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国江城 |
释义 | 别名概况吉林省第一大地级市,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位于长春市以东124公里处。吉林原名“吉林乌拉”,古代满人居住地。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城市概况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 吉林市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吉林市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大东门一带。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迩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区,吉林雾淞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吉林市历史悠久,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吉林市还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央视《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福布斯》中国内地最适宜开工厂的城市榜首。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是东北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在市区有1742年修建的东北最大的孔庙--吉林文庙;有佛、道、儒三教杂揉的北山古庙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有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石陨石,还有地方特色浓郁的传统民族风情。 吉林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海内外宾客心驰神往。与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并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还有全国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设备最先进条件最好的滑雪场,2007年亚冬会雪上项目在此举行。以滑冰馆、练习馆、速滑场组成的大型冰上运动中心,经常举办国际性冰雪项目竞赛。 地理概况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E~127°56′E,北纬42°31′N~44°40′N。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 自然气候:吉林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多雪。受地形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3.9℃,一月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吉林市形成了夏季是避暑度假胜地,冬季是冰雪旅游乐园的自然环境 地貌特征:吉林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的形势。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江河的侵蚀、剥蚀和堆积,形成了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的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地理景观。 中山山区,位于吉林地区中、东部和东南部,是全市主要林区和特产区域。南有长白山地龙岗山脉,档南有龙岗山脉的余脉富尔岭,东北部和呼兰岭。松花湖东有老爷岭,湖西有摩天岭、南楼山、肇大鸡山,皆为中山山群。山区中有1000米以上高峰110座。最高山峰南楼山,海拔1404.8米。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蛟河、桦甸和舒兰市、永吉县的中部。山岭海拔300-400米,少数山峰高600-700米,是开发较早的区域。森林已经逐渐减退。除占地1748平方公里的吉林市城区外,其他区域是全省重要的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及工矿区。 峡谷湖泊区,分布在丰满电站大坝到白山水库上游金银别的沿湖、沿区区域,是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梯级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地貌区域,环境幽美,景色状观,是大有前途的能源、特产、渔业、旅游综合性经济开区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生态经济区。 河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海拔170-220米,耕地集中,土壤肥沃,适宜农事耕作,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 吉林市土地总面积为27659.79平方公里,各类耕地面积2000年为9959851.3亩,占总面积24.01%,园地381895.1亩,占总面积0.92%,林地面积25298167亩,占总面积60.7%,未利用土地面积1442020.5亩,占总面积3.48%。 自然资源: 东部山区: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 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2.8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2.03%,列全国第12位;其中林地面积788.2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19%,列全国第8位。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18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林木年均生长量2324.36万立方米,生产率2.88%; 森林覆盖率为42.1%。 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 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藏136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8种。 有2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石油、 天然气、 煤炭的储量也很丰富。吉林省山地资源丰富,尤以长白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省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灵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头蘑、田鸡油等都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中部平原:吉林省土质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平均年降水500-600毫米,日照2200-3000小时,无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热同季特点,对各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油料、甜菜、烟、麻、薯类、人参、药材、水果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为395.9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 粮食商品率、 粮食调出量、 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松辽平原平均海拔在110米~200米之间。 西部草原:吉林西部是欧亚草原的最东端,是中国著名的草原之一。 西部地处松嫩草原中心, 是我国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生长以多年生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占优势,覆盖率达50%—70%,属平原草甸草场类。 水资源 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自东南而西北斜贯整个吉林地区,曲折流经400多公里。除此之外,辖区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流长10公里以上的干支河流374条,河网配置和发育良好,仅松花湖面积就达550平方公里。地表水资源16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白山、丰满、红石三大水电站均在市辖区之内,使吉林市成为全国少有的水丰电足的城市。 森林资源 吉林市东部山区素有“林海”之称。全市现有林地面积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森林总积蓄1.45亿立方米,居全省前列。植物有73目,2,400种之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长白山植物区系。其中材用植物主要有红松、云杉、落叶松、岳桦、钻天杨、蒙古柞、水曲柳等近50种;药用植物主要有人参、党参、黄芪、天麻、贝母、五味子等875种;还有食用类植物、香料类植物、观赏类植物、纤维类植物、饮料类植物等丰富多彩,酷似一个巨大的植物博物馆。 野生动物 鱼类主要有细鳞、江雪、哲罗、鲤、狗鱼等15科50多种;兽类主要有东北虎、豹、狼、狐、鹿、貂、獭等6目20多种;鸟类主要有鹰、大天鹅、丹顶鹤、鸥、雁等18目277种;还有众多的两栖、爬行、昆虫类动物,其中以野生林蛙最为有名。吉林市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其中人参和鹿茸产量居全国之首。 矿藏资源 长白山区独特的地质构造,生成了种类繁多的地下宝藏。主要有金、银、铜、铝、镍、钼、煤、油母页岩、铀、铁、锰、钛、稀土以及五花八门的建材用矿藏。现已发现的矿藏6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43种。其中进入全国前十位的5种,居全省首位23种。吉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成矿条件好,大多埋藏比较浅,地质水文条件好,靠近铁路、公路、能源,便于综合开发利用。 经济建设综述2009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 166户,全市规模工业资产总计达1 335.7亿元,同比增长4.7%;负债总计739.8亿元,同比增长21.9%;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 689.9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710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工业增加值489.6亿元,现价同比增长8%,占地区GDP的32.6%;实现利税144.9亿元,同比增长13倍(同期利润是亏损);实现利润42亿元,同比扭亏增盈85.7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31.52,同比增加48.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09年民营规模工业企业1 051户,占规模工业总户数的90.1%。2010年吉林市GDP达到1800.6亿元,在全国各城市GDP排64名,增长12.3%。 农业2009年,全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良好发展,粮食连续六年丰收。按同比口径,粮食总产量达440万吨,按省新口径,粮食总产量为365万吨。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9亿元,增长2.6%。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7.3%,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增加1%;水稻播种面积增加1.8%;玉米播种面积增加11.2%。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19.9亿元,增长2.4%。粮食总产量365万吨,其中水稻90.5万吨,玉米247.8万吨,大豆19.1万吨,油料产量 0.7万吨,烟叶0.2万吨。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125.4亿元,增长2.3%。生猪出栏594.0万头,增长28.1%,肉牛出栏 138.6万头,增长9%。猪牛羊肉产量达到68.6万吨,增长24.2%,牛奶产量12.8万吨,增长24.3%。 全年渔业完成产值8亿元,增长2.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3.6万吨,与去年持平。 全年林业产值完成8.4亿元,增长10.3%。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50公顷,增长1%,有林地造林面积25022公顷,增长1.5倍;迹地更新面积1133公顷;全年四旁植树217万株,增长6.9%。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4万千瓦,增长20.7%。 工业2006年,吉林市规模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06.1亿元,超出计划56.1亿元;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速达18.2%,超出计划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1亿元,超出计划5.1亿元。 重点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2006年,吉林市依托70万吨乙烯、50万吨燃料乙醇扩建、20万吨冷轧带钢等一批工业大项目,规模工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重点30户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9%;累计实现利润21.3亿元,是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1.8倍。同时,晨鸣纸业、恒盛毛纺等改制企业经过重组开始成为吉林市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营企业成长显著。2008年,吉林市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共333户,同比增加69户;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速达46.8%,高于全市规模工业28.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11.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93.4%,同比增加2.4亿元。 县(市)区工业成为拉动地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06年,县(市)区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6.9亿元,同比增加77.2亿元,占全市增量的51.4%,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0.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05.5亿元,同比增加26.8亿元,占全市增量的66.5%,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4.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13.2亿元,同比增利2.3亿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