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
释义 |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总统。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叶利钦是位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作为总统他政绩平平,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尽管如此,叶利钦对华态度友好,并推举了一位卓越的接班人——普京。 中文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外文名: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国籍:俄罗斯 民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出生日期:1931年2月1日 逝世日期:2007年4月23日 职业:俄罗斯总统 毕业院校: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 信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推举普京上台俄罗斯民主的初步尝试 生平履历叶利钦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尼古拉在1934年被指参与煽动反苏维埃活动,被送入古拉格集中营劳改三年,出狱后曾做建筑工人,其母克拉芙迪娅·瓦西里耶芙娜是一名裁缝。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为纪念儿子在出生后受洗时所经历的生死考验,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意为斗志)。 叶利钦贫寒的家境,艰苦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倔强好斗的性格,他青年时尤其爱好体育活动,亦曾偷偷爬入红军的军火库,在偷手榴弹时被炸伤。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建筑专业,考入了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与妻子奈娜·叶利钦娜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毕业论文讲述电视塔的建造。1955年毕业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不同建筑单位任职。他从基层工作干起,一年内竟掌握了12门专业技术。他的实干精神和工作魄力使他步步荣升,从工长到工段长,又任总工程师,建筑局局长。 政坛浮沉1961年,30岁的叶利钦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共产党内渐露头角,1968年至1975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建筑处处长;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198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1985年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捩点。该年4月起他领导中央委员会建筑处;6月至12月时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建筑问题的书记;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叶利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其中包括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批评。他说:"目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负有极大的责任,"他的发言破坏了几十年来在权力堡垒中形成的行事规则,引起了轩然大波,27名与会者纷纷起来反驳。认为叶利钦的发言本身和发言中所作的种种评价。其动机并非是对现状的担忧,而是与他个人品格中的某些缺点有关,傲慢、自负、好斗、左倾如此等等。他们还谴责叶利钦所批评的一切是在社会革新的重要时刻分裂党,企图破坏最高领导层的团结。1987年11月11日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戈氏把这个决定通知叶利钦时,特意强调:“叶利钦你要记住: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就这样,叶利钦政治上一度失宠,跌了下去,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阵营中消失。然而,叶利钦所坚持的激进的改革思路和不同于戈尔巴乔夫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苏联人的政治要求。叶利钦敢于向苏联党内的权势人物发难,敢于用最激烈的言语在最高领导层的会议上及其他场合抨击苏联的改革,直至丢官。这也引起了许许多多苏联人的同情。他被戈尔巴乔夫的黜贬,反而成为其难得的政治资本,他成为戈氏改革路线对立面的头面人物。这些不仅为其以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俄罗斯政坛的诸多事变埋下了种子。 东山再起叶利钦的性格决定了他决不甘心作一个政治弃儿,决不甘心在苏一俄政坛上销声匿迹。他心里清楚,戈氏制造和启动的民主化进程的机制迟早会给他重返政坛的良机,他需要等待。 1988年12月,苏联人民代表的选举给了叶利钦重返政坛的良机。他决定参加竞选人民代表。可是,根据当时的选举制度,部长没有权利当选人民代表,为此,他毅然辞去了部长职务,全力以赴投入竞选。在竞选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要与选民见面,并多次参加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出席电视辩论会,他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抨击时政,揭露政府官员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行为,充分展示自己廉洁奉公、从政为民的形象和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989年3月,他终于如愿以偿,以89.4%的得票率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在谈及这次胜利时,叶利钦说,“被选为人民代表。获得胜利的这一天。是我第三个阶段生活(我的第三次诞生)的开始”。 1990年1月,在他的积极活动下,苏联共产党内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这年7月,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民主纲领派”公开提出苏共放弃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放弃民主集中制,要把苏共建设成社会党的思想主张。他们还极力主张,取消军队、政治部门和国家机关中的基层党组织。叶利钦及其“民主纲领派”的这些主张没有被大会全部接受,于是,叶利钦在大会结束时当众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 与此同时,叶利钦决定竞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在竞选演说中。