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0世纪文学与中国妇女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艾晓明编

丛 书 名:性别学书系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54629

出版时间:2008-01-01

版 次:1

页 数:283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20世纪文学与中国妇女》始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来思考:

第一,重读经典文本,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理解女性经验对于作家叙事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对女性身份、气质的种种规定、父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如何影响到女作家的生活;我们希望考察女作家对自己女性身份、经验的态度,辨析这一社会化的、性别的经验对创作的影响。

第二,发掘女性作家的写作传统,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更大目标是最终能够重建20世纪女性写作的传统。所谓重建,就是重新解释,重新评价女作家的作品,并由此思考女性创作的精神动力。

第三,考察男性作家、艺术家对女性形象的再现。“再现”(representation)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概念,这个理论概念在符号学、结构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对话中突显其重要性,并在文化研究领域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再现”指的不是我们过去的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文学反映生活,文化研究中的“再现”重视的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关系,而女性主义的文化研究则把语言符号意义与文化、社会性别观念、传统对妇女的建构联系起来。

第四,结合国家、民族、阶级、性别等概念分析主体与身份的建构。本项目把香港的西西、李碧华、黄碧云,美国的赛珍珠,美籍华裔的德龄、汤亭亭、谭恩美等作家的作品纳入考察范围,就是想要考察:这些身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的作家,如何想象、再现中国妇女?她们的国族、阶级身份对她们的写作有何影响?

作者简介

艾晓明,生于1953年11月。1987年底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博士毕业后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在香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大学和研究机构作访问研究。1994年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人文教育重点项目“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项目主持人。

著有《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从文本到彼岸》等,主持翻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

2004年后主要工作为女性主义与电影研究和纪录片制作,导演纪录片《阴道独自·幕后故事》、《天堂花园》、《中原纪事》、《关爱之家》等。《关爱之家》获2008年华语纪录片节(香港)长片组亚军奖。

目录

作者简历

第一篇 发掘女性写作的传统

艾晓明:戏剧性讽刺——论萧红小说文体的独特素质

艾晓明:女性的洞察——萧红最后一部小说《马伯乐》

艾晓明:反传奇——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颜湘茹:现代的聚焦视角:都市女性建构——《现代》城市小说研究

第二篇 性、性别与身体的政治

陈翠平:革命话语中的情欲书写——对“十七年”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之一

艾晓明:当代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关怀和自我想象

陈静梅:摆荡在死亡与欲望之间——论张贤亮小说中的性别政治

高泓:迈向重读之路:性别视界下的莫言家族小说

柯倩婷:镜像、身体与自我——论王安忆的《长恨歌》

第三篇 性别叙事与身份建构

艾晓明: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关于董启章的《双身》及其他小说

艾晓明:戏弄古今——讨论李碧华的三部传奇小说

凌逾:反线性的性别叙述与文体创意——以西西编织文字飞毡的网结体为例

陈瑜:别样的历史书写——黄碧云小说《烈女图》分析

第四篇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女性

胡屏:“讲故事”与母女主题的新写法——论汤亭亭的《女勇士》

胡屏:被遗忘的女性写作——华裔美国女作家德龄个案研究

朱坤领:《大地》:赛珍珠对中国的书写

杨媛:“自我”与“他者”形象的建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0:56:43