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氹仔鱼 |
释义 | 氹仔鱼养殖历史上溯到唐朝,咸通年间(860~874)信义、茂名等县(今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山区农民在房前屋后挖凼蓄水养鱼和防火灾。后又在稻田中散养鱼,鱼稻双收。 氹仔鱼概述山区农民生活或生产灌溉所需储水,于是在房前屋后的田间筑挖小水池(当地人称叫氹仔或曰凼)。 引山泉经年流入,建坝口源源排出,有源头活水,池水清澈非常,其水质是足可令人啧啧不已。 信宜山区农民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山区千泉百溪终年清澈流淌,村民便在泉溪流经处引水筑氹放养鲩鱼,投喂青草和杂粮等天然绿色植物。因其独特的微流水绿色食品养殖,肉质鲜嫩、入口爽脆、肉多不肥口,营养价值高,大异于其他的塘鱼,这种优势,得益于氹仔鱼生长的时间长,山里氹仔面积小,营养充足;种类单一,没有异类的角逐,生息时间较足。 氹仔鱼特征氹仔鱼实为鲩鱼种类,是山区的一种独特的养殖方式,因口感与一般的鲩鱼有别,受人们推崇。 中文学名:鲩鱼 氹仔鱼背部的颜色为黑褐色、鳞片边缘为深褐色,胸、腹鳍为灰黄色,侧线平直,肉白嫩,骨刺少,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 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鲩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鲩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 养殖技术氹仔鱼养殖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管理宽松。 面积以10-20平方米为宜,水深1-1.5米,有源头活水,有排水出口,清除氹仔淤泥。 春节前后,鱼种投放前用生石灰清塘,用食盐水消毒鱼体,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鲩鱼种5—10尾。 投喂青草和杂粮等天然饲料,种植优质牧草如黑麦草、苦麦菜、春菜、象草等,冬季青饲料短缺,可投喂生谷芽和熟红薯拌少量精饲料。水面可种水红莲、藕等植物。 生长期两年,每尾重达5公斤左右。 营养功效1、鲩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 物; 2、鲩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鲩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心血管病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