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玑 |
释义 | 宝玑(Breguet)多年来一直是瑞士钟表最重要的代名词,近年在历经公司重组。1747年,宝玑在瑞士的纳沙泰出生,他大部分时间居于巴黎,一生中创造无数伟大的发明,他活跃于制表业中每一个范畴,连串的突破令他的事业不断攀上高峰,如改良自动表、发明自鸣钟用的鸣钟弹簧;以及避震装置等等;而其新古典主义的简洁设计更予人惊喜。 基本信息品牌名称 宝玑英文名称:Breguet 创始人:宝玑 年代:1775年 国家:瑞士 所属机构:Swatch集团 品牌故事1747年,宝玑在瑞士的纳沙泰出生,他大部分时间居于巴黎,一生中创造无数伟大的发明,他活跃于制表业中每一个范畴,连串的突破令他的事业不断攀上高峰,如改良自动表、发明自鸣钟用的鸣钟弹簧;以及避震装置等等;而其新古典主义的简洁设计更予人惊喜。 1823年,宝玑逝世,他的后人也不乏杰作。近代,宝玑的第五代孙在五十年代制成具有飞返计时功能的手表。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作家柴可夫斯基曾是宝玑的忠实用户。许多人称宝玑为"表王",说宝玑是"现代制表之父",是恰如其分的。 世界历史名人如法王路易十六,法国王后玛丽.安东尼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英国首相邱吉尔,普鲁士威廉一世,直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虽然彼此并不处于同一时期,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联系,那就是都为宝玑表的钟爱者。 辉煌历史阿伯拉罕·路易士·宝玑(1747-1823),生于瑞士Neuchatel,自幼就显示了对复杂机械的非凡天赋。15岁到凡尔赛学习钟表制造,在5年学徒期间,他入读马塞林学院的晚间数学班,为研制精密的仪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才华及蓬勃的发明能力,使他崭露锋芒,并获得当时的文艺倡导者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赏识。1775年,宝玑在巴黎开设巴黎创立了Quaide Phorloge(宝玑表的前身)。由于他对机械具备渊博的知识,对钟表的特点及技术独具过人天份,使他吸引了当时最优秀工匠的兴趣,投身其门下,并在他谆谆善诱的训练成才,他丰富的想象力得以活现成为一件件动人的优秀作品。 宝玑设计及制造的钟表,产品多元化,无论腕表、航海天文钟及钟,设计匠心独具,令他在表坛上被誉为最杰出的人物。 宝玑在钟表业各方面取得优越成绩,一开始已一鸣惊人,屡创新猷,例如于一七八○年推出的自动手表(Perpetuelle),及后又发明大大减少自鸣表阔度的鸣钟弹簧;以及世上第一个手表防震装置(Pare-Chute),令手表不再那么容易受损,性能更加可靠;定速擒纵结构;宝玑摆轮游丝;三问表的盘旋式打簧系统;自鸣钟;以及在1801年取得专利权的陀飞轮标准时计…… 宝玑的钟表深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皇后玛丽·安东尼赞赏,配有创新机件和不断改良的杠杆式或圆筒擒纵装置,其新古典风格十分符合经济效益。宝玑设计的时针在近末端处有镂空圆点(称为Pomme时针,后来干脆称为宝玑时针),在珐琅表面上更有优雅的数字。至于黄金表壳,以至后来的白银字盘皆用人手以刻花机精心雕琢而成,是自手表面世以来最纤薄细致的表壳。 在一七九五年,推出大批新发明、新创作,包括宝玑摆轮游丝末圈;定力司行轮;售予拿破仑的世上第一个行李钟;Souscription手表;能为凹处手表调校时间的 Sympathique钟;能够靠触觉知道时间的Tact手表;以及在一八○一年取得专利权的陀飞轮标准时计。 在航海天文钟方面,宝玑作出了重大的页献。1815年赢得「Horloger de la Marine」海军的钟表制造家的美誉。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促使钟表制造无论在艺术或技术上均获得了新的动力与新的广度。宝玑在77岁高龄辞世,他的成就不但在他在世时获得广泛推崇;今天,他仍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和钟表制造家。 