书体 十一 章句体 第三节 文学性诠释体式及其功效 一 文学性诠释体式中的单一性诠释体式 二 文学性诠释体式中的综合性诠释体式 第四节 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及其功效 一 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中的单一性诠释体式 二 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中的综合性诠释体式 第五章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献诠释方法研究(上) 第一节 引文为释法 一 李善对引文为释法的发展 二 李善引文为释法体现出的诠释理念及影响 第二节 疏证训义法 一 疏通训义法 二 疏证通假字法 第三节 拾遗补阙法 一 拾遗补阙法及其在李善注中的运用 二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注的补遗 三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收录旧注及五臣注的补遗 第四节 考辨疑误法 一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文选》正文及相关文献的考辨 二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注的考辨 三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五臣注及其他选学诠释的考辨 第五节 校勘讹误法 一 校勘讹误法在历代《文选》诠释中的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