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宝龙镇 |
释义 | 简介潼南县辖镇。1950年建宝龙乡,1958年改宝龙公社,1967年更名红光公社,1981年复宝龙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柏果乡并入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21.5公里。面积42.27平方公里,人口2.9万。潼(南)二(郎)公路过境。辖酢房、洪坪、严寨、鞍子、大水、手把、换沟、蚂蟥、豆桥、青连、白庙、花寨、岩背、斩草、杨柳、石子、斩龙、山坪1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玉米,兼产黄桃、蚕茧。? 行政区划宝龙镇地处潼南县东北角,东与合川区二郎镇相邻,西接古溪,北靠四川省蓬溪县群利镇,距县城33公里,幅员面积42.38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0.76亩。全镇辖9个行政村,79个社,7938户,28435人,城镇人口1171人。系浅丘紫色土壤。 该镇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20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达到433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产值达到8400万元,财政收入达19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50万元。 工农发展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共同努力,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部分村通公路、部分村已通光纤。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镇共有9个村级卫生医疗站,配备了具有一定技术的职业医生。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全镇有镇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二所、村小学六所,在校学生达到3030人,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交通四通八达,现有村级公路45.5公里,王兴公路横贯宝龙全境,缩短了宝龙与潼南、重庆的时空差距。水利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为宝龙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宝龙镇是潼南县著名的柚子、蚕桑基地。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菜、红苕,是典型的农业镇。 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和落实胡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314”重要战略部署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抓好“三农”工作,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的宝龙为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镇域经济实力。着力实施好“一二三四五”工程。即:“一”打造一个中心;“二”壮大蚕桑、柚子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三”构建三大基地;“四”实施好“四百工程”;“五”做好“五篇文章”,走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的路子,促进宝龙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把宝龙建设成为渝西北特色名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