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川地震遗址 |
释义 | 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 44′~104° 42′,北纬31°14′~32°14′。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国土详细面积2869.1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暂时驻安县安昌镇 ,辖4个镇(曲山、擂鼓、通口、永安)、16个乡(桂溪、香泉、贯岭、禹里、坝底、小坝、片口、白什、开坪、都坝、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陈家坝)、1个民族乡(桃龙藏族)。2009年3月23日,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提交专家组审定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已原则通过,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该报道中表明,《方案设计》所指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控制面积为27平方公里,整个项目投资估算约为23.45亿元,以“永恒北川”为主题。估算范围主要包括任家坪和县城遗址及周边水文、地质灾害治理直接相关的区域。 北川地震遗址 - 简介 县城作遗址 博物馆在任家坪北川地震遗址 整个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由遗址区和博物馆共同组成,《方案设计》将北川遗址博物馆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核心区、控制区和协调区。建议县城和任家坪都应纳入保护的核心区,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 任家坪虽距县城约2公里,但因北川中学教学楼整体坍塌,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同样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理由,将规划核心区定为遗址博物馆项目主体功能范围,包括县城范围地震遗址和任家坪地区。具体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任家坪地震博物馆及综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次生灾害展示和自然恢复区。 控制区既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区,主要包括核心区周边主要次生灾害发生区域。通过生态修复,这一区域将构成核心区整体环境的背景。控制区域为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区以外约1公里的范围,并考虑周边居民点分布、自然流域划分等因素。 北川地震遗址 - 修复以潜在影响 采取不同对策北川地震遗址 《方案设计》指出,地震遗址博物馆景观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山、水城景观系统,具体可分为周边山体景观面、县城遗址景观带、龙尾山景观带、堰塞湖景观带等,主要景观节点有三倒拐、河流交汇处、龙尾山等。任家坪、县城遗址、唐家山堰塞湖,是组成地震遗址博物馆的3个核心地块。 山体景观面以山林保护为主,滑坡册体根据其对遗址潜在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对策,人工修复或自然恢复等;县城遗址景观带由任家坪与县城遗址组成,以原真性、系统性为原则;龙尾山景观带是遗址博物馆标志性景观;堰塞湖景观带以多种地质景观、水中森林、峭壁峡谷为特色;县城遗址河流景观带以滩涂景观、河岸景观生态修复为主。 地震遗址博物馆高山峡谷、地震遗址、羌族文化交相辉映,将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建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震遗址博物馆、地震教科书。以期让前往者阅读自然、阅读文化、阅读历史。 北川地震遗址 - 费用占27平方公里 投资23亿北川地震遗址 《方案设计》所指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控制面积为27平方公里,整个项目投资估算约为23.45亿元。估算范围主要包括任家坪和县城遗址及周边水文、地质灾害治理直接相关的区域。 博物馆建设分为形成期、发展期、完善期3个阶段。从2008年至2010年为形成期,以遗址县城、遗址现场整体保护为重点,包括任家坪北川中学遗址和县城遗址,同时建设地震博物馆和任家坪及县城北部服务中心。发展期从2010年至2011年,以完善遗址博物馆项目内部重要参观点及周边环境为重点,建设县城内集中的祭奠场所,修复龙尾山整体生态环境,建设过境交通。完善期从2011-2012年,以唐家山次生灾害展示和自然恢复区为重点,恢复、重建省道302线,在控制区和协调区内进行整体生态环境培育和生态安全建设。疏通周边山区道路,建立完整的救灾网络,建设任家坪至唐家山索道。 北川地震遗址 - 配套服务6个服务点 覆盖整个区域北川地震遗址 遗址博物馆服务设施系统由任家坪、县城以及堰塞湖3部分区域组成,为游客提供引导、休息、纪念、购物等基本服务,总计有3个服务中心、6个服务点。服务设施分为旅行、游览、购物以及其他类等4个大类。 服务中心涵盖了对外交通转换、游客中心、休息购物等综合性功能,服务容量较大;服务点规划较小,通常提供电瓶车转换,祭奠、纪念品购买、饮水休息等若干功能中的一项或其中几项。