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报恩塔 |
释义 | 报恩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城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塔基为八边形,边长4.1米。底层高4.5米,檐下砖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类雕塑,保存完整。塔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 简介报恩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城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塔基为八边形,边长4.1米。底层高4.5米,檐下砖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类雕塑,保存完整。塔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 建于城中心的古塔,具有闹中取静的特点。塔周围现辟为广场,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4100万元。 泸州报恩塔位于泸州市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6),明弘治年、清光绪四年。座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通体白色,塔顶有覆盆,塔刹为铜铸宝顶,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塔基为八边形,边长4.1米,底层高4.5米,檐下呈砖砌仿木斗拱形,底层面积81.2平方米,第二、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类雕塑,保存完整。1983年、1985年以及2001年均有维修。2000年至2001年拆除了报恩塔周围破旧建筑,翻新了塔身,安装了夜景灯,扩建了广场绿地,新建了音乐喷泉,成为闹市区的一大文物景观,也是各种公益活动和休闲游乐的好场所。夜间在夜景灯的映射下,塔身通体晶莹剔透,蔚为壮观。1991年4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报恩塔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城区,习称白塔。南宋时,泸州安抚使马楫于乞食群丐中寻得老母,为此于绍兴十八(1148年)建塔,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八角七级重檐,第二层檐下塑有重兽类,第七层檐上有镀铜力士。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塔基为八边形,边长4.1米。底层高4.5米,檐下砖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类雕塑,保存完整。塔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建于城中心的古塔,具有闹中取静的特点。塔周围现辟为广场,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4100万元。塔内有“之”字形梯阶通塔顶,可登临远眺长江、沱江。“白塔朝霞”为泸州为景之一。 由来据《泸县志》记载:冯楫幼年和母亲离散,后来他官拜泸南安抚使,寻母无着。在他一个生日,乞丐们群集衙门外求食,其中一个瞎老太婆感叹说:“今天也是我儿子的生日,如果他在,我不会是这个下场!”冯楫听说后将她请进府中,问其子身上有无印记,瞎老妪说:“我儿子是联臂双胞胎,用刀分开后,一死一生,活着的儿子手臂上有长长的疤痕。”冯楫当即下拜而泣,认了母亲,并跪着以舌舔母亲的眼睛,因而复明。后来便建此塔报恩。 重庆报恩塔重庆有座报恩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作家姚益强先生曾在《报恩塔传奇》一文中这样写道:“渝州名塔——报恩塔矗立于主城区南岸的涂山之麓,兴建于清乾隆22年,竣工于38年,历时16年。塔高七层,砖石垒砌,巍峨入云。从下到上,逐层收拢缩小,层周有外突觚棱翘角,塔内构筑盘旋而上的石阶,可达塔顶,每层镌刻佛像,洞开小窗,可以纵目远眺,山川秀色,鳞次屋宇,尽收眼底。”从中可以看出报恩塔的宏伟和壮观。20世纪80年代末的孟秋时节,有觉林寺的居民偶然发现古塔顶端有青烟冒出,开初并未引起注意,后来越看越感到奇怪。这塔年深月久,其大门总是被一把大铁锁锁住,长期以来,既无人居住,也没有香火,那来的烟呢?更让人称奇的是,这烟,十分准时,每天早晨7点30分和傍晚8点20分,塔顶便会准时冒烟。那烟,开始颜色很淡,需十分注意才能看见,随后由淡转浓,渐渐清晰,形成的烟也越来越多,婉若几百支香捆在一起点燃后冒出的袅袅青烟。有时还同时从顶端冒出几缕粗细不同,形态各异的烟,有的成柱状,扶摇升腾;有的成网状,遮住了一小片天空。那烟,在塔顶上空明灭幻变,飘忽不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神奇景象,让人浮想连翩。若遇有风,烟从塔刹逸出后,便随风飘散,若遇阴天或小雨天气,塔刹冒出的烟则更多更浓。“难道是菩萨显圣?”一些人很快地把这一现象与鬼怪神灵联系了起来。于是,少数迷信者悄悄烧香磕头,顶礼膜拜,求菩萨保佑,乞消灾免祸。几天后,下浩地区许多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一神奇现象,并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越传越神,越传越离奇。先是相邻地区海棠溪、南坪、黄桷垭、弹子石的人闻讯而来,后来连大兴场、长生桥、南泉、李家沱的人也风尘仆仆地赶来,再后来连渝中区、沙坪坝、江北、北碚等区、县的人也乘船坐车,不辞辛苦,专程前来观看。每到晨、昏时候,塔下空地和公路两侧,还有周围房屋的楼顶窗前,以及山坡上都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不少人还带了望远镜,争睹这难逢的奇观。据我粗略估计,最多的时候,围观的群众,多达一两万人。人们边看边议论,各种猜测、谣言遂起于大街小巷,相传于万门千户,成了当时百姓们的热门话题。 泸州报恩塔报恩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城区。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塔基为八边形,边长4.1米。底层高4.5米,檐下砖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类雕塑,保存完整。塔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建于城中心的古塔,具有闹中取静的特点。塔周围现辟为广场,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4100万元。塔内有“之”字形梯阶通塔顶,可登临远眺长江、沱江。“白塔朝霞”为泸州为景之一。建于城中心的古塔,具有闹中取静的特点。塔周围现辟为广场,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4100万元。 云浮报恩塔位于广东云浮市境内,报恩塔高30米,共7层的报恩塔是与国恩寺同时建成的当时吸引了骚人墨客到此流连赋诗,古塔千多年来几经风雨几经修葺,直至塌剩底层,现在是在旧地上按原貌重新修建塔内和层均有佛教初袒迦叶到28代祖师达摩的石刻像及白玉像。登塔远眺圣境福地让人赞叹“遥望集成楼焕彩,环祝福地绿凝渊”。 镇江报恩塔位于江苏镇江市区东30公里。圌山之巅楞俨寺侧,砖石结构,高七层,明崇祯年间秦观阳所建。秦观阳,镇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贫寒,经悬梁苦读,终于考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鼓励后辈认真读书,倾其历年积蓄建成此塔,命名“报恩塔”。后来,此塔竟成长江航道上的标志。溯江而上,这是航行者见到的第一座塔,故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相关报恩寺塔,坐落在南京中华门外的故长干里。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生母女贡妃,费时近二十年,在此建造了大报恩寺和九级琉璃宝塔。大报恩寺塔曾经被称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外观全部是白瓷砖和五色琉璃瓦。大报恩寺塔极其雄伟壮观,永乐皇帝封它为“第一塔”,欧洲人称之为世界奇观。大报恩寺塔这一中国历史上举世无双的琉璃宝塔在金陵城外雄峙了四百多年,直到18跳水夺金诺基亚赠票南加大全球EMBA开学全国偶像歌手大赛E歌时代来临了!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只剩下一塔顶盘和若干琉璃瓦构件。如今只有从明代诗人的作品中可以遥想当年报恩寺塔的风华。如黄之隽的《登报恩寺塔绝顶》写登临大报恩寺塔所见,该塔高一百余米,比如今南京大多数高层建筑都要高,诗中所写“到眼无埃土益,苍茫入素秋。万家斜照外,千古大江流”的情景和当代南京人登上金鹰、商茂看到的景象是一样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