他提出必须真正放弃苏共对权力的垄断,将权力转交给苏维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过三轮角逐,1990年5月29日,叶利钦以以57.4%的得票战胜俄共推荐的候选人,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这次竞选的胜利,使戈尔巴乔夫改革道路上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对:他有着自身显明的特点:与苏联共产党格格不入,反对戈尔巴乔夫以"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 "拯治苏联的道路,他脱掉共产党人的外衣,强烈地向苏联向世界表明自身"激进反对派"的形象,利用一切手段在群众中寻求支持,集聚着另一股政治力量。 走出政治低谷的叶利钦,终于登上了推行其决意为苏联动大手术的政治舞台,他要在苏联政坛上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不再需要苏联、苏共和苏联原有的国家机器、思想文化;,甚至原有的版图。他要达到权力的顶峰,树立起一面新的国旗。 1991年的苏联政坛波涛翻滚、风云变幻。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苏共危机、民族危机、大国地位危机混杂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为叶利钦在政坛上大显身手、攀上顶峰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当叶利钦在政坛上刚站住脚,便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1991年1月,叶利钦搞了个另立中央的计划。1月14日。叶利钦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四个共和国的总统或主席,决定签订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各个领域的"四方条约"。这一计划如果得以实现,苏联总统将被架空,中央政府形同虚设,戈尔巴乔夫加紧拟定中的联盟条约也将失去意义。可是。这个"四方条约"还未出笼便遭到了哈萨克总统和哈萨克苏维埃的严正谴责。俄罗斯议会的共产党议员坚决抵制这个条约。白俄罗斯议会的多数议员不仅反对对搞“四方条约”,而且反对其他加盟共和国签订"双边条约 "。结果,叶利钦等人另立中央的计划便胎死腹中。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91年2月19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指责戈尔巴乔夫" 使这个国家成为独裁国家",号召不要同中央合作,并要戈氏立即辞职,公开宣布与戈氏决裂。此举遭到"传统派"和"主流派"的反击。2月13日,莫斯科数十万人举行群众性集会,表示支持改革,支持国家统一和军队统一,支持戈尔巴乔夫,反对叶利钦。与此同时,在"民主俄罗斯"的号召下,数万莫斯科人参加了"保卫叶利钦"的群众集会。叶利钦还在随后的莫斯科民主力量代表会议上公开号召人们支持矿工罢工,向国家领导人宣战。 就在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在维护联盟还是分裂联盟较量中,3月17日,苏联就是否赞成保留联盟问题举行历史上首次全民公决。在全苏登记的1.85亿选民中,80%的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6.4%的公民赞成保留联盟。这无疑;已对叶利钦为首的势力的一个沉重打击。然而,叶利钦也另有所得,他在俄罗斯联邦的全民投票中附带着该共和国是否设立总统职位进行了投票:在参加投票的75.31%的选民中,69.85%的人赞成设总统职位。这一结果为叶利钦登上总统宝座铺平了道路。 在随后召开的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非常会议上,两派力量进行了更加激烈的较量。俄共议员们向叶利钦发起攻势,意在逼迫叶利钦下台。同时,“激进派”则在会内外加紧活动,转守为攻。会内,他们要求戈氏下台,要联盟政府辞职,要解散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会外,他们不顾政府的禁令,组织了10万人的游行示威,支持叶利钦。最后,鲁茨科伊发起成立"民主共产党人"议员团,宣布与俄共议员团决裂,支持叶利钦。此举使会议发生有利于叶利钦急剧变化。 最终,俄罗斯人代会授予叶利钦类似总统的权力,并决定于1991年6月12日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叶利钦获得了重大胜利。 借此东风,叶利钦组织“激进派”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发起强大的攻势,迫使戈氏妥协,接受了叶利钦一直主张召开的“圆桌会议”一“9+1会议”。这个会议,撇开了合法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发表了"9十1的声明,决定通过新宪法,重新选举苏联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和总统,建立新的中央政府,并将国名改为"主权共和国联盟"。 6月12日,叶利钦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这时的总统尽管还不是真正国家的意义上的总统,但是这件事本身表明了维系着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家纽带,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趁此胜机,叶利钦对苏共和俄共进行了坚决的打击,签署了"非党化 "总统令,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的政府机关和企业中进行活动。他要清除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解体苏联1991年,戈尔巴乔夫试图将苏联改为一松散的邦联——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引发苏共党内的传统派不满,而触发了苏联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导致苏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势力大幅增长,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派为了挽救苏共及苏联,便诉之以政变。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八一九事件”。 事发之时,刚从哈萨克回到莫斯科的叶利钦毫无思想准备。闻讯后,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次事变,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他而来的,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到了最关键最险峻的时刻,他要面对挑战。他先是和前去他别墅的哈斯布托夫等准备了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随后,驱车前往议会大厦一白宫,开始组织反击。据叶利钦事后回忆说,当时,他深知在白宫坚持得越久,取胜的可能性越大。他还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他走出白宫。