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包孝肃公墓
释义

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南畔。是北宋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园。占地三公顷,是国内目前较为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

墓主简介

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病逝于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享年64岁,谥孝肃。次年归葬故里,安葬于庐州合肥县城东公城乡,即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

墓园建筑

南宋时,包拯墓园曾遭到严重破坏。1956年,包孝肃公墓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省市文博部门对包拯墓清理发掘,出土包拯及其夫人、儿子、儿媳、孙子等六人墓志和包拯遗骨及其部分陪葬品。这为研究包拯生平、政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证资料。1985年开始对包公墓园进行重建,1987年建成。重建的包孝肃公墓园,依据史料有关记载和原包拯墓发掘资料设计,园内建筑按宋《营造法式》建造的。墓园建筑由西向东排列,主要建筑有高4.2米、宽10.5米的大型照壁;有标表等级的高度为6.4米的子母双石阙;神门为三开间二进深建筑;神门内神道两侧面是望柱、石虎、石羊、石人(文武史)组成的石刻群;专供祭祀的享堂,内设神龛,包拯神主安放在帷幔正中,视之肃然。享堂后是高5.2米的包拯墓;包拯墓北侧是附葬区,有包拯夫人及其子孙等墓5座,出附葬区拾阶而下入墓室,墓道两侧石壁上刻有仿宋《二十四孝图》和《接引图》;墓室前正中端放包拯墓志铭。墓室中安放着金丝楠木棺具,内敛包拯遗骨。整个墓园四周有神墙围护,内有神道贯通,建筑群因地布局随势起落;满园苍松翠柏,碧草如茵、古朴幽静。百余位全国著名书法家为墓园撰写的楹联、匾额、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墓园的题词,不仅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墨宝,更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