任家坪将是遗址博物馆的主入口,大量客流将从此地进入,是各类服务设施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县城遗址区内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商业设施、解说系统设施外,东入口将设置一个去桂溪旅游区的换乘中心。规划建议以禹里镇为依托,通过水上交通实现唐家山堰塞湖对外联系。 “水陆空”并进唐家山 唐家山堰塞湖曾是抗震救灾的焦点,未来,这一区域的主题是永恒的自然,地面交通、水上游线及空中索道等多种旅游方式都可游览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主要位于北川县城与唐家山堰塞湖之间,沿302省道及湔江分布,主要景点有堰塞湖抗震救险纪念馆、次生灾害展示与纪念公园、唐家山自然风光与羌族文化展示区。省道302作为任家坪与县城保护区的主要地面道路,并向西延伸与禹里联系,成为水上旅游线路的重要补充。规划修建自任家坪至唐家山索道,利用索道形成俯瞰和眺望整体环境的视角。 《方案设计》建议保留苦竹坝坝址及周边部分原有设施,对坝体进行工程除险后,在坝址上建设堰塞湖抗震救险纪念馆,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次生灾害纪念公园位于苦竹坝坝址与唐家山堰塞区之间,纪念因次生灾害而消失的村落。唐家山自然风光与羌族文化展示区位于唐家山堰塞湖尽端,设置码头、服务中心,通过水上游线与禹里相连。 北川地震遗址 - 核心线路“蝴蝶”旅游线 飞进四川旅游网北川地震遗址 《方案设计》考虑遗址博物馆对地区发展带动作用,建议拓展遗址博物馆的直接影响区,为遗址博物馆设计了东南西北4个入口、东西两条“蝴蝶状”的环线,融入四川旅游网络中。 南入口为主入口,任家坪为主服务中心,从成都、德阳、绵阳来的游客可以从这里进入;东入口位于县城遗址北端105省道起点处即次服务中心,九黄东线、药王洞景区、猿王洞景区游客可以从这里进入遗址公园;西入口以禹里镇次服务中心为依插,九黄西线、小寨子沟方向来的游客,可以从这个入口进入;北入口以漩坪乡为依托,与北川旅游北环线相接,漩坪乡是未来唐家山堰塞湖游船上游停靠点——次服务中心,游客在这里换乘集散。 东西双环线均分为两个层次: 东环线:一是任家坪—县城遗址—茅坝村—沙坝村—杨柳坪—青岩子—景家村—任家坪;二是任家坪—县城遗址—茅坝村—黄家坝(桂溪旅游区)—通口镇—擂鼓镇。 西环线:一是任家坪—县城遗址—唐家山堰塞湖—禹里镇—擂鼓—任家坪;二是任家坪—县城遗址—唐家山堰塞湖大坝—筲箕湾—西山坡—任家坪。 根据系统设计中的旅游线路规则,分别为遗址保护区设置了2小时、4小时、6小时3种游线。即任家坪至县城遗址环线为2小时游线;任家坪至县城遗址的各主要主题展示区、展示点为4小时游线;任家坪至县城遗址、龙尾山、羌族文化或任家坪至唐家山堰塞湖、苦竹坝遗址为6小时游线。 地震博物馆:遗址浏览、公祭北川、北川中学遗址附近总理情怀:三倒拐,温家宝总理在此凝重注目,挥手再见泥石流:三倒拐下,震撼石流,敬畏自然老城遗筑:昔日繁华:商业街、茶厂、寺庙、汽车站石下老街:被滑坡掩埋的老县城中学悲情:茅坝中学遗址、献花祭祀小学祭奠:曲山小学遗址操场广场守望:倒塌的县政府大楼与广场龙尾遗梦:龙尾山伴随湔江静静地观望着北川发生的一切,守着这里的一切苦竹遗址:苦竹坝及下游堰塞湖、峡谷水电站碧波堰塞:唐家山堰塞湖,乘船游览。 北川地震遗址 - 专家观点葛剑雄 “不能把博物馆与悼念地混淆” 北川地震遗址 “博物馆不等同于纪念碑或者悼念地,它是有着特定的社会功能的。灾区的重建不仅仅是物质方面,也应该包括精神上。”在中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看来,对地震博物馆的评价应当更加客观,不能将它简单地与纪念碑或者悼念地的概念相混淆。 “23亿元的资金是不是超标,关键是看它的具体规划建设方案,功能上不能过于豪华,主题应当庄严肃穆。”葛剑雄认为,博物馆是有着特定社会功能的,它不仅仅是一场地震灾难的纪念碑或者悼念地,还可以帮助人们增长知识、扩大眼界、警醒世人,因此也有着一定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北川地震博物馆每平方公里的建设资金接近3亿元,葛剑雄认为,这不能用普通博物馆的单体建筑建设成本来衡量。他举例,地震博物馆的建筑必须达到较高的防震要求,地震遗址范围比较大,需要重建很多道路,对于灾害遗址需要运用特定的保存技术,遗址上的博物馆的设计还必须保证参观者的安全,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地震博物馆的建设肯定会比普通博物馆要费钱一些,所以要看具体的项目,最关键的还是建设过程透明,全程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对于有质疑地震博物馆是否吸引旅游的成分比较大时,葛剑雄认为,旅游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旅游可以是轻松愉快的,也可以是庄严肃穆的,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年也吸引很多参观者。”葛剑雄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说,到灾区旅游也是支持灾区的重建。 在北川重建中什么才是当务之急?这样一个博物馆的建设是否会影响到生活、生产的重建?葛剑雄认为,灾区重建不仅是物质上,也包括精神上的,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考虑到地震博物馆是建立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建设时间还是宜早不宜迟,“现在距离地震发生已经接近一年,如果建设时间太迟,很难达到对震区原貌的绝对保护。