冒着危险爬上了—辆包围白宫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随后,他还发表了演讲。此时,叶利钦看到了人们期待的目光,听到了群众支持的呼声,他感到自己正走向胜利。当他完成这一壮举跳下坦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觉得精力充沛,格外轻松。紧接着,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举行总罢工;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被困在那翠的戈氏弃嫌联手;用电话与西方大国领导人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组织支持者去劝说包围白宫的军人倒戈;……如此等等,从而使"8·19事件"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叶利钦也因此成为平息"8·19事件"的英雄。 叶利钦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为其搞垮联盟、将前苏联的一切实权转移到俄罗斯联邦手中奠定了基础。 "8。19事件"后,叶利钦利用自己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总统的地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将前苏联的权力、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期联邦所有,使俄罗斯联邦的权力迅速膨胀。1991年11月16日。叶利钦发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联盟中央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了中央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口,限令约80个联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一周后,他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同日,他下令停止苏共的活动,撤消在俄罗斯境内的克格勃、内务部以及军事机构中的政治机构。他还下令暂停《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等共产党报刊的出版,将苏联中央电视台收归俄罗斯所有,并解除了全苏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领导人的职务。尔后查封了苏共中央办公大楼,扯下了挂在大楼顶上的苏共党旗,拆除了十月革命50周年纪念碑。这样,叶利钦的地位又有了进一步巩固。 凭借着这种地位和节节胜利,叶利钦进一步加紧了搞垮联盟的活动。 12月7日,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马卡罗维奇·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领导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坦尼斯拉维奇·舒什克维奇在布列斯特城秘密会谈后,宣布建立由斯拉夫三国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三国发表的协议声称:“制定新联盟条约的谈判陷入死胡同,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已成为现实”,“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其它一切准则在这三个共和国境内已不再适用。并表示,新的大家庭对苏联其他共和国及一切赞成它的国家开放。这个被西方称为“三人帮政变”的协议宣告了苏联的实际解体。在随后的几天里,叶利钦利用掌握手中的财政金融大权,以满足苏联军队提出的一些要求和保证向军队提供物资、财政方面的支持的许诺,取得了军队的支持。至此,戈尔巴乔夫已丧失了党政军大权,不得不在与叶利钦举行会谈后宣布苏联将于1991年年底停止存在,苏联全联盟机构在这年年底前停止一切活动,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的彻底瓦解。圣诞节之夜,叶利钦从戈尔巴乔夫手中接过了前苏联的最后一项权力——核按钮控制权,叶利钦终于登上俄罗斯政坛之巅。 炮打白宫休克疗法1992年新年伊始,独立后的俄罗斯将“休克疗法”付诸实施。放开物价后。俄罗斯市场并没有出现总统向人们的许诺的货架充实、物价稳定的结果。俄罗斯人看到的仍然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犯罪上升、社会动乱的局画,人们不仅未能从民主中得到幸福,也未能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实惠。于是,他们走上街头,向叶利钦及其他们支持的盖达尔政府表示抗议。这些人中有前共产党人,前苏联军人,还有新兴的民族主义分子,甚至还有昔日叶利钦的忠实拥护者。此时,在最高权力机关内,围绕着经济改革的方针和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两大问题的争论、使叶利钦与昔日的盟友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了以总统和政府为一方,以议会为另一方,即权力机关与立法权力机关的两权之争。 两权之争的第一个回合始于"休克疗法"孕育时期,在第六次人代会上达到高潮,以双方的妥协,结束内阁危机而告终。 还在“休克疗法”政策的讨论时期,为叶利钦当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就提出了异议。“休克疗法”实施后不久,副总统便公开宣布与总统决裂,主张实行经济紧急状态,以抑制物价的不断上涨。曾与总统有过患难之交的议长哈斯拉托夫,为维护和争取议会的权力,不断抨击受到总统支持的政府削弱了议会,要求把政府置于议会的监督之下。同时,作为经济学家的议长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求政府的改革计划刹车。 此时,叶利钦还不能置昔日拥护者的指责而不顾,更不能对最高领导层中的昔日盟友的批评等闲视之。因为,无论是在振兴国家经济,走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方面,还是稳定社会,确立资本主义体制方面,总统都需要他们与自己同舟共济. 为平息盟友之间的不和,叶利钦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方法。他在分别与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进行会谈后,宣布让副总统主管农业和更多地参与外事活动,随后,将议长强有力的支持者调往美国任大使,并会见议会各派代表,以削弱分化哈斯布拉托夫的力量。 为稳定社会政治局势,抑制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1992年3月,叶利钦在盟友们的合作下,主持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确定了俄罗斯不可分割的原则。这是叶利钦为防止俄罗斯重蹈前苏联覆辙的重大举措。 为缓和议会与政府的矛盾,保证俄罗斯第六次人代会的顺利召开,在会前对政府的几根支柱进行了调整。他免去了第一副总理盖达尔兼任的财政部长职务;解除了副总理绍辛兼任的劳动就业部长职务;接受了密友国务秘书布尔布利斯辞去第一副总理职务的请求。此举虽是对议会的妥协让步,但其高明之处则在于可以保证盖达尔政府所推行的激进改革,使自己的得力助手们不至于在人代会上遭到猛烈抨击,同时,还可以平息议员们的不满。 然而,第六次人代会并没有因会前总统的高姿态而进展顺利。