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Luciano Berio |
释义 | 贝里奥 生于意大利小城奥涅格利亚(Oneglia),是战后意大利最重要的作曲家。家族中音乐家辈出的贝里奥,随父亲学习作曲和钢琴,直至十九岁时因意外受伤而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入米兰大学修读法律,同时在音乐学院听作曲课、担任乐队演奏员和歌剧演出指挥。 1950年,贝里奥取得作曲学位,并娶美国女歌唱家凯茜·柏贝里安(Cathy Berberian)为妻。数度访美期间,他在坦格伍德随达拉皮科拉研习十二音技法,并对电子音乐产生兴趣。1955年,他在米兰广播电台和马代尔纳(Maderna)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录音棚,从事其早期电子音乐经典之作《主题(向乔伊斯致敬)》(Thema(Omaggio a Joyce))的制作,作品采用了由妻子柏贝里安朗诵的詹姆斯·乔伊斯小说《尤里西斯》片断。 1956至1960年间,他在米兰创办一本杂志,并组织数场以《音乐的相遇》为题的音乐会,凯奇和布列兹均参与演出。在此期间,他定期往访达姆施塔特,与施托克豪森等人过从甚密。由于贝里奥的双重国籍和作曲风格,由于其作品喜用流行音乐语汇,与同行局限于小圈子的现代派两相对照,故有“前卫音乐的罗西尼”之称。他最独特的手法是发展了“拼贴”技巧,借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断或模仿他们的风格特征。贝里奥最平易的作品之一《民歌》(1964年),根据世界各地九首传统民歌改编而成,终曲由贝里奥按阿赛拜疆民间乐队的唱片录音记谱改编。 六十年代,贝里奥多方施教-坦格伍德、达姆施塔特、英格兰的达廷顿(Dartington)以及美国的一些院校。其创作主要有两个取向:一为舞台作品,如1966年获意大利奖的《迷宫II》(Laborintus II);二为独唱、独奏作品,以《模进》(Sequenza,旧译为“序列”)最为著名,他为独奏乐器或独唱歌手谱写的这些作品,技巧均极华丽。第一部作品写于1958年,为长笛而作,此后至95年,陆续写了十三首,分别为竖琴、女声、钢琴、长号、中提琴、双簧管、小提琴、降B调双簧管、小号与钢琴、吉他、大管、手风琴而作,堪称二十世纪下半叶音乐语言和乐器性能开发的微型百科。 1968至1969年,为八位歌手和一个大型乐队而作的《交响曲》问世。第三乐章的核心素材是马勒《第二交响曲》的谐谑曲,似有若无地穿越 “一片不断变幻的风景”。这是一片引用多种文学和音乐作品构成的风景-从贝克特的小说《无以命名者》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和德彪西的《大海》。 1972年,贝里奥回到意大利,大力推广自己和他人的作品。1974年-79年在巴黎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与布列兹共事。1982年,他在佛罗伦萨建立一个学会(Tempo Reale)。他以《虚构的日记》(Diario Immaginario)于1975年再度荣获意大利奖,1989年又荣获国际恩斯特·冯·西门子(Ernst von Siemens)音乐奖。2003年5月27日在罗马去世,生前完成了最后一首《模近》,为大提琴而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