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庆街 |
释义 | 潇湘入江 宝庆街湖南有个宝庆府。 汉口有条宝庆街、宝庆正街。 清代的湖南宝庆府,是个大去处,下辖今新宁、新化、邵阳、武冈诸多县市;汉口硚口区的宝庆正街,不足两百米,却衍生出二街八巷:宝庆二街、宝庆三街、宝庆一巷,宝庆二巷……宝庆八巷! 宝庆街形成已300余年三百多年前,湖南宝庆府的客商,慕汉口九省通衢的地利,是个以货换钱、将本求利的好地方,于是,就把煤炭、衫木、竹子、纸张、茶叶之类土特产,装船驾橹,离宝庆,出洞庭,下汉口,披风沐雨,担着偌大风险,逐商业利润,拓生命空间。考虑到从汉口返回宝庆乃逆水,行舟实在吃力,这些来汉口的运输船,就设计只用一次,不择木料,用当地松木板,船面粗糙,只刮灰不上油,到了汉口,连货带船一起卖。一趟下来,船员水手,大多留在汉口,做了“挑码头的”;艄公这类专业人员,仍回原籍候雇。久而久之,赚了银子的和出苦力的湘籍人,就在这汉水边,或建瓦屋起层楼,或搭棚子盖偏厦,形成了以宝庆府人为主的民居片,汉口人称宝庆帮。 旧时的汉口镇是个五方杂处的商埠,“本乡人少异乡多”,且“九分商贾一分民”,商业竞争在所难免。商业竞争是生存竞争的一部分,在竞争从无序到有序进化的过程中,恶性竞争的事也时有发生。汉口其他帮与宝庆帮之间,历史上就有好几起惨烈的“打码头”。清咸丰年间,为加强湘籍人在汉口的凝聚力,宝庆府在汉商人,在宝庆街建起“宝庆五属同乡会”的会馆,并在会馆附近汉水出江处的集稼嘴,建起自己的专用码头———宝庆码头。后来,湘人来汉日渐增多,见汉口已十分拥挤,遂朝汉水南岸的汉阳发展,且多经营竹木业。逐渐,在汉阳鹦鹉洲上,居民逾万,2/3是湖南人,形成包括宝庆籍在内的长沙、衡阳、西湖、东湖五部十八帮庞大的商业民居群落。 这过程,是生命延续的过程,容易让人想起蒲公英…… 宝庆帮,以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展示了湘人拓展生存空间的韧劲。 宝庆帮,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武汉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