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薄树人文集 |
释义 | 薄树人先生祖籍江苏苏州,1934年11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1952年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专业。1957年毕业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六十年代,薄树人先生关于我国古代恒星观测的研究,以及和席泽宗先生合作的关于中日朝三国古代新星纪录的研究是举世公认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为国际学术届广泛引用,不仅对天文史研究而且对现代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本信息书名:薄树人文集 图书编号:820103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定价:88.0 ISBN:731201584 作者:薄树人 出版日期:2003-08-01 版次:1 开本:小16开 内容简介薄树人先生祖籍江苏苏州,1934年11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1952年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专业。1957年毕业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 六十年代,薄树人先生关于我国古代恒星观测的研究,以及和席泽宗先生合作的关于中日朝三国古代新星纪录的研究是举世公认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为国际学术届广泛引用,不仅对天文史研究而且对现代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七十年代,他积极参与了“日心地动说在中国”和整理祖国天文学遗产等天文学史研究工作。八十年代以来,他主编的《中国天文学史》,是整理和研究祖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成果,是从事中国天文学史研究者必读的参考书。他创议、筹划和主编的《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是一代天文学史家们集大成的著作。他主持的《中国科技典籍通汇.天文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天文史”部分以及他主编的十多种天文学史研究专集,都是天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夏商周断代工程”等院级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薄树人先生一贯学风严谨,治学扎实。既重视科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又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厚积薄发,钩深索隐,多有创见。他为人坦直,学友交流,尽倾己见,绝无保留,道德文章,均勘称楷模。薄树人先生在患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为学术事业鞠躬尽瘁,为后学者树立了榜样。薄树人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重大损失。 这部文集由薄树人先生的弟子共同汇编而成。收录的文字大体包括两大部分:首先是先生生前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另外相当大一部分是先生留下的未发表的文稿。 媒体推荐1984年7月30日,我给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评委会写过一封推荐信,全文是:薄树人同志1957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来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1959年写的《中国古代恒星观测》在《科学史集刊》发表后,即得到各方面的好评,并受到竺可桢副院长的接见。其后,1960年写的《论徐光启的天文工作》被上海天文台台长李珩认为是“研究徐光启的必读文件”,至今尚未有超出其水平者。1964年和我合写的《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纪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在《天文学报》发表后,立即被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科学》(sct‘ence)杂志分别翻译出版,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而且有个代号“XB”(席薄)。1980年由他修改定稿的《中国天文学史》是这方面唯一系统的著作,日本学士院院士、京都大学荣休教授薮内清读后给我来信说:“读了此书,我觉得对中国天文学史有重新认识的必要。”这几年,他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天文学史文集》和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科技史文集》中的“天文学史专辑”共五册,影响很大。他给《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写的司马迁、郗萌和札马鲁丁三人,今年7月上旬在大连召开的审稿会上,审稿人一致认为是高水平的。 本书目录序 总论篇 《中国科学技术曲籍通汇·天文卷》叙 建国以来天文学史研究的进展和成就 FutureResearchesonChineseHistoryofAstronomy 试探孔孟的科技知识和儒家的科技政策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部分评介 中国古代关于控制行星运动的力的思想 再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纪念钱宝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从刘歆的数字神秘主义谈起 文献篇 试论中国文学史的文献史料学建设 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分类 东汉到近代中国天文类文献简 经部文献中的天文学史料(之一) 经部文献中的天文学史料(之二) 经部文献中的天文学史料(之三) 《开元占经》——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 观象篇 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 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纪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 蟹状星云是1054年天关客星的遗迹 公元1006年超新星及其遗迹 论参宿四千年来的颜色变化 关于《晋书·天文志》等书中的大、小星问题 中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 中国古星图概要 清钦天监档案中的天象记录(上) 清钦天监档案中的天象记录(下) 古代日食观测模拟实验报告 历数篇 《授时历》中的白道交周问题 《太初历》和《三统历》 《纪元历》解 古代历法中的卦气说 清代对开普勒方程的研究 仪器机构篇 试探有关郭守敬仪器的几个悬案 关于马上漏刻的第四第五种推测 袁州谯楼研究——我国现存最早的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 北京古观象台介绍 清钦天监人事年表 人物篇 司马迁——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 试论司马迁的天文学思想 近年来天文学史界有关张衡的若干争论 张衡 郗萌 AnOutlineofGuoShoujing'sAstronomicalWork 回族先民札马鲁丁的科学贡献 徐光启的天文工作 清代天文学王锡阐 编后记 文摘对待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西方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好些著作中带着狭隘的偏见,有意无意地加以曲解和贬低。他们指责中国天文学缺少理论,而他们所谓的理论不过是欧洲古典的演绎法几何学而已。李约瑟特别针对这一点进行了反驳,他说:“欧洲希腊化时代和中世纪的正统学说都把天体想像为固定在以地球为中心的一套有形质的同心球上”。中国“虽然没有演绎法几何学,但他们也没有水晶球”。李约瑟的驳斥是科学的,有根据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的成就远不止宇宙无限这一点。在我们看来,天体演化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比一切上帝创造世界或统治着18世纪的僵化不变的形而上学宇宙观来得高明的又一明证。李约瑟把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他的巨著的第二卷,即科学思想史那一卷中。因此,读者要对中国古代的宇宙概念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就不能局限于本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