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鲍贵卿 |
释义 | 鲍贵卿(1867-1934),字廷九(霆九),辽宁省海城县(又说为大洼县西安乡小洼村)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工程科毕业,曾任黑龙江、吉林督军、陆军总长等职,下野后寓居天津。 人物生平幼年家贫,19岁投身行伍,在淮军总兵叶志超麾下,深受器重,送入榆关随营武备学堂、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毕业于开平武备学堂,在新建陆军、武卫右军中供职,继调任直隶常备左军后营管带,武卫右翼工程营队官。其后部队改编,任北洋陆军第二镇步队第四协统领官。1912 年1月29日,曾参与段祺瑞两次联合通电,敦请清廷变更政权与逼使清帝退位。 民国成立后,于元年10月任直隶第二师第四旅长,陆军少将衔,翌年补中将衔,任安徽芜湖大通司令官,后任鞠湖镇守使兼第三混成旅旅长。 1915年,为皖督倪嗣冲所忌,解除兵权,出任北京陆军讲武堂堂长。 张作霖就任奉天督军后,他因与张作霖是同乡并有亲姻关系,1917年6月,张作霖向北京政府推荐鲍贵卿署理黑龙江。7月26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他为黑龙江督军,暂时兼署省长加陆军上将衔。从此,成为奉系军阀中的重要一员。在任职两年的时间里,采用“招标”的办法,卖官鬻爵。 1918年9月改任吉林督军。因自恃有功,盛气凌人,在许多问题上,竟与中央政府直接交涉,引起张作霖不满,不得已提出辞职,蛰居天津。 1925年1月,再次被任命中东铁路(东青铁路公司)督办、中东铁路董事等职,9月辞职。 1927年6月,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军政府,此后他先后担任军事顾问、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委员,审计院长。 张作霖于皇姑屯罹难后,他退隐津门。 因其当过武卫右翼工程营队官,熟悉工程学,尤其对房屋建筑颇感兴趣,曾被天津仁义地产公司推为公司董事长。其间,他把天津南开中学附近60亩价值18万元的土地,以半捐半卖形式让给南开中学做操场,只收5万元,对兴办学务做了义举。 1934年3月1日病逝于北京。 历史疑云辞职事件又说:1919 年7月6日,吉林督军孟恩远进京供职,他又改任吉林督军。同年8月任中东铁路督办兼东省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20年1月,他以吉林督军和铁路督办的身份致电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声明中国对中东铁路享有完全主权,拒绝霍尔瓦特以俄人“实行国家统治权”的无理要求。1920年3月12日,哈尔滨30多个工人组织联合向霍尔瓦特发出最后通牒,限期在24小时内辞职。他令下属接管了原沙俄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护路军参谋部、宪兵总部及警察局等机构,并派兵进驻中东铁路沿线,解除俄军警武装,霍尔瓦特被解职赶下台。同年9月,兼署吉林省长。10月,晋授勋二位。1921年3月,调任将军府霆威将军,离吉进京,1924年12月充任梁士怡内阁陆军总长,次年4月辞职。 病故时间又说为:1932年3月1日,在北京病逝。 海城鲍氏家祠在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狮子窝”山峰下,原有明代古刹功德禅寺,清末,此寺逐渐倾废,三十年代,旧基改作鲍贵卿墓。鲍贵卿,字霆九,辽宁海城人,曾任陆军总长,为北洋军高级将领之一。鲍与奉系关系密切,其子娶张作霖之女为妻。后来张作霖返奉天时被炸死,奉军退出北京时曾留一旅维持秩序,旅长鲍毓麟(西山八大处留有其碑刻)为鲍之侄。此旅在撤退时被韩复榘部缴械,引起一场混乱,鲍贵卿从此退隐。1934年3月1日鲍卒于北平,年七十。 鲍墓占地十余亩,规模庞大,圆形砖石墓琢高三米,条石台基,墓前碑已无,再前为两华表。这里松柏茂密,甬道纵横,明代的两株古松仍枝叶繁茂,其中一株的主干被雷击劈断枯死,但另一千仍郁郁葱葱,为名副其实的“凤尾松”。鲍墓之东南方为一大石碑坊(棂星门),上面雕刻有风光轮,正面额曰:“海城鲍氏家祠”,保存相当完好,实属难得。 参观路线:八大处证果寺旁上山路至料厂,前行走水泥路,拐几个弯即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