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鲍姆加登
释义

中文名:鲍姆加登

外文名: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别名:鲍姆嘉通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

出生日期:1714

逝世日期:1762

职业:哲学家、美学家

毕业院校:哈雷大学

主要成就:美学之父

代表作品:《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美学》、《形而上学》

人物简介

鲍姆加登,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又译鲍姆嘉通。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被称为“美学之父”。

个人作品

主要著作有《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美学》、《形而上学》等。

成就及荣誉

在美学史上,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以范畴的地位,认为审美是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感性理解和创造美,并在艺术中达到完美。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从此,“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

美在鲍姆加登那里被定义为感性认识、秩序和表现的调和。他的感性认识包括情感、直觉、想象、记忆。完整性是对感性认识的要求;秩序即某种科学规律,是感性认识的组合,完美性是对秩序的要求;表现包括一切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这三者构成整一的艺术作品,其中内容的真实、鲜明、丰富、可信、生动,是一件“美”的艺术作品的最重要标准。鲍姆加登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审美与审美对象间的对应关系,认为美的本质是感官认识到的美,在承认美的客观性的同时,主张美不能离开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他认为美的完善性在于审美对象的美的素质和主体的审美能力的完善结合,以“丰富”、“光辉”、“伟大”、“真”和“似有理”五要素,揭示了美的自律性和完整性。“丰富”用来说明个性的、明了的美;“光辉”用来表现生动明晰的艺术活力;“伟大”即道德性,被他认为是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伟大即善;“真”用来表征艺术作品的又一特征,但他区分了此岸的真和彼岸的真,给艺术创作留下了余地;“似有理”,即美的明了和真使审美主体产生了“似真”的审美体验。鲍姆加登认为美学的使命在于通过具体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揭示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鲍姆加登不仅使美学独立于其他学科,他将艺术个性和形象性高扬起来,影响了欧洲美学由康德至克罗齐这一传统流派。

鲍姆加登(Alexader Gottlieb Baumgarten,1974-1762年)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公认的“美学的教父”,为美学这门学科命了名。出身于传教士家庭,1730年入哈雷大学学习,接触了伍尔夫的哲学思想。他和高特舍特一样,都是伍尔夫的学生。1737年他任编外教授,1739年起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这段时期他出版了一系列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美学著作。他专门的美学著作有两种:一种是《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这是他于1735年答辩的学位论文,同年9月该书出版,他在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出美学是一门独特的哲学学科的思想;另一种是《美学》,第一卷出版于1750年,第二卷出版于1758年,但是这部著作因作者去世而未能完成。按照鲍姆加登的构想,美学应该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他已经出版的《美学》仅仅占理论部分的三分之一(另两部分是“方法论”和“符号学”),至于实践部分(艺术理论),则根本未能涉及。另外,他的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的部分章节论述到美学问题。

鲍姆加登的功绩在于,他认为对感性认识和艺术缺乏严肃的思考,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巨大的空白。他把感性认识列为一个特殊的领域,并对它进行哲学研究。他指出了美学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确定了他的任务和界限,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不同于逻辑学,因为它研究感性认识;美学不同于伦理学,因为它不研究道德问题的本质,只研究道德的感性现象;美学不同于理论哲学,真不是由于它本身,而是在于美的对比中引起美学的兴趣,完善的理性认识是真,完善的感性认识是美。在美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对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作详尽的哲学论证。

鲍姆加登为德国古典美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不仅为美学命名,而且界定了美学的特殊对象。他总结了前此存在的关于美学对象的各种观点,把分散在诗学、认识论、修辞学和语言学中的这些观点既忠诚一门新科学的对象。后来的美学家利用和发展了他在《美学》中提出和揭示的思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