相反,会议一开始,总统就被议长将了一军,随后在议程问题的激列争论中,议会否决了总统的提议。总统只得接受议会的提议作关于经济改革的报告。第二天总统的报告多次被鼓倒掌和嘲笑声打断。报告后的提问,更使总统尴尬。一些代表故意用专业性的经济问题为难他,使他无言以对。更有甚者,当第三天总统要求暂离会场去出席宪法委员会的会议时,则被压倒多数的表决限制在会场上。会议还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宪法草案,使修改宪法的讨论毫无结果。此后,会议好不容易通过了《关于俄罗斯改革进程的决议》,但政府则以不能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勾由向总统提出辞职。最后,总统经过多方调解,才使会议通过了《支持俄罗斯联邦宣言》,明确表示支持政府的改革方针,从而平息了这场内阁危机,草草结束了人代会。 丢车保帅两权之争的第二次交峰,是在1992年12月第七次人代会上进行的。以盖达尔政府下台,议会取得初步胜利而结束。第六次人代会后,两大权力机构以各自的支持者为后盾,进行角逐。随着第七次人代会召开时间的接近,各派力量的活动更加频繁。双方势均力敌,在准也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各方作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妥协。 在议会和政府都作出姿态之后,叶利钦重演丢车保帅的作法。11月24日,叶利钦解除了雅夫列夫奥斯坦基诺广播电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免去了波尔托宁政府副总理和新闻出版部部长职务;解除了布尔布利斯国务秘书的职务。叶利钦以牺牲自己的忠实朋友和支持者为代价,企图在人代会上保住盖达尔政府及其既定的改革方针。 可 是,第七次人代会并没有给总统一种轻松的气氛。整个会场被支持议长的代表们主导着。会议上,不仅总统的报告遭冷落,代总理的报告受批评。而且,在讨论宪法修正案的表决方式时,出现了双方支持者在主席台上短兵相接、激烈争吵的混乱局面。虽然,在激烈的争斗中,叶利钦保住了任免政府成员和组建、废除和改组重要部委的权力,但是,总统却失去了自己力图死保的代总理盖达尔。 全民公决两权之争第三个回合的较量,在1993年4月的全民公决中达到顶峰,总统和议会斗得难解难分,但总统略占上风。 在痛失左膀右臂之后,叶利钦在第八次人代会上再次与议会交锋。经过一场恶战,大会否决了叶利钦就宪法修正案进行全民公决的要求,收回了第五次人代会赋予总统的特别权力,重新确定了宪法中限制总统权力的条款。面对强大的攻势和指责,叶利钦曾两次愤然离开会场。 对此,总统决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面对反对派势力的增长,他更加忧心仲忡。议会已成为总统的心头之患,必以除之而后快。为此,叶利钦苦思冥想,找到了三件铲除议会的利器:其一,实行总统治理;其二,提前选举立法机关;其三,通过总统制新宪法。 1993年3月20日晚,叶利钦向议会投掷了第一把利器。他通过电视台向全国宣布实行总统特别治理。谁知,宪法法院裁决他此举是违反宪法,最高苏维埃则决定举行第九次非常人代会来对付总统实行弹劾。虽然叶利钦在人代会上最终免遭弹劾,但他的总统特别治理却被否决了。经过双方妥协。大会决定在4月25日举行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的结果,尽管否决了提前选举议会的可能性,使总统的第二件利器难以使用。但是,总统本人及其总统推行的经济政策却得到了参加投票的多数公民的认可,使俄罗斯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利于叶利钦总统的变化。 血洗议会全民公决之后,围绕制宪问题,总统与议会展开了第四个回合的斗争。叶利钦乘全民公决略胜一筹的优势,准备投掷第三把利器一:通过新宪法,结束"双重政权 "并存的局面。为此,总统步步紧逼,使议会只有招架之势,无回手之力。他撇开议会,另开制宪会议。试图在制宪会议上,一举取得通过总统制宪法胜利。 但在6月5日开始的制宪会议却不尽人意,断断续续进行了37天,才在7月13日通过了一部兼顾各方意见的新宪法草案。该草案虽在原则上肯定了两院制议会,但毕竟只是"半成品",总统制宪法依旧是遥遥无期。总统的第三件利器仍然不灵。 7月底,总统决定三件利器并用,与议会进行决战。他准备好了解散议会的命令后,便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7月27日,叶利钦解除了得到议会支持:的巴兰尼科夫的联邦安全委员会部长职务发出了决战的信号。随后,他发表了要:向议会开刀的的激烈言辞。紧接着他又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历数议会罪状,宣布将在两个半月内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决战作了舆论准备。其后,叶利钦以鲁茨科伊有营私舞弊之嫌为由命令暂停其副总统职务,还颁布了屯关于俄联邦副总统代理俄联邦总统某些职权的命令》,规定没有总统的命令,副总统无权得到总统的权力。同时,任命被议会否定的盖达尔为第一副总理。任命戈卢什科上将为俄安全部长,任命洛博夫为安全委员会秘书,从而为决战作好了组织准备。最后,叶利钦还视察了捷尔任斯基师等两支部队,取得了军队指挥官对其效忠的保证。9月20日晚,叶利钦以"协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为掩护。调动内务部队到莫斯科市,进行了临战前的预演,从而为决战作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白宫"曾经是叶利钦击败"8·19"事件的地方,他正是从这里走出,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然而在以后的权力斗争旋涡中,"白宫"已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白宫巴的议会官员已由昔日的盟友变成今日的对手。他决心再-次除自己政治道路上的障碍,甚至不惜流血、动武,尽管这样冒极大的风险包括他的政治声誉。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9月21日,叶利钦在签署了《关于俄联邦宪法改革命令》之后,于当晚8时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开始了铲除议会的最后决战。针对总统的行动。议会立即给予了反击。对此,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剥夺议会财产;封锁通往议会大厦一一白宫的道路。向白宫周围增派军警;切断"白宫"的供电、供水、供暖以及电话;并发出最后通牒。但议会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双方处于尖锐的对峙状态:在此期间,叶利钦拒绝了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和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二者的调停方案。两个星期后,10月2日,议会的支持者与包围“白宫”的军警发生武装冲突。10月3日,上万名议会支持者冲破防线,聚集在斯摩棱斯克广场。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在白宫露台上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随后,支持议会的群众和军人冲击了“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府大楼,两名警察死于开道的汽车轮下。一时间,局势陡然又趋紧张,难以控制。 这时,在莫斯科乡村别墅渡周末的叶利钦闻讯后立即返回市内,宣布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随即调政府军于4日晨7时包围议会大厦。