宝玑一生重要的发明包括飞轮擒纵结构(Tourbillon),摆轮双层游丝(The balance-spring overcoil),自鸣钟(The Sympathi-que clock),定速擒纵结构(The Constant force escapement),以及三问表的盘旋式打簧系统(The spring for minute yepeater)等卓越设计,均为今日钟表界带来深远的贡献。 今日的宝玑由Montres Breguet,Nouvelle Lemania及Valdar三家公司策略联盟后,由于资金的挹注,研发和行销能力大为提升,加以市场导向的产品策略,宝玑事实上已走出沉寂,开始展现蓬勃的活力。 重组后力求革新 改组后的宝玑公司,员工从合并前的170人增加到230人,产制效能大为提升。在零件生产方面,宝玑已将大部分的组件交由同集团专司生产计时码表机芯和高级机械机芯的Nouvelle Lemania公司接手,另外,Valdar则专门研发微机械和精密零件。宝玑只负责最特殊机件的制造与开发,这也使有更多的人力投入于设计与研发工作。 Breguet No.5珍贵闻名遐迩的Breguet No.5号表款由宝玑本人在1794年制作完成(所以又被称作1794),只有少数王室成员, 主要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和奥尔良公爵拥有过这款表。 拍卖这款表在被世人觊觎已有210年之久后,终于被SWATCH集团主席尼古拉斯·海耶克竞拍获得。尼古拉斯·海耶克与一位著名的国家领导人签下一个近乎疯狂的豪赌,要全真复制这款人们觊觎了210年之久才在一次拍卖中得手的名表! 复刻棘手、复杂的再版复原耗费了数月的缕析研究,目的就是要使复制品与宝玑当时手制的绝世精品如出一辙,绝无二致。宝玑原创的机芯被彻底拆解、照相,全部依样复制。对于现代的惟一让步,是选择一款现代擒纵机构以确保运行更加完美。于是,一款充满技艺天才和永恒美感的杰作得以复活。这款精品的问世,全面反映了宝玑制表厂的制表大师和工艺大师惊人的工艺与才干! 限量这只表全球只复刻生产了5块,每一块的价格是1500万人民币!前四块早就卖掉,最后一块曾来到上海,仅仅定金就要700万人民币,不知道现在花落谁家了。 款式CLASSIQUE GRANDE COMPLICATION TOURBILLON MESSIDOR 18K玫瑰金铸造圆形表壳,带有精细的表框坑纹。蓝宝石水晶底盖。表盘为蓝宝石水晶以18K粉红金装点,备有独立编号及宝玑签名。12时位为偏心时圈,小秒针则置于6时位陀飞轮框架之上,宝玑蓝钢指针。圆角表耳焊接于表壳上,以螺丝栓固定皮表带。防水30米。直径40mm。另有950铂金款式。 经典复刻2005年宝玑公司重新复刻了路易·宝玑(Abraham-LouisBreguet,1747-1823)在18世纪末期制造的No.5怀表。这款著名的怀表是被老海耶克先生以重金拍回来的。其实,这款古董怀表就是运用动力储存显示的最好见证物,它具有60小时动力储存功能。同时,它还附加了多种功能,如两问报时、月相盈亏等。在今天看来,这款著名的怀表应该是动力储存多功能表的先驱了。 也许,宝玑先生没有想到,他制造No.5怀表的200多年后,多功能表领域中已经更加频繁地使用动力储存 显示,而且还有欲罢不能的态势。就拿本年度最热的陀飞轮表来说,作为陀飞轮的鼻祖——宝玑公司推出的5317腕表,就是陀飞轮和动力储存显示的完美结合。表盘12点刻度方位的动力储存显示出5天的指标。整体造型还有一些航海钟的设计遗风,但是与其相对应的小秒针处却安置了一个精密的陀飞轮机构。 “飞行陀飞轮”表也不会错过与动力储存显示的亲密接触,较早采用多天动力储存的宝珀自是其中的代表,2005年它推出的“透明陀飞轮(TourbillonTransparence)”腕表,就将飞行陀飞轮机构、大窗日历和动力储存显示融合在一起,且表盘全透视,许多机件的运作都可一览无余。具有相同功能的豪爵表,在表盘的排布上与“TourbillonTransparence”有一些不同,飞行陀飞轮机构和动力储存显示平行排列,大窗日历安排在12时刻度下方。制造出600P超薄飞行陀飞轮机芯的伯爵表,也将本年度的陀飞轮和动力储存显示以华丽的外观(镶嵌钻石)打造了一番。 除了以上这些知名厂家以外,独立制表人也有许多绝妙的作品面世。作为AHCI的候选会员——罗伯特·格罗贝尔(RobertGreubel)和斯蒂芬·福西(Stephen Forsey),就将各自的姓氏组合成为GreubelForsey品牌,推出了技惊四座的30度倾角陀飞轮表。与传统陀飞轮不同,它具有大小两个旋转框架,两者之间呈30度倾角,大型旋转框架每四分钟旋转一周,而小型的旋转一周为60秒。