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雹神
释义

雹神,传说中指主管降雹的神。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臃肿的伟干,蜷曲的细枝,风伯雹神恨他的猖獗。”民俗农历四月初一拜祭雹神,相传雹神是西汉开国名将“李左车”。聊斋志异《雹神》记王公筠苍,莅任楚中,登龙虎山谒天师,哀求天师降雹“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作品名称:雹神

创作年代:清

作品出处:《聊斋志异》

文学体裁:志怪小说

作者:蒲松龄

词语释意

雹神

báo shén

聊斋志异《雹神》

原文

王公筠苍,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 ,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译文

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给通报求见王老先生。王老先生立刻接见了这个人,只见这人外貌端庄,衣着整齐,他从怀中取出张天师的拜帖,说:“得知长官驾临,特先派我来迎接王老先生。”他一听十分惊讶,知道张天师可以未卜先知,更把他看成是神,诚心诚意地拜会他。张天师设酒宴款待,席间往来侍候的仆人长须阔脸衣帽打扮大都和常人不同。前去迎接的使者也在其间忙碌侍候。过了一会儿,他向张天师小声打听这个人。张天师对王老先生说:“此人是先生的同乡难道你不认识吗?”王老先生问这个人是谁,回答说此人就是世间传说的雹神李左车呀。王老先生一听惊讶得变了脸色,张天师接着说:“刚好他向我说要奉上帝旨意去布雨下雹,所以特来告辞。”王老先生问:“向何处下雹?”回答说:“章丘。”王老先生想到章丘和他所管辖的地方相邻,十分关心,便离开席位请求天师免去这场雹雨。张天师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所下冰雹数量是有限定的,本天师怎么能私自通融呢?”王老先生仍然哀求不止。张天师低下头来想了很久,才当面嘱咐雹神说:“把冰雹降在山谷,不要伤害庄稼这就可以了。”接着又嘱咐说:“贵客坐在这里,要慢慢离开,不要毛手毛脚。”雹神听后退出殿堂。走到庭院里忽然见他脚下生烟烟雾环绕,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后便飞升起来。开始时,升的和庭院中的大树一般高;继续飞升便和楼阁一般高;然后呼隆一声向北方飞腾而去,殿堂立刻受到剧烈震动,席上碗盏都被震歪碰倒。王老先生吓得说:“去时真如雷霆,张天师说因为刚才告诫了他,所以才慢慢飞升而去。不然的话呼地一声轰鸣,他就会立即消失。”王老先生告辞回到住所,记下拜访那天年月,派人去章丘打听。果然那天下了大雨冰雹,雹粒布满沟壑,田地里却只有几粒而已。

作者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民间风俗

民间在农历的四月初一拜祭雹神。所谓雹神,就是西汉开国名将“李左车”。

安丘市雹泉庙与李左车纪念馆

雹泉村西端的神山子(1946年因在山上安葬烈士而改名英雄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内古木参天,清泉碧透,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极其雄伟壮丽,它就是闻名遐迩的雹泉庙,原名叫“膏润庙”。

关于雹泉庙的历史演变,很少文字记载,大多是老人们的零星记忆和民间传说。

第一种传说:主神李左车是秦汉时安丘雹泉村人,曾辅佐赵国,被封为广武君。赵王歇因不听李左车之计而被韩信所灭,李左车归附韩信,做了韩信的幕僚,韩信用其策,取得了燕齐之地。在刘邦与项羽九里山交战中,李左车设十面埋伏阵,使项羽四面受敌,兵败自刎,楚军瓦解。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封李左车为阴灵侯(唐王李世民改封为灵沛侯)。因为李左车有兴汉奇功,使生灵免遭涂炭,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兴建庙堂祭祀他,他便成了大庙的主神,四时享祭。

第二种传说:李左车在汉王朝任职期间,施政仁慈,清廉自重,80岁还乡,仍爱民如子,深受群众爱戴。有一时期,南方数省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直到第三年六月才下了一场好雨,但已过农时,唯有荞麦还可播种,可是老百姓没有种子,万分焦急。当此危难之际,一位白发老翁不辞劳苦来到江南,跑遍受旱各省,向农民赊下了大量荞麦种子。人们欣喜若狂,问他何方人士,如何报答。他说:“我叫李左车,山东安丘雹泉村人,等你们的日子过好了,再谢我不迟。”以后数年,江南数省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不远千里,纷纷赶到雹泉村答谢救命恩人,不想李左车已经谢世。于是江南百姓踊跃集资,联合江北安丘、诸城、昌乐等地民众,修建了膏润庙,将李左车供奉起来,称他为雹泉爷,或尊他为雹神。

第三种传说:雹泉爷爷出生在雹泉村,人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困,随兄嫂度日。一天,他拾柴到了村西,用镢头刨树根时,泉水突然喷涌而出,大有淹没村庄造成水灾之势,他便一屁股坐在泉眼上,一动不动,堵住了泉眼,避免了水患,他却死在那里。人们为了纪念他,称他“李坐池”,时间久了,讹传为“李左车”。后来,人们又盖了庙宇,塑了他的像,让他四时享祭,成了神灵。他也经常化解冰雹,普降甘霖,让庄稼丰收,使人们过着美好的日子。

雹泉庙建于何时,无史料记载,大约是在汉代,以后又扩建或重建。有一句民间谚语:“唐王重修不记楸。”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庙修成之后,文武官员路过此地都要下轿下马。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凯旋归来,路过此庙没有下轿,谁知天气突变,下起冰雹。冰雹直向唐王的轿里打,唐王命轿掉头转向,然而风向随之而变,没处躲避。唐王赶紧下轿,拜祭雹神之后,风雹才平息下来,唐王随即降旨重修此庙。此时庙内原有的一棵楸树已经挺拔苍劲,不计年载了。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明此庙初建的准确时间,但可以说明它是建于唐朝之前,是一座十分古老的庙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