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石大眼鲷 |
释义 | 宝石大眼鲷 Priacanthus hamrur 分类鲈形目 特征体侧扁,眼大,口大朝上,鳃盖骨具一强棘。体色鲜红,表皮坚韧不易剥除,特征是尾鳍呈双凹形,上下叶略延长。 本鱼体略高,侧扁,呈长卵圆形;体最高处位于背鳍第六棘附近。眼特大,瞳孔大半位于体中线下方。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颌突出,颌骨、锄骨和腭骨均具齿。前鳃骨后缘及下缘具锯齿并具有一枚后向之短强棘。体红色,有时下腹银白色,奇鳍边缘黑色,腹鳍鳍膜全部黑色,小鱼尾鳍截形,随体长的增大尾鳍上下叶延长呈凹形。尾鳍末端颜色较深,各鳍上均无斑点。侧线在胸鳍上方略弯曲。头及体部皆被有粗糙坚实不易脱落之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孔数70~90枚。背鳍单一,具硬棘10枚,软条13~15枚;臀鳍与背鳍几相对,具硬棘3枚,软条13~16枚;背鳍及臀鳍后端圆形;胸鳍短小;腹鳍中长,短于头长;尾鳍截形或双凹。体长可达45厘米。 习性生活于8~250公尺海域,栖息于礁石斜坡或礁层下缘,白天躲藏於洞穴中,夜晚才出外觅食。性凶猛,会发声。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甲壳类为主。7~8月繁殖,最适水温约24.5~27℃,於夜间产浮性卵,仔稚鱼具漂浮期。 分布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东北部及兰屿、绿岛、澎湖海域。 附记经济性食用鱼。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