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EPSP/IPSP |
释义 | EPSP/I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后膜出现去极化电位,成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持续10ms左右,能总和。EPSP由Na+与K+通过统一通道同时移动形成,形成EPSP的粒子流可能还包括Cl-的内流。当EPSP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爆发峰电位。 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后膜产生超极化电位,成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持续约10ms,能总和。由于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对Cl-、K+通透性增加,致使Cl-内流和(或)K+外流而产生IPSP。 突触后神经元的EPSP和IPSP可在始段相互作用而决定该神经元的活动状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