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鲍少游 |
释义 | 鲍少游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生于日本横滨。中日甲午战争时,曾随母返香山。1903年回日本。毕业于日本西京艺术工艺专校、西京美术大学研究院。擅长花鸟、走兽、人物、山水。1927年回国任佛山市美专、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主任教授。1928年去香港,创办丽精美术学院,自任院长兼主任教授。1939年任中国文化协进会理事、香港艺术研究社西人汉画班主任。 中文名:鲍少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日本横滨 出生日期:1892年 逝世日期:1985年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东京美术专门学校 代表作品:,著有《丽精画苑题画诗集》、 介绍鲍少游(1892—1985) ,画家。初名绍显,字丕文,又字尧常,艺名石涛,少游为其字。广东中山前山白石人。生于日本横滨。清光绪二十年(1894),随母返乡。少年随母居于广东中山白石,7岁入塾读书,酷爱绘画,无师自通。以日《芥子园画集》自学绘画。父在日本神户业茶,13岁随兄赴日,并随母学诗文书法。15岁以第一名毕业于华侨国文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8岁和兄长一起游江南。清宣统三年(1911),后考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与郑锦、陈树人为同学。民国4年(1915)以成绩第一毕业。继入西京美术大学攻读,画艺益精,毕业时作品《花下吉羊》为母校选藏,又以巨作《夹竹桃鹦鹉》获日本文部省全国帝展大会奖,鲍少游亦被誉之为“中国少年画伯”,震动岛国画坛。民国6年(1917),鲍与香山才女曾丽卿结婚。民国8年(1919)夏,鲍大学毕业后,悉心研究中国历朝古画、壁画。同年,复入母校研究院深造,专研唐宋画法。民国10年(1921)毕业。此后,鲍曾任明石大学讲师,先后在上海、神户、大阪、香港等地举办画展,以诗、书、画三绝享誉画坛。1927年高剑父赴日本迎归,就任佛山美专及广州市学校中国画系主任教授,次年因动乱移居香港。1928年与夫人在香港设立丽精画院,鲍任院长兼主任教授,专心致力美育,学院以“研习国画精华,锻炼六法技术,养成学员美术的基础以备为丹青创作的资材”为宗旨,开香港绘画艺术教育之先河。至30年代前期发展成为一所设备较为完善的美术学校,生员达百数十人,民国30年(1941)冬日军侵占香港后暂停几年,鲍少游闭门谢客,拒绝一切社会活动,寄情艺事。抗战胜利后又复校复活跃于画坛,频频举办画展;并先后担任香港“中国美术会”名誉顾问,中国书院教授,中国文化协会理事等职。,在以后的50余年中,学院培养学生逾千,为香港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至1978年校庆50周年,师生曾举行纪念画展。驰骋画坛五十余年,培养了不少蜚声艺坛的画家。每年回乡,均经澳门,并多次寄居澳门进行美术创作。 作品抗战后期有《濠镜春晓长卷》,张大千在澳门观后认为“就近取材,师法造化,变古开今”。精研笔墨技法,擅绘花鸟、山水画及画论。他的画作敷色精妙明净。 1985年病逝于香港。夫人曾丽铨,工刺绣。 传略编入《广东省当代名人录》。主要画作有《长恨歌诗意图》、《锦乡河山百景》、《百鸟画集》等,著有《丽精画苑题画诗集》、《鲍少游画论集》、《石涛与张大千》、《中国画六法论》、《中国画鉴赏法》、《鲍少游诗词集》、《三十年艺术苑经验谈》、《水浒人物画》、《故宫名画三百种》、《故宫博物院名画欣赏》、《百鸟诗集》、《丽精画苑随笔》等。 简历1958年后,任香港中国美术会监察委员、名誉顾问,又历任中国书院教授,中国文化协会理事,中山侨商会理事等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