这个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腕表无论处于哪个方位,都能最大程度上抵消位差对于走时精度的影响;该表动力储存显示是一个重要的指示机构,在表盘2-3点刻度之间具有72小时动力储存显示,保证了陀飞轮机构顺畅运行所需的动力。 除了陀飞轮表以外,万年历和三问报时功能的腕表也能看到动力储存显示的身影。例如:万国表在2003年推出的具备7天动力储存的万年历表,以及丹尼诺夫在今年制造的“Ellipsocurvex”腕表,将动力储存显示和三问报时功能合二为一。当然,本年度最精彩的超级复杂功能表中也采用了动力储存显示,一个是江诗丹顿的“Tour del’Ile”双面腕表,表盘正面具有时、分、小秒针显示,月相盈亏显示、陀飞轮装置、报时机构动力显示,动力储存则位于8-9时刻度之间,背面具有日历、星期、月份和闰年显示,时间等式、日出和日落时间显示,以及天象图。 另一个是福美表(FranckMuller)的“Evolution3-1”,将球形陀飞轮、万年历和回跳日历指针显示在同一个表面上,在12时刻度下方就是动力储存显示,采用一根红色指针来指示10天的动力储存。 腕表系列Tradition系列7057腕表宝玑的Tradition系列是个梦幻般的款式,对于Breguet宝玑而言,传统与创新同在,目前已经进入代表性高品质制表创作的范畴。而在2011巴塞尔表展上,该系列又新增了搭载507DR机芯的40mm表径款:7057 此次推出的7057腕表共有三款:其中一款采用18K白金表壳,搭配烟灰色NAC装饰机芯。另外两款采用18K玫瑰金表壳,分别搭配玫瑰金装饰机芯或烟灰色NAC装饰机芯。这种烟灰色NAC机芯表面装饰是通过电镀形成一种烟灰色的铂族贵金属合金沉淀。三种款式的每一款均以其独特的方式,以超现代化的形式或以更加传统的形式,突出了本款微型机械巨作的技术架构;事实上,其制作方法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中心板的两面的布置均可展现几乎所有的组件——夹板、齿轮、擒纵机构和著名的“老式”采用手工切削钢质的pare-chute避震器。腕表时、分显示位于表盘12点钟位置,并在11点钟位置设有动力存储显示。手动上链的507DR机芯直径14.5法分,34石,在21600vph震频上实现50小时动力存储。机芯配备直线叉杆式擒纵机构、宝玑摆轮、宝玑游丝。防水30米。 Marine 5839陀飞轮宝玑(Breguet)MARINE 5837诞生于2007年,是首款具有硅擒纵机构的陀飞轮腕表。而在2011年巴塞尔表展上推出的5839腕表可以视为5837的高级珠宝版本,它继承了5837的所有先进技术:抗震性、无磁性且无需润滑等等,并在腕表周身都镶嵌了钻石。同5837一样,新款5839高级主表腕表采用了Cal.554.4手动上链机芯。其陀飞轮采用了硅擒纵机构。在游丝、擒纵轮和擒纵叉使用这种高度创新的材质可以创造出更轻的陀飞轮,因此它也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无磁性,且不需润滑,因而更容易调节。在陀飞轮底座上使用钛金属还可以减轻全表的重量。腕表表径43mm,全部镶嵌有长方形切割的钻石。表耳和表带、按钮的平直表面和表冠的侧面均镶嵌有宝石。而表圈则镶嵌有错列分布的梯形切割的钻石。整个表壳共计使用186颗Baguette切割钻石、共计11.77克拉。足金镀银表盘采用手工方式使用老式雕刻机雕刻有波浪图案,波浪间镶嵌有132颗完整切割的钻石,共计0.356克拉。其中3时位为30分钟计时盘、6时为12小时计时盘、计时秒针位于中央。陀飞轮机构位于12点位置。表盘配有针尖缕空且带有夜光的宝玑蓝钢指针。此外,表扣还镶嵌有58颗钻石,总计0.23克拉。表背用人手以刻花机雕刻,并镶嵌蓝宝石玻璃。弧形双耳焊接在表壳上,并通过螺栓销加固。 Classique 7137月相腕表在中秋赏月之际,玩赏腕上的月相表,看着新月,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间月,下弦月及残月在表面盘上周而复始,在腕上品味穹宇之美。月相表把月亮盈亏显示在腕表上,是一种时计艺术也是复杂工艺之一。月亮实际上绕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平均是29天12小时44分2.8秒,也就是29.530588天,因此,大部份的月相表盈亏显示的刻度都是29.5天,为天文与计时之间深厚渊源的体现。Breguet Classique 7137腕表灵感源于宝玑著名的N°5怀表,为一款不为时间所淡忘的经典款式。