8时叶利钦终于下令:政府军发起炮火进攻。重型炮弹在议会大楼里频频爆炸。这座白色的大楼四处起火,黑烟冲天。700名特种兵在T一80重型坦克和3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攻击下,攻下了“白宫”,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向政府军投降。持续了一年多的两权之争,终于在叶利钦的重炮之下以议会的失败而告终。 在叶利钦签署了停止俄罗斯立法和司法机构工作的命令之后,俄选举委员会宣布将于12月12日举行新议会选举和对新宪法进行全民公决。11月9日,叶利钦颁布了新宪法草案。这是一部总统制共和国的宪法草案,它赋予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12月12之日,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总统制国家政治体制为叶利钦控制局势提供了宪法保证。尽管叶利钦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但根据这一宪法,叶利钦至少将在总统位置任期至1996年。 首任总统外交转向苏联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叶利钦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前苏联时期的“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事件”中,叶利钦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加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上,他与布什签署了《戴维营宣言》,发表了《华盛顿宪章》,制定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确定了两国和平伙伴关系双方保证今后不再把对方作为潜在敌人。在俄英关系上,叶利钦在1992年一年内二访不列颠。年初,与梅杰签署了15点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关系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年末,又同梅杰制定了英俄两国自1966年以来第一个友好条约—《英俄关系原则条约》。在德国,发布了《俄罗斯德国政治关系基本原则的共同声明》。在法国用《法兰西与俄罗斯条约》取代了《法苏谅解与合作条约》。在意大利,发表了《俄罗斯意大利关系原则声明》。在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和俄罗斯联邦友好与合作宣言》。 叶利钦采取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是由俄罗斯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决定的。叶利钦希望与美国顺利裁军,发展与西欧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尽快卸下沉重的军事包袱,集中精力复兴俄国经济。叶利钦更指望西方提供经济援助,尽快取消对俄的一切贸易和技术交流障碍,使俄罗斯迅速摆脱严重经济困境。叶利钦还期望在西方的帮助下,早日加入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叶利钦甚至盼望"回到天然伙伴和盟友的行列中"去,把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和经济与西方溶为一体。 叶利钦的外交政策受到西方国家的热烈欢迎。然而,这种亲西方的外交并未达到他预想的结果。西方国家援俄多口惠而实不至,离叶利钦的期望较远,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不满增加。叶利钦开始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转变。 1993年4月,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条例》。这年11月,他又主持通过了《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核心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恢复和巩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叶利钦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他采取加强与独联体各国经济与军事联系的方法,来实现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最大化的国家利益。在经济上,俄罗斯已转向向独联体各国提供优惠条件,并拨款4000亿卢布,供各国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并同白俄罗斯签订了给予种种优惠的经济联盟协议。在军事上。俄罗斯决定了在各国长期保存一定的军事存在,将在这一地区建立30个军事基地,并与6个独联体国家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开始了以6国为主组建联合部队的行动。 在继续加强与西方大国的伙伴关系的同时,他开始强调西方国家应重视俄罗斯的利益。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他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甚至是强硬性。如在波黑问题上,俄罗斯反对美国动武和取消对穆斯林的制裁;在安理会表决对前南斯拉夫联盟的进一步制裁问题上投;了否决票;提出解决波黑问题的四点和平计划,促使联合国通过在波黑建立安全区计划的836号决议。 叶利钦还坚决地反对中欧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以防止北约的防线移至俄边界。叶利钦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北约排除俄罗斯要扩大成员,就意味着走上对欧洲和世界新威胁的道路。" 叶利钦在把外交重点从西方转向全方位之后,更加重视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亚太邻国的关系,俄罗斯与韩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为显示其大国地位。叶利钦及其政府还积极参预国际事务。除上述波黑问题外,俄罗斯还积极参预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希布伦惨案发生后。俄罗斯迅速作出反应,派出第一副外长、总统特使、外长接连前往中东进行穿梭访问。分别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领导人会谈,希望在中东和解问题上留下俄罗斯的印迹。 对华政策1996年6月,叶利钦总统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由俄方首先提出的。专家认为,叶利钦执政的8年时间,是中俄建交以来,包括前苏联时期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 “叶利钦对中国态度非常好” 叶利钦是第一位访华的俄罗斯国家元首,在叶利钦任总统期间,中俄关系上了三个台阶:1992年12月两国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两国间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24日至26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外交学院对外关系教研室教授周尊南介绍说,叶利钦对中国态度非常好,在处理两国关系中体现了真正的平等,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是由俄方主动提及的。