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
释义

鲁迅的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反动当局盗运文物,放弃古城,实行不抵抗政策,痛骂大学生,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维护他们的利益和腐朽没落的生活。

作品名称: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

创作年代:民国

作品出处:鲁迅全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鲁迅

诗词原文

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1933年 鲁迅)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门前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此诗是在崔颢的七言律诗黄鹤楼,原诗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赏析

第一联:阔人,指国民党官僚。他们运走文物,美其名曰“保护文化”,所以鲁迅说他们“已骑文化去”。这个“骑”字,耐人寻味。文化城,是出自当时一些文人之口。1932年19月11日,在北平的刘复等教授三十多人联名向政府呈文,说北平由许多珍贵文物,又是各种专家的集中地,因此应撤除一切军事设防,宣布北平为不设防的文化城。鲁迅在这里顺便予以讽刺。既然文化已被“保护”而“骑走”,那么,这“文化城”也就空余其名了。

第二联:是说文物被运走,一去不复返了,千年的古城就被冷落地遗弃在那里。这里面也有着深刻的讽刺意义。鲁迅在《崇实》中写道:“倘说,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的罢,这诚然也说得通的。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还要古。禹是一条虫,那时的话我们且不谈罢,至于商周时代,这地方却确是已经有了的。为什么到撇下不管,单搬古物呢?说一句老实话,那就是并非因为古物的'古',倒是为了它在失掉北平以后,还可以随身带着,随时卖出铜钱来。”这就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反动当局弃城运古物的卑鄙目的.

第三联:是说运古物的专车,一队一队地排列在当时的北平前门火车站,何等威风!对比之下,大学生去抗日吧,“爱国有罪”;走散回家吧,则又挨骂,真是晦气重重。

第四联:日,日本侵略者。薄,同迫。榆关,山海关。烟花,旧时指妓女;烟花场,妓院等场所。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已进迫山海关。但哪里看到一点抵抗呢?他们在妓院、舞厅里忙着哪!对于日本人的侵略,他们毫不吃惊,而依然过着荒淫无耻、花天酒地的生活。

创作背景

在写《学生与玉佛》的同一天,鲁迅就国民对当局的“迁移古物和不准大学生逃难”,又写了一篇《崇实》,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后收入《伪自由书》。

在《崇实》中,对于大学生不如古物的遭遇,鲁迅剥崔颢《黄鹤楼》诗以吊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鲁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