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剥脱性青光眼 |
释义 | 剥脱性青光眼 【概述】 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晶状体、虹膜、睫状上皮、小梁网表面均可见灰白色碎屑沉着,剥脱物质的存在使青光眼的发病率提高6倍。当前,是引起白种青光眼最常见的原因。 【临床表现】 症状:早期通常无症状。二、主要体征 1.瞳孔缘白色斑片状碎屑沉着。 2.晶状体前囊表面分为三个区域,中央区的剥脱物常有卷边;中间区为透明区;周边区为云雾状区。 3.瞳孔周边虹膜透照缺损。 4.青光眼性改变 视杯扩大、视野缺损、眼压升高。 5.上述体征双眼不对称。 三、其他体征 1. 小梁网不规则黑色素沉着,下方更明显。 2. 前房角镜下可见Schwalbe线前的色素,尤其是下方。 3. 双侧发病但常不对称,对散瞳剂反应差(严重病例,被认为是继发于瞳孔开大肌萎缩)。 4.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鉴别诊断】 1. 色素播散性青光眼 小梁网色素沉着伴中周部虹膜透照缺损,可见角膜内皮垂直色素带,赤道前晶状体囊色素沉着。 2. 囊膜剥脱(真性剥脱) 外伤、高温作业者(如吹玻璃工人)、严重的葡萄膜炎,能使晶状体前囊膜剥脱一层薄膜,青光眼少见。 3.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瞳孔缘或晶状体前囊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着,可发生青光眼。 【检查】 1. 病史 有无高温作业史。 2. 裂隙灯及测量眼压,散瞳观察晶状体前囊,瞳孔常不易散开。 3. 前房角镜检查。 4. 视神经评估。 5. 视野检查:建议应用自动视野检查。 【治疗】 1. 药物治疗 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 剥脱性青光眼的初次治疗成功率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 有防护的滤过性手术 当药物或激光治疗失败时可考虑应用。 4. 剥脱性青光眼的病程进展不是线性的,早期的病程常为相对良性,伴有眼压波动;当眼压难以控制时,青光眼迅速进展,有时数月内即造成严重的视神经损害。 注:白内障摘除并不能根除青光眼,由于悬韧带纤维松弛及虹膜与晶状体前囊周边年脸蛋,使得手术更为复杂,晶状体后囊也容易破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