“在海参崴起飞前,叶利钦第一次提出要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周尊南表示,“当然,他也是为了他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当时面临着北约东扩,要抵挡西方的压力。” 去职之时与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主席道别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俄罗斯问题专家陆南泉认为,叶利钦执政的8年是中俄建交以来,包括前苏联时期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他说:“叶利钦从来没有说过中国的坏话,也没有批评过中共。他曾说过,如果苏共像中共一样的话,苏联不会解体。” 执政期间,叶利钦一共进行了4次访华,与江泽民主席多次会晤,两位国家领导人之间还建立了一定的友谊。1998年11月22日至25日,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因叶利钦总统突患肺炎,江泽民主席便到莫斯科中央临床医院和叶利钦进行会晤。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决定辞去总统职务,任命普京为代总统。当天,江泽民主席致信叶利钦,对其辞去俄罗斯总统职务表示惋惜,并高度评价叶为发展中俄关系所做的历史性贡献。2000年1月13日,叶利钦同江泽民主席通了热线电话,亲自向江主席告别。双方对交往中形成的友好、信任气氛表示满意,对两国关系在21世纪的发展感到放心并充满信心。 “中国的山水、空气使我重新年轻” 叶利钦2001年来华接受中医治疗,回国后健康好转。 近几年来,到大连来看病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当地甚至专门针对俄罗斯人推出了“理疗旅游”。这全然是因为6年前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一次到访。 叶利钦爱练中国气功 2001年5月底,卸任两年的叶利钦接受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席之邀前来中国,在大连接受12天中医治疗。回国后,叶利钦健康状况大有好转,这也使得这位前俄罗斯总统喜欢上了中医。 据此前报道,叶利钦曾专门请了一名中国气功师当教练,每天早晨起床后首先面对墙壁练功,然后在屋里的地毯上再练上几招,精神焕发,与在总统位置上老是一副举步维艰的病态形成强烈鲜明对比。他的夫人说:“现在,我们家庭里再也没有紧张和劳累了。”另据俄罗斯《生活报》报道,在叶利钦生病期间,还曾接受中国针灸治疗。 首次跨进中国驻俄使馆 “我仰望着眼前身材魁梧的叶利钦,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这是一位新华社记者在2002年3月1日见到叶利钦时的感受。当日,叶利钦做客中国大使馆,接受中医理疗一年的叶利钦“红光满面,笑声朗朗”。叶利钦当时也开玩笑说,自从中国大连疗养回来,他就仿佛换了一个人,“是中国的山水、空气使我重新年轻”。 “我这是第一次来中国使馆,我当总统时你们不邀请我,现在不当总统了,张大使和夫人就请我们来,以后你们举行招待会什么的,我还要来。”叶利钦请时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的亲切问候,衷心祝愿江主席健康长寿,表示“俄中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政局混乱1996年,当时试图连任的叶利钦面临不少问题,包括1994年发起的、当时尚未结束的车臣战争;俄共在1995年选举后在杜马中占据主导地位;叶利钦本人糟糕的健康状况,以及不断恶化的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导致的只有6%的支持率。不少叶利钦的顾问因此建议他取消大选。但叶利钦却固执而出人意料地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挽回民意的举动,包括解除亲西方的外长科济列夫的职务,提出车臣问题的新和平方案,亲自到选民中发表演讲,等等。叶利钦最终击败共产党候选人根纳季·安德列耶维奇·久加诺夫,成功连任。 难扭危局叶利钦继续执政。但俄政局依然动荡不定,经济危机没有好转迹象,社会生产继续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进一步恶化。这么多年来,叶利钦和俄政府一直未能找到一条摆脱危机的正确道路:先是照搬西方模式,一心指望外国援助,实行“休克疗法”,结果国家元气大伤,几年来叶利钦对政府人马已换过多拨,但一直没能提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相反,政策失误却频频发生。社会生产衰退的局面一直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内外债务不断恶化,企业三角债和拖欠职工工资数额巨大,税收也一直收不上来“如果能用裤子或靴子纳税的话,人们倒是愿意如数纳税的”。与此同时,俄国力虽日益衰退,但每年都有几百亿美元非法流向国外,政府预算捉襟见肘。 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同时交织发展。政府连年发行国债券,寅吃卯粮,终于陷入绝境。经济复苏势头更因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受阻,而国际资金援助还未在俄站稳脚跟就已感觉到俄罗斯这片古老的大地在摇晃。作为一国总统,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困境,叶利钦心中自然焦急。但在解决危机的方法上,他又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体制,急于求成,不断许诺但又朝令夕改,相互矛盾,且过于倚重自己周围的亲信。 叶利钦上台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启用新人,希望以新生力量为俄罗斯的改革注入活力,如“改革金童子”叶戈尔·盖达尔、鲍里斯·费奥多罗夫、丘拜斯·鲍利斯耶维奇和涅姆佐夫等,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少壮派”。1998年4月份,叶利钦为转移国内矛盾,又突然解散忠心耿耿的“老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放胆却又有几分鲁莽地启用35岁的无名之辈谢尔盖·基里延科任总理,但基里延科的政治分量终是太轻,且经验不足,再加上全球经济动荡,俄社会雪上加霜。国内外资金仓皇抽出外逃,股市和汇市持续暴跌。 在风雨飘摇中,叶利钦环顾四周,四周几无可用之才:当年鞍前马后、风来雨去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些人要么被叶利钦罢了官,要么就成了现政府的反对派,只有切尔诺梅尔金下台后仍然忠心耿耿地维护叶利钦。“家贫指贤妻,国难靠忠臣”,叶利钦只得废掉不到4个月的基里延科政府,再度提名切氏官复原职。这表明叶利钦几年来以年轻人为改革主要力量的人事政策已走向失败。但切尔诺梅尔金的提名遭到了另一大权力中心国家杜马的坚决反对。外电评论说:“如果把俄罗斯的政坛比做是行驶在海上的一艘巨轮,叶利钦重新让切尔诺梅尔金出任总理就好像是更换‘泰坦尼克号’上的折叠帆布躺椅。”于事无补! 迫于无奈,被逼到墙角的叶利钦折衷选择了原共产党人、外长叶夫根尼·马克西莫维奇·普里马科夫为总理。