包括在遗物等陈列品的征集上,都应当尽快进行。” 夏学銮 “可以建 但要等十年八年后” “和解决民生问题相比,比如学校建设、灾区重建等,地震遗址博物馆应当缓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务之急还是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夏学銮表示,现在不是建的时候,至于什么时候建合适,“应该等十年八年,当灾区经济发展起来后,有经济实力,可以自己来建,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投资如此之大。”他认为,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历史及进行防灾教育,完全没必要花费23亿元,应该“搞简单一点”。 “现在建的话,对灾区人民来说,其实是让他们再受一次创伤。”他认为,这很不合适,应该等人们的记忆有所淡忘的时候再建,“而这个时间,大概需要十年八年。”目前,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认为地震博物馆应该建,但对花费23亿元不支持。 张鸣 “这是形象工程,保持原态是最好纪念”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昨天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是形象工程。”张鸣说,目前在经济处于困难的时期,灾区重建面临着资金缺口,要花费这么大的资金建一座博物馆,当地就是搞形象工程。“这样搞形式,就是那些为地震灾区做出巨大贡献的有功之臣,都不会同意的。”他说。 据了解,地震博物馆主体将建在原北川中学校址上。张鸣表示,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就是保持其原态,而对于活着的人,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更重要。 北川地震遗址 - 网友观点九成网友反对 也有观点呼吁“维持现状” 北川地震遗址 “地震遗址博物馆确实该建,但灾区重建本来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花23亿元建一座博物馆无异于搞形象工程。” “地震博物馆的建设可能带来无序的地震灾区旅游,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不应将巨大伤痛变成了娱乐的资源。” “首先说客观条件上,拿出23亿元来修建地震博物馆,应该是不算高的。在国家财政比较富裕的情况下,修建一个见证历史的地震博物馆,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必要的。” “地震博物馆能从大地震遗址中挖掘出较高的人文价值,使其与风景融为一体,让游人真正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 “我要质疑!23亿元建一座博物馆,意为哪般?如果是一场‘形象’工程,会不会让那些曾经为灾区奉献过力量和爱心的人痛心?” “在历史的长河我们应该留点什么给后人一些重大历史纪念,难道国家就不能为自己的民族建造一座重大历史纪念馆吗?” “应该维持原状,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地震震源位于濑户内海的淡路岛北部。地震后,日本政府指定其为国家天然纪念物,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对于这个博物馆,维持其原来的面貌告诉后人就可以了,花钱越多其结果就越不真实。” 北川地震遗址 - 北川简介人口 全县共有44343户、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非农业人口18500人,占总人口的 11.5%。羌、藏、回、苗、壮、土家、满、黎、维吾尔、基诺、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总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4.9% 拼音: Beichuan Qiangzu Zizhixian, 区号:0816,邮编: 622750 512地震后的北川县城自然地理 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的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最高点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宝河、平通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奔流出境。 插旗山,又名“桐子梁”,原属“李子沟”村,农业学大寨时期,从此划归独立村,由当时的“二道公社”管辖。插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的由来还有一段 佳话.据说当年张飞曾经率部由此到巴中,遭到惨败 (在插旗山,由一个名叫“关山岭”的地方),后来为了纪念在此遇难的弟兄,曾经多次来到此地,在离开之后,特命人在此树立一面彩旗,以慰弟兄在天之灵,故而得名“插旗山”。1933年,徐向前率领的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数十次激战(战场主要是现在的插旗山和东求寺),最后才得立足。 此段历史早已记入仪陇史册。他是插旗山人民的骄傲,也是朱总故里另一片风景· 水力资源 县境年均降水量28.76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23.