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生法师 |
释义 | 宝生和尚又名宝生利,是湖南省衡阳县人,俗家姓氏不详,出生年代亦无考,以其活动事迹推断,大约出生于民国前三十馀年(一八八一年)-清季光绪初年间。传说宝生青年时期,曾拜师学过木匠,跟着木匠师父为人家造房屋。他出家后四方云游,朝礼名山大刹。曾于扬州高 、镇江金山、常州天宁诸寺坐禅堂,如是数年。后来到五台山碧山寺,碧山寺又名广济茅篷,他在寺后茅篷闭关坐禅。据说他在关中常一定数日,有一次在关中入定过久,出定时茅棚内白霉已有寸许,自此他的声名在佛教中就传扬开来。 简介宝生和尚又名宝生利,湖南省衡阳县人,俗家姓氏不详,出生年代亦无考,以其活动事迹推断,大约出生于民国前三十馀年(一八八一年)-清季光绪初年间。 详细介绍沩山位于湖南长沙宁乡县之西,为衡山山脉的分支,也是沩水的发源地,又称为大沩山。山多平地,水道便利,故自古以来的出家人,每多在此耕作修行,过着农禅合一的生活,所以此处有「罗汉田」之称。唐代宪宗元和年间(公元八○六~八二○年),高僧灵佑禅师曾居住于此,世称「沩山禅师」。宣宗大中年间(公元八四七~八五九年),裴休上奏在灵佑禅师所居旧址,兴建密印寺。到沩山灵佑的弟子仰山慧寂出世,本寺遂成为沩仰宗的发祥地。密印寺中以藏经阁、裴公庵、裴公墓、仰山居室遗迹、香严岩、回心桥、盘陀石等为著名。千馀年间,历经兴废,清季康熙年间曾予重修。至于近代,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又为人纵火烧毁,到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以后,在一位宝生老和尚手中予以重修。我们此处要介绍的,正是中兴密印寺的宝生老和尚。 生平宝生和尚于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离开五台山,再到各地行脚参访了一阵子,而后始回到湖南。这时他已年逾不惑,在三湘间颇负道誉。前文说到宝生出家前曾学过木工及营造,出家后多年在外参访,足迹遍及四大名山及南北大刹,他所到之处,认真参观浏览、考察各处寺院的建筑风格,悉心研究,以致成为造诣颇深的佛教建筑艺术家。 他回到湖南后,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前后,时任湖南省的湘军总司令赵恒惕,请宝生和尚主持长沙开福寺。开福寺为国内名刹之一,自唐末五代创建以来,几经兴废,最后一次是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遭逢火灾,殿堂寮房受灾颇重,大雄宝殿彻底烧毁,其它建筑也遭受损坏。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该寺住持慧修和尚,重建了毗卢殿。到宝生和尚晋山后,向各方募化筹资,前后历时三年,重建了大雄宝殿、三圣殿及部分寮房,把全寺修缮得金碧辉煌,超越过历史旧观。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请宝生和尚出任南岳上封寺住持。上封寺是隋代古刹,据《南岳十八高僧传》载,陈光大初年,慧思和尚领徒在此建阁,做为徒众上下经行、听法之所。隋大业年间改建为寺,以其为「敕建」,故名「上封寺」,宋代曾予重建,仍名敕建上封寺,沿袭至今。以后复经多次修建,至清末同治年间,曾国荃捐资重修,费白银二万馀两,寺宇一新。 履历上封寺坐落于祝融峰侧,是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之一。这五大丛林是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大善寺及上封寺。到了民国时代,上封寺以住持不得其人,故香火冷落,寺宇日渐圯败。宝生老和尚晋山之时,寺院颓败,路径荒芜,寺产被豪强侵夺,僧众散居于祝融峰的岩洞中,或附近的茅棚内。宝生和尚入主之后,内则清理寺产,外则十方募化,并立即率领工匠及僧众进行维修。经过三年辛劳,重建了藏经阁、华严阁、祖堂、禅堂、增建了斋堂、寮房、香客住所,同时也修缮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他召回了散居在外的众僧,恢复了丛林制度。并在祝融峰上新建了一座避雨亭和登祝融峰的石板道路。并铺凿了由祝融峰太阳泉到上封寺的引水石渠,把太阳泉的泉水引入上封寺的香积厨蓄水池内,解决了上封寺历代以来用水不便问题。 佛缘宝生和尚初主上封寺时,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的十一月初,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先生,及其夫人宋美龄女士,到南岳旅游,由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陪同登祝融峰,并来到上封寺。