外界认为,这标志着这位强人终于逐渐转为“弱狮”总统,由权力前台向幕后过渡。 1998年4月10日,杜马里的共产党议员正式要求对叶利钦提出弹劾表决,叶利钦急了,只得向普里马科夫施压,要求确保杜马不要作出表决,否则就解除总理的职务。与此同时也直接拟定好报复杜马的计划。顾全大局的普里马科夫在电视讲话中坚决反对解除总统职务,“否则会引发社会动荡,而且会引发最严重的政治危机。”经过一系列的斡旋,杜马最终还是没有通过对总统的弹劾。 但很快,莫斯科又流传着这么一个亦真亦幻的故事:在一次会议上,叶利钦亲自到会发表讲话,但讲着讲着,他突然不讲了,看了一下高官满座的会场说道:“你们位子坐错了。斯捷帕申是第一副总理,要调过来。”于是斯捷帕申坐到了总理普里马科夫的身边,总统这才重新讲话,并向与会者郑重其事介绍说:“这是政府第一副总理斯捷帕申。”斯捷帕申是叶利钦讲话的几天前,也就是4月27日才被叶利钦任命为政府第一副总理的。叶利钦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在风云难测、瞬息万变的俄罗斯政坛,人们都在纷纷猜测着:无风不起浪,莫非这又是普里马科夫政府要“关门”的兆头?因为他们的总统叶利钦“换政府就跟换衬衫一样自然”。 果然,几天之后,也就是5月12日的中午,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突然中断了正常的电视节目,宣布:叶利钦解除普里马科夫的总理职务,任命第一副总理谢尔盖·瓦季莫维奇·斯捷帕申为代理总理,并作为总理提名提请国家杜马正式批准。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俄罗斯政局再次风起于青萍之末! 总统与杜马的交锋再次牛刀一试,又是叶利钦轻松获胜。但是,斯捷帕申的总理座位尚未坐稳,去年夏天叶利钦又突然将其撤职,任命名不见经传的普京为代理总理,俄杜马为了2000年的大选,不得不“忍辱负重”,再次表决通过叶利钦对普京的任命! 1999年他遴选普京为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后,同年12月31日以体弱多病为由,突然宣布辞职,并由普京接任为临时总统,并移交战略核武器控制权。他当时在俄国电视上向俄国人民作年终致词时,说经过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后,决定退休,他指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领袖带领进入新世纪,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为无法达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叶利钦明白他一个人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俄罗斯有很多富人,实际上他们在破坏俄罗斯的经济,这是叶利钦的看法,他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所以,他要找比较年轻、更有力振兴经济的人来治理俄罗斯。 死后哀荣退休生活退休后的叶利钦虽然淡出政坛,但仍获得俄罗斯政府的优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身旁厨师、警卫、医生,出入有警车开路,还可乘坐政府专机。退休后,他每年出国远游8至10次,费用全由国家支付。他亦爱读书及看电影。为控制体重,他每天下午4时后便不再进食。2006年2月1日生日时,克里姆林宫为他举办盛大宴会,邀请200多位名流出席,当中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一些俄国媒体便形容,叶利钦可能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 叶利钦澹出政治后虽然保持低调,绝少发表公开讲话,但2004年9月1日,别斯兰人质事件爆发后,普京企图废除地区领导的选举,改由他亲自任命,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罕有地批评普京此举是民主倒退,返回苏俄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2006年的寿宴上,他又批击美国“独专”(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并指普京是俄罗斯人民正确的选择。 2001年,俄罗斯《消息报》曾指叶利钦在中国接受两星期的中医治疗,为他治病都是中国一流名医,疗程包括以道家学说派生的气功治疗、按摩及中草药疗法。其中气功治疗被俄新闻界称为“返老还童功”。但他本人否认接受治疗,他说:“没有任何理由让我接受治疗,我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他只承认在中国期间只是看戏、游水、桑拿,访问过几个城市,度过愉快假期。 而有“小叶利钦”之称的外孙鲍里斯正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被外界视为他最有可能的继承人,但叶利钦曾说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 寿终正寝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斯密诺夫宣布叶利钦逝世,但没有公布死因;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指叶利钦是因心脏衰竭引起并发症逝世。随后俄罗斯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称,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另外,据塔斯社引述医学界消息来源称,叶利钦死于心脏衰竭。 由于叶利钦对俄罗斯有重大奉献,他的葬礼以国葬的形式在2007年4月25日进行,而且定为全国哀悼日。当日早上,仪式在东正教的救世主大教堂进行后,随即走到莫斯科三里外的新处女墓园下葬;在下葬期间,先由士兵的拥护下到达墓地前。在墓地前,叶利钦的两名女儿以叶利钦的太太先后向叶利钦遗体一一「问好」,而叶利钦太太更为其夫作吻别及少少打扮。下葬的一刻,在东正教宗主教的祝福后,叶利钦的遗体的棺本下达至墓地的土地时,军方随即向叶利钦发放礼炮及奏起俄罗斯国歌后,整个国葬的仪式完成。参与葬礼的有俄罗斯总统,时任总理普京、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主要领导人以及其他北欧国家元首等。 人物评价自我评价叶利钦自己说:“我认为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开始改革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只需要三四年就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但现在我明白了,这个时间太短,可能改革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二十年或者四十年,甚至更长。我们对改革抱有太多急于求成的幻想”。 他人评价概述 叶利钦当政期间虽然全力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以及与国际经济接轨,但是过大的总统权力,让俄罗斯的政治过程成为个人领导,过快的经济改革却让俄罗斯经济陷于崩溃,作风过于威权与强势也让人有所批评。而短期国债的发行更导致俄罗斯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阁员与总理更迭过快也导致政局不稳。对叶利钦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车臣独立问题,车臣战争的悬而未决,大大地损害了叶利钦于国民心中的地位。 政治改革方面,叶利钦有很多错误,他依靠美国的帮助,但是美国社会和俄罗斯社会有很多不同。