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5.6亿立方米,容水径流量18.08亿立方米,减去重复水流量,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96亿立方米。有 一江(湔江)五河(白草河、青片河、都坝河、苏宝河、平通河)四大沟(小寨子沟、太白沟、后园沟、白坭沟)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9万千瓦,可开发量34.86万千瓦;已开发4.12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2% 。河流落差大,但丰、枯季节明显,调节性能能差。 矿产资源 县境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可开采价值的主要有:黄金(包括砂金和岩金)储量11.82吨,赤铁矿C级储量283万吨、D级储量339万吨;重晶厂37万吨、石灰石10亿吨、白云岩1亿吨、板岩1亿立方米、机砖页岩255万吨、硅石数千万吨,煤 C级储量81.7万吨、D级储量83.3万吨、地质储量113.3万吨。 土地资源 全县4303776.4亩(国土详查数)土地中,农耕地占7.7%,园地占1.3%,林地占80.0%,牧草地占1.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1%,交通用地占0.6%,水域占2.5%,未利用土地占5.1%,农耕地中26度以下占31.7%;25度以上耕地占68.3%。土壤质地以砾石土为主,次为壤土、粘土,粗骨性很强;酸碱度适中,有机质会含量较高,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生物资源 县境有森林面积134660.22公顷,森林覆盖率46.93% ,活立木蓄积量2124.4万立方米。 粮食作物 有9科4属34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已知的树木有83科176属327种。牧草61科174属243种,药用植物549种。已知的野生脊椎动物5纲29目90科355种;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羊等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0种,马熊、黑熊、黄喉貂 等二级珍稀保护动物36种。家养动物有猪、牛、羊、鸡等73种;有农作物害虫7目23科52种,农作物害虫天敌(昆虫)8目22科57种。 植被呈带状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黄壤和常绿阔叶林,黄棕壤和常绿落叶混交林、暗棕壤和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 。 旅游资源 县境内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以全球同纬度地区生态环境保存最完整的小寨子沟、千佛山、片口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旅游开发区,兼有九寨之秀、青城之幽;以禹里为中心,方圆数公里的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以猿王洞险山自然风景区为代表的川西北最大溶洞群,集奇、险、秀于一身。此外,还有明代所建的古城堡遗址永平堡,浓郁羌族文化旅游资源。 北川地震遗址-违规收费10月24日,网曝北川地震遗址设岗收费。对此,北川地震纪念馆擂鼓接待中心主任称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试运行开放,从一开始就在收费,但该项费用绝不是门票费用。据了解,12元维护费用收费并没有经过物价局核准,属于接待中心擅自制定的收费项目,已被取缔。 北川地震纪念馆擂鼓接待中心主任杨孟昀告诉,2010年5月15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试运行开放,“从一开始就在收费”。但了解到,试运行开放时,进入遗址收取的费用是13元,而从2011年7月15日起,该费用上涨至30元。 接待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30元收费,包括车辆往返交通运载费17元、保险费1元以及综合服务收费12元,同时,该工作人员向解释,“该项费用绝不是门票费用”。 综合服务费—— 未经物价局核准,属违规收费 杨孟昀介绍,12元主要用于接待中心工作人员工资的支出、向游客发放的宣传手册和纪念徽章、遗址内参观纪念设备和公共设施的维护等。“就算收取30元,我们也还在亏损。”杨孟昀说。 除了接待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他人员都属于接待中心的聘用人员,迄今为止,接待中心共有讲解员、司机、环卫人员、安保人员等共97名,他们的工资“只能由接待中心自己想办法”。而据杨孟昀解释,收费从13元上涨至30元也是为了让接待中心维持正常的运转。 据了解,12元维护费用收费并没有经过物价局核准,属于接待中心擅自制定的收费项目,是违规收费,已于10月27日被取缔,接待中心也被上级部门责令“认真整改”。 灾难遗址如何维护—— 据了解,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总体规划35平方公里,其中接待中心重点维护的遗址核心区超过1.5平方公里,包括222栋损毁建筑。从试运行开放到2011年10月25日,遗址共接待了超过68.5万人次的游客。随着游客人次的不断增多,其维护运行费用也越来越高,接待中心入不敷出的状况日趋严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