面盘上的饰纹为时间的显示生色不少,日月同辉展现出完美的平衡:位于二时位置的月相面盘,一轮明月在点点星辰的相拥之下演绎盈亏,与六时位置的太阳纹图案的日期指示相互呼应,是为兼具这两种气质的优雅男士量身打造的佳作。 品牌故事宝玑 1747年,宝玑在瑞士的纳沙泰出生,他大部分时间居于巴黎,一生中创造无数伟大的发明,他活跃于制表业中每一个范畴,连串的突破令他的事业不断攀上高峰,如改良自动表、发明自鸣钟用的鸣钟弹簧;以及避震装置等等;而其新古典主义的简洁设计更予人惊喜。 1823年,宝玑逝世,他的后人也不乏杰作。近代,宝玑的第五代孙在五十年代制成具有飞返计时功能的手表。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作家柴可夫斯基曾是宝玑的忠实用户。许多人称宝玑为"表王",说宝玑是"现代制表之父",是恰如其分的。 世界历史名人如法王路易十六,法国王后玛丽.安东尼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英国首相邱吉尔,普鲁士威廉一世,直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虽然彼此并不处于同一时期,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联系,那就是都为宝玑表的钟爱者。 皇室传奇无论在钟表历史或是西方历史中,宝玑钟表都有记载。并且,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宝玑这个名字就为皇室而存在。 宝玑与欧洲皇室名流之间素有渊源。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与拿破仑的波拿巴特家族之间的历史。 1798年4月,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在出征埃及前的一个月,专程访问了宝玑的作坊,并花七千法郎购买了三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一只带日历的打簧旅行钟178号(同系列首款);一块编号38的带温度稳定擒纵系统的打簧怀表,以及一款编号216的自动上链打簧表。这位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迫切地希望拥有一款足以彰显他尊贵地位的名表,也希望携带足够结识耐用、性能可靠的旅行钟奔赴冒险征程。而宝玑定时器的杰出性能,也确实在埃及一战中为拿破仑立下不少功劳。此后,波拿巴特家族成为宝玑常客——拿破仑向妻子表达爱意时,毫不犹豫选择宝玑;一块曾为拿破仑的妻子所拥有的黄金珐琅怀表,在佳士德拍卖会中拍得130万美元的天价;拿破仑及其家族总计向宝玑购买的贵重钟表产品,多达19件。 在卢浮宫的宝玑回顾展中,当人们流连于那些工艺精湛的计时器面前时,不免要为其纤薄的表壳、清晰典雅的数字、直线型的指针和机刻扭索纹表盘而痴迷。这些见证过历史风云的器物,历经岁月磨砺,仍旧散发着古雅细腻的光泽,并将人们带往2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 早在1775年,宝玑表的创始人、28岁的亚伯拉罕-路易·宝玑就开设了自己的制表作坊。这位充满创意的钟表天才对当时最先进的各种制表技艺都了然于心。在巴黎,他的精湛制表工艺和先锋美学成为人们称颂的焦点--18世纪的最后25年,巴黎所流行的钟表样式都偏于雍容华丽、繁复浮夸的巴洛克风格,唯有路易·宝玑的作品追求端庄、精致、低调与简约,恰是这一点,引得法国、英国等王室的订单与青睐。 用美钻拼接顶级时计近年来,宝玑不仅灵感取自其悠久辉煌的历史,而且更具备突破创新镶嵌宝石工艺的能力。宝玑工厂因而将“活动式”钻石镶嵌工艺得以在作品上实现,并将珠宝镶嵌技术推向全新领域,让优雅有了崭新的定义。 CRAZY FLOWER FULL BAGUETTES WATCH CRAZY FLOWER方钻表 2010年,宝玑发表了独特非凡的高级珠宝腕表Crazy Flower时,受到高度赞扬。“活动式”钻石镶嵌工艺,让这款钻表在轻微的摆动时,有如一朵花瓣随风摇曳的钻石花。如今,宝玑隆重推出铺镶满美钻簇的 Crazy Flower,更甚稀有罕见。表链镶嵌120颗方形钻石,使这独一无二的臻品更加耀眼夺目。在这绚烂花朵的蕊心,铺镶了206颗明亮式切割钻石倒置镶嵌于碟形面盘上,而面盘边缘则镶嵌66颗明亮式切割美钻。宝玑蓝钢指针采纯手工打造贴合弧形盘面的完美曲度。20颗方钻组成小时面盘时标圈。每一次的轻盈摇晃都让表壳上193颗活动式镶嵌方钻随之起舞,彷佛在微风中摇曳的花瓣栩栩如生。