同时,叶利钦没有经验,历史上没有类似的改革,所以犯了很多错误,他认为俄罗斯最大的朋友就是美国,所以那个时候有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应该美国化,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生活。大概从1995年、1996年开始,他明白美国的道路并不适用于俄罗斯。后来叶利钦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了解俄罗斯不是西方的国家,也不是东方的国家,是西方和东方之间的一个桥梁,这大概是从1998-1999年开始的。他在第二次访问中国时就感觉到,中国的经济改革与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改革有很多共同点。当然也有很多的区别,那时叶利钦认为俄罗斯最重要的不是经济改革,而是政治改革。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年至1945年战争期间仅仅下降了2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64.5%,农业生产减少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有1/3的居民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从1992年起,俄罗斯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1990年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为69.2岁,而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岁,而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降低了整整10岁,这与他忽视男性权利有直接关系。 2002年1月15日《真理报》刊登了采访科学院院士维克多·维德曼诺夫的谈话,详细地列举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组数字和事实。他说:“如果不是瞎子,谁都会发现,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将我们国家带到了何方。他们为争权夺利导致了苏联这个伟大国家的名称在世界地图上的消失。他们‘管理’的这些年,是俄罗斯逐步陷进深渊的岁月,苏联社会主义时期所取得的使其成为第二个超级强国的一切成就全部丧失和修正,俄罗斯实际上已变成第三个世界国家,成了西方的叫花子。我们自我欣赏,以为依然是从前的伟大帝国,但却忘记了今天的财政预算600亿美元只是十年前苏联600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今天,俄罗斯经济生产潜力所遭受损失的程度比伟大卫国的战争还要严重得多。且不说社会道德了,特别是在叶利钦的改革年代急剧崩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0%以上。经济投资减少了90%,从而从根本上破坏了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居民生活水平灾难性的降低,人口急剧减少。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领导产生了空前规模的贪污受贿,涉及政权的所有阶层,从上至下。这证实了俄罗斯的一句俗语:‘鱼从头烂起。’苏联人民的劳动创造的巨大财富被逐渐偷光。 刚踏入2000年时,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指叶利钦当时的民望,仅得大概2%。而到了2001年的俄国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6.1%的俄罗斯人认为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解体后,国家多年的困境负责。 具体 普京评价 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民族近300年历史中最暗淡的时期之一。就连叶利钦亲自钦定的接班人普京都不得不承认:“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他不无忧虑的说:“目前俄罗斯民族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的边缘。” 而在叶利钦逝世一周年时,普京还是对叶利钦作出了相对中肯的评价。他在叶利钦墓碑揭幕式上说:“我们失去鲍里斯·叶利钦已经一年了。作为俄罗斯首任总统,20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这样说毫不夸张。上个世纪汹涌澎湃的90年代是剧烈变革的时代,是属于勇敢、不平凡的人的时代,属于擅于逆流而上、引领大众奔向新目标的人的时代,鲍里斯·叶利钦当之无愧地为一代杰出人物。” 其他名人评价 叶利钦去世时,俄罗斯政要纷纷表达自己对这位前任国家领导人的慰唁,并客观评价了叶利钦的一生。 前苏联总统、现任社会经济及政治研究国际基金会(戈尔巴乔夫基金会)会长的戈尔巴乔夫表示:“我对逝者亲属表达最深切的慰唁,他曾经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也犯过重大错误。” 俄联邦审计署署长、前总理谢谢尔盖·瓦季莫维奇·斯捷帕申表示,应当记住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叶利钦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整个一个时代。他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但是他自己为俄罗斯的命运承担了巨大的责任。” 正在伦敦出席俄罗斯经济论坛的俄著名社会政治活动家鲍里斯·涅姆佐夫认为,叶利钦是俄罗斯忠实的爱国者,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但却不被我们这个国家的很多民众所理解。” 涅姆佐夫说:“说实话,我更愿意相信,他那象乌拉尔山一样健壮的身体本应活得更长久。他将作为解放和获得自由而尝试一切的国家领导人走入历史。我非常感谢他,如果不昧着良心,很多俄罗斯人都会承认这一点。” 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俄自由民主党党魁日里诺夫斯基说,叶利钦最大的功绩在于,让俄罗斯获得了九年的完全自由。他认为,在叶利钦时代国家获得了最大的自由。无论任何政党、社会团体都不会被拒绝登记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参加选举,在电视上自由表达各种不同的观点。 日里诺夫斯基说:“我们应当明白,叶利钦的错误何在,他的团队的错误何在。”在他看来,首任总统作出发动第一次车臣战争是完全错误的,而这或许是他的团队所犯的错误。 我国著名学者秦晖和金雁曾经对叶利钦这样评价道:“叶利钦时代是个有成有败的时代,对叶个人而言,是失败大于成功,但对于俄罗斯的转轨而言,则成功大于失败。”从体制转轨的角度看,叶利钦时代的特点是“破旧”有力而“立新”无术。俄罗斯经济一直没有走上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轨道。政治上没有建成完善的民主法治秩序,以完成向民主的过渡。叶利钦最为成功的是使俄罗斯成功应对了苏联解体后的帝国后遗症,使俄罗斯避免了内乱。1999年叶利钦的突然辞职再度使人众说纷纭。但无论当时叶利钦的意图到底如何,至少从结果上看,普京的接班无疑是叶利钦政治生涯上又一个明智的选择。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