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雹泉庙 |
释义 | 雹泉庙村位于大场镇驻地东北2.1公里处,吉利河西畔,村域东西0.6公里,南北0.5公里,全村共有居民121户,人口398人,耕地面积587亩。村西有黄大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中文名称:雹泉庙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政府驻地:雹泉庙 地理位置:黄河下游 方言:胶南方言 1.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雹泉庙村人文历史据传,明末,泊里红石村的陈辉和塔山店子村的刘玉迁此立村,因村里有一雹泉庙,故名雹泉庙村。在庙门口处有两棵四人合围的“植物活化石”——银杏树,传说,当年乾隆私访到此,曾亲笔题匾“歇马亭”。村里除陈、刘两姓居民外,还有张、李、郭、程等少数居民。 经济雹泉庙村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旧社会因土地贫瘠、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原始,人民生活较为困苦。解放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土地质量,并兴建扬水站等水利工程,农业生产逐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发展迅速,2001年,该村响应党的号召,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上肉鸡养殖大棚3处,发展特种养殖户4家,筹建美国“红提”葡萄园86亩,并发展了养蚕业。全村年总收入200万元以上,2004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 近年来,为提高村民素质,该村成立了普法夜校,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争创平安村庄,村民互敬互助,村风村貌日新月异,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村位于大场镇驻地东北2.1公里处,吉利河西畔,村域东西0.6公里,南北0.5公里,全村共有居民121户,人口398人,耕地面积587亩。村西有黄大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据传,明末,泊里红石村的陈辉和塔山店子村的刘玉迁此立村,因村里有一雹泉庙,故名雹泉庙村。在庙门口处有两棵四人合围的“植物活化石”——银杏树,传说,当年乾隆私访到此,曾亲笔题匾“歇马亭”。村里除陈、刘两姓居民外,还有张、李、郭、程等少数居民。 雹泉庙村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旧社会因土地贫瘠、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式原始,人民生活较为困苦。解放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土地质量,并兴建扬水站等水利工程,农业生产逐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发展迅速,2001年,该村响应党的号召,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上肉鸡养殖大棚3处,发展特种养殖户4家,筹建美国“红提”葡萄园86亩,并发展了养蚕业。全村年总收入200万元以上,2004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 近年来,为提高村民素质,该村成立了普法夜校,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争创平安村庄,村民互敬互助,村风村貌日新月异,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山东省庆云县雹泉庙雹泉庙位于山东省庆云县县城北8公里。明永乐二年由洪洞县迁来李姓定居,取名李双全。因该地一带常有雹灾。在明代,修一座雹泉庙,庙宇整齐壮观,周围方圆约30余米。供奉雹泉爷,两侧有风、闪、雷、雨等神像。并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庙会。远近赶会烧香的人很多,因而“雹泉庙”逐渐代替李双全。1929年,此庙被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