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
释义

简介

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是美国于 60 年代中期,在 MK80 系列标准炸弹基础上加装激光制导系统和弹翼而发展成的一种精确打击武器,目前已经形成系列,并发展了三代,是美国空军对地攻击的重要力量。

性能特点:

①可在较远的距离上投放。

②命中精度高,极大地提高了有效载荷比。

③可攻击多种目标。

④价格低廉,成本效益高于普通炸弹50 倍。

⑤需始终照射目标,照射人员、器材生存率低。

主要改型:

宝石路Ⅰ。有3种型号(1967年装备) :GBU-10B、GBU-10A/B、GBU-12A/B

宝石路Ⅱ。有7种型号(1975年研制,1977年生产):GBU10C/B、GBU-10D/B、GBU-12B/B、GBU-12C/B、GBU-16B、GBU-17B、MK13/18,射程增大,制导和控制均有改进

宝石路Ⅲ。有4种型号(1980年研制,1983年生产):BGU-22/B、GBU-24B、BGU-27B、GBU-28,精度高,射程远,低空远距离打击能力强

基本数据 :

攻击距离 依投掷高度而定

命中精度 Ⅰ型 3 米;Ⅱ型 1~2米;Ⅲ型1米

弹重 12型 225千克;16型 455千克;10、24型908千克;

弹长 12 型 3.33 米;10、24型 4.32米

弹径 12型 273毫米;10、24型 475毫米

翼展 12型 933毫米;10、24型 1.17米

战斗部 高爆炸药

弹体 12 型 MK82炸弹;16型 MK83炸弹;10、24型 MK84炸弹;27型 BLU-109 钻地战斗部;28型 BLU-119钻地战斗部

载机 轰炸机、战斗机、攻击机

作战应用:

越南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了刚刚研制成功的Ⅱ型弹,共投掷25000余颗,命中率在60%以上。

1986年美利冲突中,美国出动FB-111与舰载机一起使用激光制导炸弹袭击了利比亚,摧毁了预定目标,附加损失较小。

海湾战争中,激光制导炸弹为美军空对地攻击的最重要武器,美军共投掷9300余颗,计6000 多吨,命中率达85%以上,为瘫痪伊军防空体系,杀伤消耗其有生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了激光制导炸弹,其中钻地型GBU-28在摧毁南坚固设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识别特征:

①采用两组控制面,第一组是位于弹体前部的舵面,4 片,尺寸较小,第二组是位于弹尾部的大面积弹翼,4片,尺寸较大,用于滑翔增程。

②弹头前为导引头,有环状装置,特征较明显。

③不同重量炸弹的弹体轮廓略有差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