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708工程 |
释义 | 1970年中,上海要搞飞机的精神传达后,西飞接到指令,要迅速为上海提出飞机方案。马凤山在西飞组织总体班子研究提出用轰6改的方案,能够利用一部分轰6的部件。他多次指出,虽然用轰6作基础,但一定要避开图-104飞机噪声大、效率低等各种弊病,切忌照抄照搬。马凤山的轰6改飞机方案得到了上海市和上级的赞同,成为“708工程”的启动方案。 轰6改的方案在深入工作后发现有不少不易克服的缺陷,满足不了使用要求,马凤山不失时机地果断决定改用翼下吊挂发动机的类似波音707的方案。这个方案的酝酿是在1971年初,1971年4月19日向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作了汇报后,就正式放弃轰6改方案,按翼吊方案开展研制,并着手进行高低速风洞试验。根据中央军委办公会议的指示,1972年8月5日至22日,上海市和三机部联合在上海延安饭店召开了大型客机(代号“708工程”)总体设计方案会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飞机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是基本正确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基本可行的。 1971年12月19日,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波音707客机在新疆失事,其飞机残骸对运10设计当然是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的。我要着重强调的是,马凤山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胆略。他义无反顾地放弃原来自己提出的方案,采用现在的运10翼吊方案,是在没有什么资料和参考样机之下作出的决定。马凤山是有好运的,对运10来讲,新疆残骸的确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们。 1980年8月我作为三机部运10飞机首飞检查组的成员到上海工作。马凤山总师在胜利在望的高扬热情中,能够科学客观地面对飞机存在的不足。他如实地指出,受到进口的限制,机上所用的某些国产高强材料的性能还不理想,飞机的机体疲劳分析和试验限于客观条件,还有待时日。马凤山对运10飞机充满信心,他多次对组织表态,运10首飞绝对是安全的,他可以立军令状,他可以以生命担保,愿意在首飞时随机组上天。 运10飞机首飞后的遭遇,是日夜为之奋战的马凤山所始料而未及的。为运10飞机的出路,马凤山尽了很大的努力,做过多次呼吁,想了许多办法。使他感到茫然的是,国家对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为什么没有长远的全面考虑,如果早就不要的话,为什么不早点叫停?为什么要等到飞机出来没有试飞油钱了再来想办法。在上海市和国家决定引进麦道MD-82组装生产线时,马凤山一再强调自行研制这条线不能丢。这也迫使麦道公司在与我国签合作生产合同时,不得不加上联合开发新机的条款。 马凤山一生不顾名利。运10飞机在技术上的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因为没有设计定型,未能进入评定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行列。马凤山总师已经与我们永别了,他的事迹将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