宝生老和尚率同僧众,于寺门列队合十恭迎。蒋氏于大殿拈香之际,宝生老和尚口宣佛号为其祝福,蒋氏心情愉悦,与宝生老和尚寒暄之馀,当场捐香资三千圆,嘱何键把此款送到。 成就在湖南佛教界,宝生老和尚以长于修建寺院著名。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秋,老和尚复被诸山长老推举,出任沩山密印寺住持。密印寺是禅宗南岳系灵佑禅师于唐宣宗大中年间所创建的道场,为国内名刹。千年之间几经兴废,清季光绪末年,八指头陀敬安禅师曾主密印寺法席,沩山鼓螺为之一振。到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复为人纵火烧毁。宝生老和尚出长密印寺之时,已年近花甲,但为了恢复祖师道场,光大南岳门风,仍毅然负起了密印寺重建的责任。他不辞辛劳,远走江淮荆楚,广募捐款,边募边建,凡历时八年,重建竣工,耗费资金银圆八万六千有馀。重建后的密印寺,在建筑物上特别突出了万佛殿,仿南岳大庙圣殿的规模,内外三十八柱,全部用花岗石琢成。此外,宝生和尚还主持修缮了岐山仁瑞寺和南岳准提庵,各有其特色。昔日规模,一部分迄今犹在,为佛门四众所称颂。 贡献宝生老和尚是一位热心于僧侣教育的高僧,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住持沩山密印寺期间,在寺内创办了佛学研究社,自任社长,为学僧宣讲经论。未几,日寇侵华战争爆发,佛学社在学的僧侣中,多数人都希望有机会参加抗倭活动,一批爱国僧人如巨赞、暮笳、灵根、玄宗、深悟、了照等,应宝生老和尚的号召,纷纷从各地辗转来到沩山,担任佛学社教员。这些僧人的到来,更给佛学社带来了生气,学社僧侣气势振作,学员在山门前开辟壁报,宣传抗倭救国。教师暮笳等带领学僧,到沩山周围的农村集镇,开展抗倭宣传,发动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倭战争。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武汉沦陷,佛学社大部分师生,在宝生老尚率领下,到南岳福严寺安居,入福严寺的佛学讲习所上课,后来大部分成为「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的骨干,为抗倭救亡活动起了重大作用。 日寇侵略战争期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时代,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春,国民政府在南岳设立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的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周恩来数次来南岳游训班考察讲课。周、叶的宣传教育,使宝生和广大僧众,受到极大的启发鼓舞,忠心拥护救国。宝生、田汉、冯乃超、鹿地亘、巨赞、演文等,在上封寺召开会议,策划成立抗日组织和武装,还请田汉等到福严寺,向佛学讲习所的学员演讲抗日形势,号召学员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在巨赞、宝生、灵涛、演文等法师做推动下,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五月七日,成立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出宝生老和尚为会长,祝圣寺方丈空也、南台寺方丈悟真、大善寺知客有缘、三元宫主持刘光斗四人为副会长。会下分股办事,由演文任训练股长、巨赞任宣传股长、明真任文书股长、曼慈任庶务股长、灵涛为书记长。 「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之后,在宝生老和尚的领导下,救难协会的物质、经费上均有充分安排,使抗日救亡活动地以顺利开展,为抗日救亡事业尽了一分力量。当时田汉亦在南岳,对南岳宗教界人士的爱国行动深为感动,他特别写诗赞颂,诗曰∶「缁衣不着着锦衣,敢向人间惹是非?独惜潇湘春又春,花前跌坐竟忘时。」 晚年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春天,宝生老和尚为修建寺院,到零陵购买木材,以便湘江发春水时运回衡山。零陵县县长某欺压僧侣,宝生曾打抱不平,结下夙怨。宝生在零陵时,该县长某请他吃面,宝生不疑有他。不意该县长在面中动了手脚,数日之后,宝生老和尚竟死在途中永州的高山寺,人们推测是慢性中毒。后来归葬于南岳上封寺侧山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