超过76克拉的美钻簇拥而成的华丽璀璨,再次证明宝玑胆大艺精的珠宝镶嵌技艺。 BREGUET MARIE-ANTOINETTE DENTELLE “玛丽-安托瓦内特”系列珠宝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最具传奇魅力且也是最忠于阿伯拉罕-路易·宝玑的尊贵客户。这位浮华与威严兼具的法国皇后正是启发宝玑创作奢华完美珠宝的灵感来源。 今年,宝玑推出了全新的Marie-Antoinette Dentelle腕表。为了称颂法国女皇对于时尚风潮的热爱,尤其是蕾丝花边缀饰,宝玑工匠们以18K白金质感诠释此珠宝表的优雅洗练。花边装饰采70颗明亮式切割美钻随表壳的流线弧度蜿蜒攀附。延续珍珠母贝表面的传统,优雅的曲线绵延著时分走时系统。球体铺镶98颗明亮式切割钻石,而于表壳6点钟方位点缀了一颗约莫1.2克拉华丽动人的椭圆红宝石。镶有橄榄形宝石的上链表冠置于3点钟方位,并以触感细腻的花边做点缀。26颗明亮式切割钻石铺成的宝玑表扣,让整体越发完美无瑕。腕表本身镶饰超过174颗闪耀钻石总重约2.69克拉,犹如落入凡间的满天星辰,撒满整个表壳、表壳环与表面凸缘。搭载自动上链机芯。此隽永高雅的珠宝表搭配一系列由多串的宝石项鍊、手镯、耳环与戒指组成的套组,让蕾丝花边工艺为主体的系列,更加完善尽美。 文字上的精密记录在宝玑品牌总裁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G.Hayek)的支持下,宝玑博物馆以230万瑞士法郎的价格购买路易·宝玑大师的手稿,创下了拍卖纪录。 这是一份创作于1818年至1823年间、见证着宝玑235年历史痕迹手稿,在沉淀了两百年后首次公诸于世。手稿总计354页,按时间顺序详细纪录大师在钟表学上的创新发明,各式钟表尺寸配置和复杂程度,同时也记载公司历史跟大师整体性设计和制表理念。从路易·宝玑的手稿中,人们窥见一个自信而充满活力的宝玑,它不但在钟表界傲视群雄,也骄傲地承载着一段足以使任何品牌都艳羡的独特历史。 是的,从诞生之日起,宝玑就以其对技术和艺术上的绝对影响力而闻名。它不但是卓越钟表技艺的代名词,是人类完美典范、创造力、优美与公平的精神,也在文化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看看世界历代文学家们眼中的宝玑吧,它已经远远超过了记时的范畴和定义,而是成为一个个故事的历史见证者和叙述者。 俄国文豪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尤金·奥涅金》中写:“一个徜徉街头的花花公子……百无聊赖地四处闲逛,直到他准确的宝玑表提醒他,才惊觉时间已至正午。”巴尔扎克在他的心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写:“他掏出最优雅纤薄的宝玑表。啊!才11时!今天起早了。”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描述戴上宝玑表的微妙喜悦:“唐格拉斯的腕表是一快宝玑杰作,昨天才小心翼翼地为它上链。它就在清晨悦耳地敲着报时。”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里写:“他掏出他的宝玑表……一块由最卓越制表师制作的精密仪器。” 这些文字,塑造了从19世纪初期至今宝玑表的各种形象。无论是雨果、史坦达尔、普罗佩斯·梅里美、缪尔格还是浅田次郎,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巨匠们,纷纷用自己的笔调描写宝玑。这些文字因宝玑而凑成巧合,都有着“美丽”、“精准”、“贵重”、“可靠”等形容词,事实上,它并非巧合那么简单——每一次宝玑融入小说人物的细微生活琐碎中,无疑都暗暗勾勒出人物的生活年代、生活品质、品位与个性,每一段文字的描述,都将宝玑尊奉为艺术品。 品牌历史1747年,宝玑在瑞士的纳沙泰出生,他大部分时间居于巴黎,一生中创造无数伟大的发明,他活跃于制表业中每一个范畴,连串的突破令他的事业不断攀上高峰,如改良自动表、发明自鸣钟用的鸣钟弹簧;以及避震装置等等;而其新古典主义的简洁设计更予人惊喜。 1823年,宝玑逝世,他的后人也不乏杰作。近来,宝玑的第五代孙在五十年代制成具有飞返计时功能的手表。科学家爱因斯坦和作家柴可夫斯基曾是宝玑的忠实用户。许多人称宝玑为"表王",说宝玑是"现代制表之父",是恰如其分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